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新時代,人民政協工作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就要從注重“做了什么”“做了多少”向“做出了什么效果”轉變。隨著改革進入攻堅期深水區,一些熱點難點問題很難通過一次調研、一次專項監督就能夠達成共識、得到解決。為此,荊門市政協聚焦黨政關注的某個重大問題或主抓的某項重點工作,持續跟蹤問效,打通協商成果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切實把黨委政府的決策部署落實下去,把各方面的力量匯聚起來。
專項跟蹤問效主要有“五部曲”:一是黨政主要領導圈選定題,樹準靶心。把黨委政府正在謀劃做的,或正在推進的重要工作,列為專項跟蹤問效的備選課題,專報市委書記、市長勾選圈定,市委常委會會議審定。二是委員自主申報參加,聚力聯動。將專項跟蹤問效課題列入年度履職菜單,引導委員根據自身專長,自主申報,把愿意承擔、敢于監督、善于建言的委員組織起來。三是鏈條式漸進開展,盯住不放。打破大會發言、調研視察結束就鳴鑼收兵的做法,根據課題需要,把情況通報、專家論證、督辦反饋等融入有關環節,使“說得對”的建言成果轉化為“說了就辦”的政策舉措。四是市委書記市長出席政協會議,當面協商。每年市委書記、市長根據所圈定課題,出席政協重要議政會議聽取意見。五是實行雙向報告,善始善終。每次專項跟蹤問效成果,都及時向市委報告,跟蹤進度都第一時間在市“四大家”聯席會議上通報。對領導批示及部門采納轉化建議的情況,采取多種方式向委員反饋。
近年來,我們先后就優化營商環境、推進“雙創”等課題開展專項跟蹤問效,既有推進成效,也有履職收獲。一是有利于發揮政協在推進地方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的作用。市政協發揮協商民主重要渠道和專門協商機構的作用優勢,主動參與到有關政策制定、推進落實全過程之中,有的任務還直接承擔。這為黨政科學決策、推動工作提供了有力抓手,拓展了政協組織參與國家治理的渠道。二是有利于更好地凝聚各方共識。委員深度持續參與履職實踐,與部門同志和社會有關方面反復溝通,深入協商,親耳聆聽各方面意見,既切身體會改革發展成就,又深層次發現問題,有針對性提出建議,相關部門單位從委員的建言呼吁中汲取智慧、感受善意,增進了各方的相互理解,有利于畫大同心圓,傳遞正能量。三是有利于協商成果落實落地。專項跟蹤問效在專一、深度、緊盯上做文章,有效避免建言過后的拖延現象發生,提意見建議不再是說說而已,說了就應有所動作,說了之后還要就推進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進行再協商、再采納。四是有利于鍛煉政協委員及機關干部隊伍。專項跟蹤問效延伸了委員履職鏈條,對委員做好“作業”提出了更高標準,還要求更深入的學習、精準建言。委員們反映,跟蹤的過程開闊了視野,更新了理念,培養了情懷,增長了見識。
回顧專項跟蹤問效的實踐,我們有四點體會:一要把握“定盤星”,問得有準頭。開展專項跟蹤問效,要自始至終堅持黨的領導,準確把握黨政決策意圖,從跟蹤課題、工作方案的確定,到黨政領導出席會議、通報反饋情況,都納入黨委相關制度安排,切實把黨的領導體現在專項跟蹤問效的全過程。二要拿捏“灶膛火”,問得有效果。要把握好尺度,體現專門協商機構的特點和優勢。問效不是人大質詢,不僅要有“協助黨和政府解決問題、改進工作”的環節設計,還要注重“增進團結、凝心聚力”,不能把黨政部門置于被動的境地。要把握好進度,緊跟黨委、政府工作推進的節奏,合理安排時間節點,做到參在點子上、議在關鍵處、督在需要時。三要遴選“精干角”,問出高質量。專項跟蹤問效一般持續時間較長,越到后期課題研究越深入,必須遴選專業人士,搭建平臺,為他們出大謀、當高參創造良好環境。四要打造“定型版”,問出常態化。專項跟蹤問效是完善協商成果采納、落實和反饋機制的探索實踐,我們將進一步深化探索,推進其常態化機制化,為推動協商民主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提供可行方案。
(荊門市政協 周友坤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