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一区在线_亚洲精选一区二区_精品国产电影一区二区_久久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三区

首頁 >市縣政協 >工作交流

十堰四大協商平臺納民意解難題

2019-09-19 11:25:33   來源:湖北日報   作者:劉漢澤 肖軍 李啟東  
字體大小:【

“熱熱鬧鬧幾天,冷冷清清一年。”基層政協工作在不少人眼中,無陣地、缺手段、少熱情。

這種狀況,在十堰市悄然改變。該市搭建鄉村民意懇談會、社區民意懇談會、線上民意懇談會、流動民意懇談會四大平臺,堅持“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

一些黨政部門顧不過來的“麻煩”事,人民群眾身邊的“瑣碎”事,社會各界反映集中的“煩心”事,經四大平臺懇談協商,問題大多迎刃而解。

今年以來,十堰市區兩級政協共組織各類民意懇談會113場,解決各類問題164件。


小平臺、共協商———村民與縣委書記對話

7月23日上午,一場民意懇談會在竹溪縣鄂坪鄉唐家畈村舉行。

村委會廣場上,縣委書記余世明、縣長柯尊勇及縣直相關部負責人、鄉鎮黨政負責人和村民50多人圍坐在一起。

面對面交流,解決群眾最關心的問題。“貧困戶安置點白天敞亮、晚上亮堂,我們非貧困戶家附近,晚上黑漆漆的,可否安裝路燈。”“聽說今年全縣要脫貧,我們這些貧困戶享受的免費治療慢性病等政策,是不是也會取消?”“貧困戶免費取藥只能到鄉鎮衛生院,太遠了,不方便”……

圍繞精準扶貧主題,10多名村民紛紛發問。余世明、柯尊勇等分別作答。“領導來到村里,我們說出心里話,問題解決得也快。”村民梅樂軍說,五六個問題現場解決了,還有10多個問題限時解決。

十堰市搭建四個協商民臺,讓民意懇談會遍布城鄉,在農村和城市,分別搭建鄉村民意懇談會、社區民意懇談會;針對社會熱點,利用網絡、微信等傳播手段,搭建線上民意懇談會;針對全市重點關注的問題,以市、縣兩級政協為主體,以專委會為依托,搭建流動民意懇談會。“四個平臺,覆蓋城鄉,抓住民生,緊跟熱點。”十堰市政協有關負責人表示,四個平臺同時推進,深化了政協系統工作協同,提高了政協整體履職效能,放大了政協工作效應。“協商在一線”得到十堰市委全力支持,形成“黨委主導、政協主責、委員主體、部門聯動、各界配合、全面覆蓋”工作格局。竹溪縣是我省“協商在一線”試點縣。該縣成立由縣委書記任組長的試點工作領導小組,今年以來,縣委領導4次參加民意懇談會。“小平臺”形成共同協商的局面,該市明確參會對象有政協領導、黨政干部、政協委員等,對群眾不設人數限制,自愿參加。


小切口、大民生———為政府排憂,為百姓解難

貧困戶可享受扶貧政策,對于收入略高于貧困戶的“邊緣戶”,如何防止他們陷入貧困?他們需要哪些可行的幫扶政策?

今年是十堰市整體脫貧摘帽的關鍵之年,“邊緣戶”成為市委、市政府關心的重點人群之一。

該市將這一議題交給政協,希望他們深入調查、廣納民意,為市里決策部署提供有效參考。

十堰市政協迅速安排黃宏偉、程時秀、王義紅等多名政協委員深入全市開展前期調研。9月4日至5日,十堰市政協流動民意懇談會開進房縣紅塔鎮,市政府相關領導、市直相關部門負責人、各縣市區政協委員及10余名群眾代表就此議題建言獻策。

懇談會順利召開,十堰市政協形成10余條建議的協商報告專報市委、市政府。“每場懇談會確定一個主題。”十堰市政協負責人介紹,確定主題可以保證“懇談”的質量和效果,但群眾發言可不局限于主題。選題注重從小處著手、大處著眼,著重選擇黨政部門顧不過來的“麻煩”事,人民群眾身邊的“瑣碎”事,社會各界反映集中的“煩心”事,政策執行過程中的“梗阻”事。

房縣化龍堰鎮高橋村是深度貧困村,通過多年幫扶,村民收入大幅提高,但鄉風文明成為村民反映最多的問題。“河里亂扔垃圾”“辦喪事,晚上敲敲打打,孩子睡不好覺。”8月7日,房縣政協在該村召開鄉村民意懇談會,村民紛紛提出意見。一周后,房縣啟動在該村建設垃圾中轉站準備工作,考察在附近合適地點建垃圾填埋場;村委會出臺新村規民約,規定紅白喜事奏樂、放鞭炮不能超過晚上10點。“懇談會談的都是老百姓身邊的事。”市政協研究室主任李應生介紹,懇談會是了解民生的一個窗口,通過民意懇談會,先后形成協商提案100多件。

小舉措、大作用———164個問題迎刃而解

今年7月10日,竹溪縣政協主席尹熙祥來到兵營鎮趙家河村,主持召開民意懇談會。剛進村,村民趙明禮就拉住了他的手:“尹主席,感謝你啊!我家的菜園、豬圈都解決了,明年春節,請你來我家吃年豬肉。”


趙明禮是易地搬遷貧困戶。2017年,他搬進新家后發現,附近沒有豬圈、雞窩,沒有菜園。


當年7月,縣政協在該村召開民意懇談會,趙明禮發言:“我們還要靠種地過日子,沒有豬圈、雞窩、菜園,生活怎么辦……”趙明禮的話得到了與會多數村民的支持。“按政策,上面的確沒有這些配套用房的資金,但農民離不開養殖家禽、種植菜園。”民意懇談會后,尹熙祥組織政協委員形成專報,建議給扶貧易遷安置點建設配套用房。


專報得到竹溪縣委縣政府的支持。該縣為安置點按一戶一分菜園、一個豬圈、一間農具用房標準建設,并集中建設紅白理事堂等公共用房。“民意懇談會發揮了大作用、收到大成效,產生了大影響。”尹熙祥說,通過民意懇談會,讓民意充分表達、民情快速反映、民怨得以排解,做到民主協商在一線、凝心聚力在一線、團結聯誼在一線。


這兩天,鄖陽區王家灣村村民十分高興。該村位于十堰高新技術園區不遠,但由于不通公交,群眾出行十分不便。8月初,鄖陽區政協組織召開“實現村村通公交、打通園區循環線”“水表到戶,切實減輕村組負擔”等議題的民意懇談會,村民提出了不通公交等問題。會后,該區迅速拿出方案,優化線路、合理布局站點,把公交車開進村里。


該市建立協商成果落實反饋機制,通過視察、調研、座談、走訪等方式“回頭看”“再監督”,并協調黨委督辦室、政府督查室介入,力促協商成果落到實處。今年以來,十堰市區兩級政協共組織各類民意懇談會113場,解決各類問題164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