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換屆以來,竹溪縣政協扎實開展了以“講學習、比素質,講政治、比擔當,講奉獻、比業績”為主要內容的 “三講三比”活動,不斷激發全體政協委員發揮主體作用,廣大委員爭當勤學善謀的表率、履職盡責的表率、擔當奉獻的表率,政協工作有目標、有抓手、有活力,有力推動了政協工作和“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深入開展。
講學習、比素質。竹溪縣政協要求全體政協委員不斷加強學習,努力提高做好政協工作和本職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一是明確了學習目的。要求全體政協委員通過學習,守住思想道德底線,始終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守住黨紀政紀法律底線,做到知法懂法守法、嚴守黨紀政紀;守住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底線,緊緊圍繞黨委、政府工作大局、重點和要求,勤謀事,善干事、干成事。二是明確了學習內容。要求全體政協委員要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黨章黨規黨紀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知識,以及中央、省、市委重大決策部署等內容;主動學習政協理論和業務知識;認真學習和熟練掌握本行業、本界別相關知識,在“精、專、深”上下功夫,為發揮專長、施才盡智、履職盡責打好基礎。三是要明確了學習方法。要求全體政協委員要在積極參加政協會議、視察調研、學習考察等各種活動中,帶著問題學習思考,積極建言獻策,力求學有所思、學有所悟、學有所得、學有所為。
講政治、比擔當。竹溪縣政協要求全體政協委員要提高政治站位,旗幟鮮明講政治,把講政治貫徹到政協工作的全過程各方面,努力提升履職盡責能力和水平。一是強化政治引領。要求全體政協委員要準確把握政協性質定位,認真履行政協職能,更加堅定地維護核心,更加主動地圍繞中心,更加有效地凝聚人心,堅守黨的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政治底線,認真做好政治引領和思想引導工作,切實把握好協商議政的邊界,處理好一致性和多樣性的關系,更加有效地增進共識、匯聚力量,擴大公約數、畫好同心圓。二是堅定政治信仰。要求全體政協委員自覺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場、政治觀點,堅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基本綱領、基本路線、基本經驗,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不斷完善和認真執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增強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三是增強政治自覺。要求全體政協委員要嚴守政治紀律,強化“四個意識”,把堅決維護黨的領導,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堅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核心地位放在首位。要堅持政治標準,不折不扣地貫徹中央和省、市、縣委決策部署,把全面從嚴治黨的要求落實到政協工作中去,從嚴從實貫徹落實《準則》《條例》。要增強政治責任,增強履職意識,落實 “一崗雙責”要求,做到對待本職工作和政協工作“兩手抓,兩不誤,兩促進”,時刻牢記雙重責任,肩負兩個重擔, 做到“四個勇于擔當”:勇于擔當推動改革的責任,做到站位高遠不落伍;勇于擔當促進發展的責任,做到服務大局不偏離;勇于擔當履職為民的責任,做到守土有責不失職;勇于擔當委員的主體責任,做到知行合一不懈怠。
講奉獻、比業績。竹溪縣政協要求全體政協委員要以飽滿的政治熱情,負責的工作態度,昂揚的精神狀態,嚴謹的敬業精神投入到政協工作中,珍惜舞臺,力爭有為。一是在團結民主上做奉獻。要求廣大委員充分利用政協聯系面廣、代表面寬、包容性強的優勢,努力做好聯系人、團結人、爭取人的工作,真正做到一個委員影響一個群體,一個界別帶動一個產業,一支力量推動一方發展。要圍繞群眾思想認識的困惑點、利益關注的聚焦點、利害關系的交織點、現實矛盾的易發點,協助縣委縣政府多做統一思想、解疑釋惑、凝聚共識的工作,努力為改革發展營造協力同心、奮發向上、民主團結、融洽和諧的社會氛圍。二是在關注民生上做奉獻。要求全體委員抓住民生領域的創業就業、教育醫療、社會保障、出行暢通、公平正義、“六城聯創”、環境治理等重要問題咨政建言,及時反映社會不同階層、不同群體的愿望和要求,當好人民群眾的“代言人”。要圍繞助力精準脫貧,聚焦夢圓老家、大眾消費扶貧、易地扶貧搬遷等,多做宣傳政策、凝心聚力的工作,多做雪中送炭、利民惠民的工作,多做挖掘典型、推廣經驗的工作,聚合扶貧攻堅之力,激發精準脫貧之勢。要結合竹溪縣政協在全體委員中組織開展的“123愛心接力助脫貧”活動(即與100名留守老人兒童建立親情關系、包聯200戶貧困和殘疾家庭如期脫貧、資助300名貧困大學生完成學業),根據自身崗位實際、所在界別特點,提升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履職意識和奉獻意識,充分發揮各自所長,抓好包聯扶助,進一步密切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架起黨委政府和人民群眾的“連心橋”。三是在助推發展上做貢獻。要求全體委員持續將推動“十三五”規劃實施、供給側改革、精準脫貧、全面建成小康、發展新型經濟體等作為重點協商課題,持續跟蹤調研,廣泛協商建言,提升履職實效。要圍繞綠色產業、生態城鎮、現代物流、鄉村旅游、健康養老等深入開展專題調研、咨詢論證和議政建言活動,在破解難題、促進發展上出新招、獻良策。要主動圍繞中心、服務中心、助力中心,多在經濟建設主戰場謀發展,干實事,為促進產業、項目、招商發展等方面鼓與呼。工商聯及創業界的委員,要進一步做優做強自身企業,充分發揮企業對經濟發展的引領帶動作用;管理、執法等部門的政協委員,要切實發揮在本職工作中的帶頭作用,積極投身重大產業、重點項目建設,多做組織、協調、指導、服務的工作,不斷壯大實體經濟,促進縣域經濟發展;創業成功或有經濟實力的政協委員,要積極參與產業發展、新農村建設、農業開發等帶動農民致富,讓更多的困難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竹溪縣政協辦公室 曾飛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