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一区在线_亚洲精选一区二区_精品国产电影一区二区_久久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三区

首頁 >市縣政協 >工作交流

推動綠色發展的政協智慧

——竹溪縣政協主席尹熙祥訪談錄

2016-08-19 15:51:12  
字體大小:【

    綠色發展是新時期的時代符號,竹溪在綠色發展道路上步履堅實,政協竹溪縣第九屆委員會在推動綠色崛起上責無旁貸,作用突出。

 

    2012年以來,短短5年時間里,竹溪縣九屆政協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履職盡責成績單:組織專題調研41次,開展專項視察16次,召開協商議政會26次,報送視察調研報告32篇,資政建言材料65篇,反映社情民意信息120多條,提交提案770多件,共計210多萬字,提出意見建議1800多條。所有這些匯集到一起,展示了在綠色發展上的政協智慧。

 

    縣委書記余世明這樣肯定政協工作:“縣政協的協商建議調研深入,見地深遠,把脈準確,建議可行,請縣政府及有關部門認真研究,及時回應,切實落實,為全面完成‘十堰綠色崛起示范縣’目標任務貢獻力量。”

 

    猴年的初秋時節,圍繞“綠色崛起道路上的政協智慧”,筆者對竹溪縣政協主席尹熙祥進行了主題訪談。

 

    工作思路:圍繞“綠色崛起”謀篇布局

 

    問:面對綠色崛起、協商民主的雙重任務,縣政協如何創新工作思路、推動政協事業創新發展呢?

 

    答:新征程需要新思維,新使命呼喚新作為。縣政協用戰略的思維考慮大事,用科學的方法謀劃大事,用民主的方法協商大事,在工作思路上提出“五部”建設,在工作方向堅持“五大”,在工作方法實現“五轉”。

 

    在縣政協九屆一次全會上,我們提出了把縣政協建成縣委縣政府重大決策的參謀部、縣委縣政府統籌協調的結合部、縣委縣政府重點工作推進的民主監督部、社會各界有識之士的建言獻策部、全體政協委員履職盡責的后勤保障部。“五部”建設就是把政協工作擺在全縣工作大格局中來謀劃,把履行職能的著力點放在對全縣長遠發展戰略性問題的調查研究上,放在對竹溪全面深化改革深層次問題的對策分析上,放在對全面推進綠色崛起進程的深層考量上,放在支持縣委各項重大決策的貫徹落實上,爭做協調推進“綠色崛起”戰略的堅定擁護者、積極宣傳者、自覺踐行者、有力推動者,竭力做到與縣委縣政府政治上同向,思想上同心,目標上同一,工作上同步,發展上同力,從而取得“經濟發展我發展、社會繁榮我繁榮”的雙贏效果。

 

    在工作方向把握上,我們堅持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要求全縣政協組織圍繞“五部”建設,樹立大志向,發揮大智慧,謀劃大手筆,協商議大事,當好大參謀。先后為竹溪對接“十堰區域性中心城市建設”、“全省山區綠色發展示范區”建設、“十堰綠色崛起示范縣”建設等全局性發展戰略貢獻智慧,為綠色產業、生態城鎮、現代物流吶喊助威,為百里“三廊”建設、全域旅游獻計獻策,為聯誼招商、回歸創業、項目建設嘔心瀝血,真正體現了政協早“想”、敢“議”、實“干”、真“幫”的特色。

 

    在工作方法上,力促“五個轉變”,即:思想上從獻計獻策向獻計出力轉變,履職上從只說不做向謀事干事成事轉變,作風上“從邁方步走八字”向駐鄉聯企牽頭重點工程項目轉變,工作重點上從做好委員工作向全體委員做好群眾工作轉變,委員從榮譽向責任轉變,引領政協工作不斷開拓新領域,形成新特色,達到新境界。

 

    協商民主:圍繞“綠色崛起”凝聚正能量

 

    問:縣政協如何通過協商民主建設推動竹溪綠色崛起呢?

 

    答:黨的十八大就協商民主提出了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的總要求,縣政協要著重抓好五個關鍵環節。

 

    其一,注重制度建設。縣政協報請縣委在全市率先出臺了《關于加強人民政協協商民主工作的意見》的文件,從工作原則、內容、形式、程序、成果運用等方面進行了規范。省委政協工作大會后,我們抓緊制定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人民政協工作的決定》、《協商民主工作規程》、《關于開展專題協商、對口協商、界別協商、提案辦理協商的實施意見》等文件,為政協履職盡責提供制度保障。

 

    其二、注重“頂層設計”。充分發揮縣委在協商民主中的主導作用,采取下發協商計劃與縣委交題、政府出題相結合,共同協商議定協商議題,并以縣委文件印發年度協商工作計劃,推動了政協工作與黨政工作同頻共振,出現了政協協商多、調研多、成果多,縣委縣政府領導對協商成果批示多、轉發多、落實多的商以求同、協以成事的新格局。

 

    其三、注重協同推進。縣政協探索推行了“三聯合、四協同、五雙向”的協商新模式。“三聯合”即聯合鄉鎮政協聯絡處及縣直委員活動組開展調研,發揮基層政協組織與界別群眾聯系緊密的優勢;聯合專家學者及社會知名人士開展調研,借助外腦優勢,發揮智囊作用,提升調研質量和建言分量;聯合黨政部門開展調研,提高政協調研的針對性和調研成果轉化運用的可行性。“四協同”即議題協同確立,計劃協同商定,人員協同參與,實施協同推進;“五雙向”即探索了雙向調研、雙向通報、雙向溝通、雙向協商、雙向啟發的協商新方式,在調研座談中與社會各界溝通思想,在討論交流中拉近與基層群眾距離,在協商議政中把縣委縣政府的決策思路和人民群眾的想法、說法、看法凝聚在一起。這種探索可以用三句話予以概括:縣委主導,把決策中的“怎么辦”交給政協征求各界意見;政協履職,把協商對象圍攏到縣委調研課題的“圓桌”上;各方協作,使調研活動成為協商資政的過程。這種實踐收到了“心往一處想、調往一處唱、勁往一處使”的效果,實現了“黨政對政協履職滿意、群眾對問題解決滿意、委員對發揮作用滿意”的協商民主建設成果。

 

    其四、突出廣泛多層。在協商層次上,堅持全委會議整體協商、常委會會議專題協商、主席會議重點協商、專門委員會議對口協商、提案辦理面對面協商,形成了“五位一體”的協商格局,提高了協商議政的寬度、深度、廣度和精度。2012年以來,組織召開專題協商13次,對口協商12次,界別協商14次,提案辦理協商32次,就發展全域旅游、建設全省山區綠色發展示范縣、發展“互聯網+”新型業態等重要議題向縣委縣政府報送協商綜合報告16篇,委員協商發言材料38篇。十堰市委市政府授予竹溪“十堰綠色崛起示范縣”發展大旗之后,縣政協積極策應,組成5個專題調研組,圍繞綠色產業、生態城鎮、現代物流、生態保護等14個課題,深入到鄉鎮、村組、企業、農戶廣泛調查,形成了一批調研成果。并首次嘗試將調研成果通過專題協商議政會的形式,由政協委員代表界別集中向縣委縣政府面對面的報告。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指出,這次專題協商選題準、調研深、剖析透、對策好,多數建議意見被吸收到縣委縣政府《關于實施“十堰綠色崛起示范縣”戰略的決定》等文件之中。

 

    其五、注重成果轉化。縣委縣政府堅持對政協專題協商議政成果以文件形式逐項分解落實到責任領導和相關單位,重點督辦,限時完成;縣政府對政協確定的重點提案以及重大民生提案,實行縣政府領導領銜督辦,并在政協常委會上專題報告政協提案辦理落實情況,并將評議結果作為考核鄉科級領導干部的重要依據。縣政協探索推行的“共同確定議題、組織協商議政、部門當場承諾、跟蹤督辦落實、評議辦理結果”協商議政成果轉化運用模式,新華社以《竹溪縣構建議政成果轉化運用“綠色通道”》為題發通稿推介了竹溪的作法和經驗。

 

    履職盡責:圍繞協商民主創新政協工作

 

    問:加強協商民主建設是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縣政協如何發揮協商民主重要作用的呢?

 

    答:縣政協堅持在繼承中創新,在創新中前進。2012以來,縣政協在這些方面進行了探索和創新。具體講,巧念“五大五小”辯證法。

 

    實施小調整,換來大收獲。換屆后,縣政協黨組對主席會議成員分工進行了創造性調整,將經濟方面的工作分為農業農村經濟、工業經濟、商貿經濟、民營經濟、財稅經濟,各位副主席一人聯系一塊,做到人人參與經濟工作,個個謀劃經濟發展。縣政協各位領導在精準扶貧、全域旅游、“六城聯創”、重點工程項目、竹房城鎮帶建設、新“三萬”活動等中心工作中,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全力以赴的做好征地拆遷、工程協調、項目推進、矛盾化解、維護穩定等工作。廣泛開展聯誼招商活動,促成20多名在外創業成功人士回歸創業,引進了生物醫藥、旅游開發、酒類灌裝、光電產業、商貿服務、畜牧養殖、珍稀苗木等項目落戶竹溪,成為縣域經濟的重要支撐點。

 

    組建小團隊,開展大調研。縣政協調研堅持“以用立言、以用立策”的要求政,采取“小團隊、大調研,小課題、大視野,小活動、大參政”的方法,承接了縣委交辦的“對接十堰區域性中心城市建設”、“全省山區綠色發展示范縣建設”、“黨員干部思想作風建設”等9個重大課題調研任務,完成了縣政府委托的“精準扶貧”、“竹溪蒸盆”、“電子商務”等11課題調研任務,就全域旅游、“三廊建設”等組織開展專題調研21次,形成了《竹溪對接十堰建設區域性中心城市的調研報告》、《關于發展全域旅游的調查報告》等專題調研報告45篇,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批示的調研報告23篇,印發《領導參考》、《政府參閱件》18期。

 

    增加小環節,取得大成效。為避免政協開展協商“自彈自唱”,委員議政“唱獨角戲”,縣政協注重集成創新,就重要協商議題舉行雙向協商議政會,縣委主要領導與縣政協常委、委員坦誠交流、深入協商,縣政協常委、委員采取中心發言、輔助發言、即興發言的方式廣泛建言獻策、協商議政。同時,采取“委員提、部門答,委員議、部門應”的辦法,讓政協委員與縣直部門負責人面對面進行協商,坦誠交換意見。通過雙向溝通把縣委的決策意圖和工作思路準確的傳遞到社會各界中去,唱響政協好聲音,取到了求同存異、求同化異、求同縮異的作用。

 

  創新小載體,提供大舞臺。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向全國人民發出了2020年全面脫貧的總動員令。政治敏感性強的他,早以思考在前、謀劃在前、安排在前。2012年年初,他就提出在全體委員中組織開展“1121”扶貧幫困活動,通過產業扶貧、金融服務、科技對接、培訓就業、資金扶持等方式,落實一對一“結窮親、幫窮戶、拔窮根”舉措。活動開展以來,累計籌措資金物資320多萬元,幫助貧困對象解決實際問題180多件,資助困難學生60名,促使100余戶幫扶對象建立了穩定收入的產業,30多戶貧困戶“鳥槍換炮”,住上了磚木或磚混結構的小康房。

 

  開展小創新,實現大聯合。注重利用省市政協全會協商議政平臺,積極為全縣經濟和社會發展爭取政策,贏得支持。在省政協全會上提交了《關于切實加強秦巴山區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建議》提案,被列入2015年省政協重點提案,省政協副主席王振有帶隊現場調研督辦,使竹溪生物多樣性研究和保護工作得到省級層面高度關注。就“打破區域壁壘為農民工參加社會保險松綁”在省政協全會聯組討論時作專題發言,被刊載于《世紀行》和大會聯組討論通報,省政協隨后組織專家開展專題研究,促成了社會保險相關問題的解決。

 

    下步工作:圍繞“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奮發努力

 

    問:面對黨中央“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縣政協如何開展協商民主新局面?

 

    答:新布局催生新使命,新使命需要新擔當。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強調:“緊緊圍繞協調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履行職能,做到協商民主有新加強,民主監督有新舉措,制度建設有新進展,增進團結有新作為,履職能力有新提高,進一步把人民政協事業推向前進。”全縣政協組織和全體政協委員要按照“唱響主旋律、傳遞好聲音、匯聚正能量”的工作要求,以“五大發展理念”為引領,緊緊圍繞精準扶貧戰略的難點、改革調整的熱點、法治建設的重點和從嚴治黨的焦點問題,以恪盡職守詮釋責任,用奮發有為回應期望,真正做到“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推進到哪里,“好聲音”就傳播到哪里、“正能量”就匯聚到哪里,努力尋求“最大公約數”,增進最大共識度,凝聚協調推進“四個全面”的強大合力,為推動竹溪建設“全省山區綠色發展示范縣”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竹溪縣政協辦  李章新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