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竹山縣政協堅持把助推脫貧攻堅、服務鄉村振興作為重大政治任務,下足“五種繡花功夫”,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眾志成城、合力攻堅,鼓足工作干勁,積極建言獻策,為打贏脫貧攻堅戰貢獻政協智慧和力量。
一、旗幟鮮明講政治
縣政協通過全委會議、常委會會議、黨組會議、主席會議、委員小組活動、界別活動、專題協商等載體,多層次、全方位持續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習近平總書記扶貧開發戰略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湖北發表的重要講話精神,學習領會中央、省、市、縣委脫貧攻堅決策部署,不斷強化打贏脫貧攻堅戰、政協組織責無旁貸的責任意識和使命擔當,增強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加強對政協各參加單位的指導和監督,做到“宣傳動員、委員參與、臺賬管理”三個全面覆蓋,確保全縣政協組織打贏脫貧攻堅戰系列工作舉措更加深入、成效更加明顯。
二、對標調校履好責
縣政協堅持打好助力脫貧攻堅“組合拳”,發揮政協委員各自特長,在精準扶貧中主動作為,各盡其能。主席會議成員示范引領。縣政協主席會議成員身先士卒,深入各自聯系點,幫扶聯系村制定發展規劃,協調解決農村電網改造、鄉村道路改建、人畜安全飲水、特色種植養殖業發展、勞動技能培訓等實際困難。深入全縣17個鄉鎮、村(社區)開展“三查三保”“四大四包”“大走訪大調研”“巡村訪戶”等活動,走訪慰問群眾170余人次,化解各種矛盾和安全隱患40余件,解決實際問題70余件。政協委員精準對接。號召全體委員參與救災復產、扶貧濟困、興教助學、包聯創文、招商引資等“精準扶貧助推行動”。組織委員因村施策、因戶施法,將委員的優勢和貧困村戶的短板精準對接,實現幫扶效果的最大化。截至2017年底,68名工商實業界委員向全縣提供稅收1.03億元,落實各類幫扶資金960萬元,興辦發展項目135個,解決水、電、路等問題73項,落實就業3907人,帶動了187名貧困戶,有力展現了政協委員的社會責任與使命擔當。機關扶貧工作隊務本務實。縣政協機關堅持配齊配強扶貧隊伍,制定扶貧實施方案,明確目標任務、具體內容、工作重點,通過落實村道整修、產業幫扶、農業養殖、危房改造、教育扶持、政策兜底等政策抓手,對點服務,靶向幫扶。先后輪流選派駐村干部6名,落實結對幫扶責任人20名,集體走訪慰問70余次,落實扶貧項目10個,捐獻衣物200余件,幫扶資金70萬元。
三、協商建言助脫貧
縣政協探索實施“黨委出題、政協調研、政府采納、部門落實”方式, 進一步完善全委會議整體協商、常委會會議專題協商、主席會議重點協商機制,在脫貧攻堅中增強服務的主動性、自覺性。整體協商立足全面性。縣政協十屆二次會議期間,組織政協委員對“一府兩院”工作報告、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執行情況報告、每年年度計劃、財政預算等內容進行協商討論,圍繞“六個精準”,組織委員開展多輪調研、多次協商,先后提出“激發群眾脫貧內生動力”“加強政策配套整合”“推動實施易地搬遷”“完善兜底保障措施”“發展壯大茶葉產業”等建議100多條,大部分意見建議轉化為了全縣推進精準扶貧工作的重要舉措。專題協商強調針對性。縣政協常委會會議先后就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產業扶貧、水污染防治、“河長制”實施等黨委政府重大決策和階段性重點工作開展專題協商,促進了相關工作順利開展。年初,縣政協組織開展了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專題調研,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結合精準扶貧工作的推進情況,形成的《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5+1”行動專題調研報告》,認真分析了現狀,找出了存在的問題,被縣委、縣政府轉化為全縣推進鄉村振興、加快精準脫貧步伐的具體實施意見。重點協商提升操作性。先后就鄉鎮衛生院運行、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重點生態保護區運行、重大建設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和重點工作的推進進行協商,提出意見建議50余條,被縣委、縣政府轉化為推動工作的具體舉措。
四、民主監督助落實
縣政協充分發揮政協組織的“監督”作用,確保脫貧攻堅各項政策落實。落實提案監督。重點在“提的準、能落實、見成效”上下功夫,提前深入調研,整理成提案,會中堅持做好政策支撐對接工作,確保提案能落實。建立黨政領導領銜督辦重點提案工作機制,重點圍繞黨委政府重點問題、社會焦點問題、群眾關心問題的提案,采取主席會議成員督辦的方式,實現了辦理有序、實施有效。強化信息監督。全年共向省市政協和縣委政府提交各類社情民意信息62條,采用37條。其中27條信息被省市政協和黨委政府采用,并轉有關部門認真辦理,其它一批重要信息助推了相關工作得到有效落實。聚焦專項視察監督。積極配合省市政協開展專項視察活動,組織政協委員開展了十星級文明家庭創建、鄉村文化旅游發展、工業園區建設、鄉風治理等課題的視察活動,提交調研報告9篇,形成對策建議30余條,為省市政協提供了參考依據。
五、強基固本塑形象
縣政協始終把懂政協、會協商、善議政作為政協基本功,切實加強政協自身建設,筑牢從嚴從實履職基礎。落實主體責任。認真落實黨風廉潔建設責任制,班子成員嚴格履行“一崗雙責”,堅持黨風廉潔建設與政協日常工作同部署、同落實,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機制;嚴格落實“三會一課”制度,不斷筑牢信念之基,補好精神之鈣。縣政協班子成員帶頭參加“支部主題黨日”活動,把個人自學與集中學習相結合,圍繞規定的學習內容,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確保規定動作不走樣,自選動作有特色。堅持“主席會議每月一學,常委會會議每季一學,界別小組半年一學,全體會議每年一學,機關干部每周一學”的集中學習制度,深入學習黨的十九大和習近平新時代重要講話精神,增強班子成員履職意識和履職能力。強化廉潔自律。縣政協領導班子成員能夠自覺遵守領導干部廉潔自律的各項規定,主動接受組織和群眾監督,嚴格要求自己,管好親屬和身邊工作人員,做到了心存敬畏、行有所止。嚴格作風建設。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實施細則,認真執行“三簡一短”,堅持厲行節約,建立政協班子成員每月黨建和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清單制度,堅實領導干部走訪群眾、調查研究和接訪下訪制度,縣政協班子成員整體形象得到顯著提升。
(竹山縣政協 張俊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