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南漳縣政協按照“服務黨委決策,跟進政府工作”的思路,堅持寓政協民主監督于履行職能的各個環節,積極探索符合政協性質和特點的民主監督新形式,不斷拓展民主監督領域,使政協民主監督成為助推黨政工作、促進部門發展的重要力量。九屆縣政協圍繞全縣重大決策、重要工作和人民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先后組織委員開展視察46次,審立提案596件,開展民主評議活動42次,制作電視節目28期,政協民主監督作用得到較好發揮。
一是對黨政重大決策的落地通過協商進行監督。主要是運用每年的政協全會,通過組織委員協商討論“一府兩院”工作報告和計劃、財政報告,對政府及各部門過去一年的工作完成情況進行監督,對新一年的工作提出意見建議,并將委員們的發言“原汁原味”地整理成《政協工作簡報》,在全會期間及時發到參會的縣領導和縣直部門負責人手中,使廣大委員的意見建議在第一時間進入黨政領導的視野,實現“會議直達”,發揮政協民主監督職能。九屆以來,縣政協每年全會編發簡報都在3期以上,在促進黨政科學決策上發揮了重要作用。如在縣政協九屆四次全會上,委員們建議將國家已立項目和歷年承諾過的工程等不要再列入“民心工程”。委員們的意見引起了黨政領導的高度重視,縣政府召開專題會議進行研究,將“民心工程”由11件壓縮為9件,得到委員們的好評。
二是對重大法律法規和政策的實施通過視察進行監督。視察是政協開展民主監督的重要形式。近年來,縣政協充分發揮政協視察的獨特優勢,以常委會、專委會、委員活動組為單位,組織廣大委員圍繞重大法律法規和政策的實施開展視察,促進公平正義。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黨中央的一項重大惠民政策,為確保該制度在我縣穩妥實施,縣政協圍繞《南漳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實施辦法》的制定和試行,組織委員先后視察了2家縣級醫院、6所鎮醫院、11個村級衛生室,與300多名患者進行座談,形成的《關于我縣新型合作醫療制度實施情況的視察報告》得到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和采納,縣合作醫療管理委員會降低了住院補償起付線、擴大了用藥目錄、提高了報銷比例、放寬了病種醫療范圍,使制度更加科學完善,讓廣大農民從合作醫療制度中得到了更多的實惠,極大地調動了農民參合的積極性,參合人數逐年增加。2016年全縣參合人數達到41.97萬人,參合率達到98.7%。
三是對群眾關注的熱點問題通過社情民意進行監督。縣政協充分發揮政協信息直通車的作用,組織廣大政協委員和機關干部,圍繞國家各項民生政策的實施及人民群眾關注的熱點、焦點問題,積極反映社情民意,開展民主監督,努力使社情民意信息成為各界群眾反映利益訴求的“綠色通道”,成為黨委政府匯集社情、分析輿情的重要渠道。九屆以來,縣政協共編報社情民意信息385篇,其中被全國政協采用1篇,省政協采用58篇,市政協采用82篇 ,被各級領導批示的有28篇,有力地促進了民生問題的解決和落實。
四是對重大民生問題的解決通過提案辦理進行監督。提案工作是政協發揮民主監督職能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為將這一職能運用好、發揮好,縣政協順應形勢發展,確立了“提案提出常態化、督辦工作經常化、辦理效果百分量化”的工作思路,積極探索提案督辦的新途徑,完善提案辦理方式,不斷推陳出新,促進提案落實,使過去政協提案“滿意率高、落實率低”的問題得到明顯改善。2014年縣政協開展了“民主評議提案承辦單位”活動,2015年開展了“委員現場評案”活動,每年的提案辦理現場會,做到哪個單位提案辦得好,現場會就在哪里開,怎么有利于提案落實,就怎么督辦,使政協提案辦出了實效、辦出了影響,促進了一批關系群眾切身利益問題的解決。
五是對黨風廉政建設的落實通過民主評議進行監督。一方面,縣政協根據不同時期工作的需要,積極選派政協委員擔任行風監督員,近年來先后向縣公安局、法院、檢察院、環保局、物價局、教育局等20多個縣直單位和部門選派監督員140人次,直接參與到對窗口行業行風的經常性監督,對改進機關工作作風,提高機關工作效率起到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按照縣委的統一安排部署,結合歷年開展的政風行風評議、機關效能建設、作風建設、群眾路線教育和“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活動,組織政協委員對縣直部門開展民主評議。如2016年,縣政協對縣直25個職能部門開展了“民主評議”活動,通過各項評議活動的開展,不僅提高了部門服務和執法水平,而且增強了職能部門服務全縣發展大局的主動性和自覺性,有力推動了全縣五個文明建設。
(南漳縣政協 鄭興兵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