近年來,我們把推進協商民主作為踐行黨的群眾路線、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的重要抓手,作為民主政治建設的重要內容,充分發揮政協協商民主重要渠道和專門協商機構作用,為加快建設現代新城中心匯聚起強大正能量,唱響了人民政協最美“合聲”。
一、加強頂層設計,讓協商民主有位
我們十分注重發揮協商民主在國家治理和地方發展中的獨特作用,積極推動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一是思想上高度重視。堅持把民主協商納入黨委決策程序,全力支持政協當好“參謀長”,用好“話語權”,通過協商民主,廣泛收集民意、聽取民聲、集中民智、化解民憂,著力尋求社會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約數。二是政治上充分尊重。堅持重要會議請政協參加、重大活動請政協參與、重要事情請政協討論、重要情況向政協通報,充分保障參政議政權利,始終保持政協與黨委政府政治上同心、目標上同向、工作上同步。三是制度上重點保證。出臺關于“新時期加強政協工作”、“進一步加強政協協商民主工作”等意見,建立健全協商民主、情況通報等工作制度,將重要文件起草、重要規劃制定、重要干部任用等8個方面的內容納入協商范疇,定期通報政協提案辦理情況,讓協商民主有章可循、有據可依。
二、搭建廣闊舞臺,讓協商民主有序
我區作為“全市首批基層協商民主試點區”,積極探索政協協商與基層協商銜接聯動新機制,進一步引導政協找準履職“結合點”、協商“著力點”、議政“關鍵點”。
一是搭建“兩進”協商新載體。按照“便參與、常聯系、全覆蓋”原則,充分整合區、街(鄉)政協資源,實行兩級政協整體聯動、兩級委員聯合編組,全面搭建委員進社區(村組)、群眾進協商民主的“兩進”平臺,將全區150多名政協委員按需編組,對口聯系59個村和社區,組織委員結合本職工作“走進1個網格、聯系1家企業、幫扶1名群眾、提供1篇信息、撰寫1份提案、跟蹤1個問題、參與1項活動、協調1對矛盾”。充分依托社區(村)“政協委員工作室”主陣地,暢通群眾訴求表達渠道,引導政協委員深入體察民情、潛心研究民意、幫助解決民難,使“兩進”平臺成為社情“搜集器”、民意“傳導器”、社會“穩壓器”。在今年“兩進”活動中,委員們圍繞未來五年發展,收集提煉意見建議82條, 很多成為編制“十三五”規劃的重要參考。
二是延伸“兩聯”協商新觸角。充分依托現有政協組織構架,創新實施以政協界別聯組和專委會聯系企事業單位、街鄉聯絡處聯系轄區基層社會組織的“兩聯”制度,實現由政協委員“逐個問計”向“集中聯動”延伸。通過界別聯組和專委會聯系企事業單位,將協商民主與完善職代會制度、推進工資集體協商、加強職工民主管理有機銜接,實現協商民主規范化、專業化、層次化。通過街鄉政協聯絡處聯系社會組織,將協商民主與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健全議事規則、規范決策程序有序推進,進一步增強基層協商民主的廣泛性、代表性和創新性。今年,在市政協的直接關懷下,我們發揮“兩聯”優勢,創建了全市首家社會組織公益園,著力打造全國三四線城市社會組織培育管理樣板。
三是拓展“四請兩公開”協商新空間。群眾需求是工作方向,群眾建議是創新之源。為讓各階層在政協平臺都有協商之機、議政之地、平等之權,我們探索出“四請兩公開”協商新機制,實行“政協重要會議請群眾列席,重大調研視察請群眾參與,民主監督請群眾參加,重大民生建設請群眾參謀,面向社會公開征集提案線索,面向群眾公開征求涉及重大民生問題的意見、建議”,搭建了公民有序政治參與平臺,增強了群眾參政議政熱情。近年來,邀請100余人次群眾代表參與“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題”、“獻言都市工業發展”、“助推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熱議生態保護和柏臨河流域綜合開發”等重大協商議政活動20余次,近200名群眾列席兩級協商會議、參與提案線索征集。
四是創新“網絡”協商新模式。進一步發揮現代信息技術優勢,積極對接宜昌“智慧城市”建設,充分依托電子政務、網格中心、便民服務信息平臺,探索推進“互聯網+政協協商”新模式,加快打造網絡政協“直通車”。依托政府門戶網站設立“市民信箱”、“委員信箱”,開通“民意征集”和“政協提案”窗口,建立政協委員QQ群、微信圈,定期通報重大活動安排,及時公布提案辦理情況,積極回應社會關切,拓寬了公民網絡議政參與渠道。近年來,依托“互聯網+”平臺,發布重點活動部署20余次,收集網絡意見建議200余條,受理辦理提案10多件。
三、注重成果轉化,讓協商民主有效
堅持將協商民主成果轉化率作為檢驗政協履職成效的重要標尺,積極在抓發展、破難題、惠民生上謀智謀計、助力添力,匯聚推動跨越發展的強大合力。
一是轉化為重大決策依據。堅持“黨政出題目、政協做文章”,區委、區政府每年都對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民計中一些突出問題,委托政協開展專題調研,提出對策建議。近年來,區政協共向區委提供社情民意信息100余篇、提出對策建議500余條、提交政協提案300余件,《共誼村排澇問題亟待解決》、《征地拆遷補償標準應適時調整》等十多篇信息被市委、市政府領導批示,一批意見建議納入區委、政府決策視野,“政協協商與基層協商有機銜接”研究成果在全市政協主席座談會上交流。
二是轉化為工作創新之舉。針對基層反映強烈的項目融資難、行政審批難、城市管理難等問題,支持政協開展專題協商調研,助力區委頻推創新之舉,頻出破解之策。在區政協的牽頭調研下,我區在全市率先實施銀政企保證保險貸款,有效破解了實體經濟融資難題;在全市探索實施“村居并行”管理改革,推進城市化進程村民身份過渡難題;圍繞城管體制改革,將城管財權、事權下放至街鄉,實現環衛清掃市場化運作,破解了城管體制改革難題。
三是轉化為惠民利民之策。針對政協提出的“衣食住行、業教保醫”民生議題,堅持專題研究,分類解決,真正使基層政協成為基層民意“搜集器”和改善民生“助推器”。近年來,區委先后受理各類民生提案近百件,出臺針對性惠民政策20多條,先后健全完善困難群眾救助、4元民生保險、就業創業專項資金、居家養老全覆蓋等惠民政策,在全省率先推行農村殘疾人生活補助制度,在全市率先實施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和城鄉低保一體化試點,率先發放高齡津貼,大力推動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社會保障城鄉接軌,加快推進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使廣大群眾共享改革成果。區財政先后投入5000多萬,全力實施背街小巷路燈“點亮”工程、雜居小區管網清疏、老舊小區綠化美化等民生實事,贏得群眾廣泛贊譽。
推進協商民主意義重大,做好政協工作永無止境。我們將認真貫徹本次會議精神,進一步加強民主協商規律探索,更好發揮人民政協凝心聚力作用,為宜昌建成現代化特大城市作出新的貢獻。
(宜昌市伍家崗區政協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