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上午,武漢市武昌區政協組織委員走進低碳樓宇、低碳校園以及碳中和樓宇,開展“加快低碳場景建設,推動國家氣候投融資試點工作”重點專項監督活動。
“截至今年7月,我們的照明用電量約是去年同期的三分之一,已累計降耗約219萬度電,實現降碳約1150噸。”在長城匯,樓宇有關負責人向委員們介紹了節能改造項目成果。長城匯通過人工智能、物聯網、算力模型等數字技術,搭建了全數字化智控中心、能源管理平臺、中央空調冷熱源均衡控制系統,是華中地區首座獲得LEED綠色建筑鉑金認證建筑。
隨后,委員們來到低碳校園——白鷺街小學。“一滴水、一度電、當思物力維艱”“節省每一滴水,讓地球媽媽不再哭泣”“一滴水、一度電、一所學校、一個地球”……學校隨處可見節能減碳標語。通過空調、用水、用電節能,學校年節能率可以達到10%。
“碳匯大廈已經實現了碳中和,在2024年8月15日獲得了碳中和證書。”武漢雙碳產業發展服務有限公司負責人介紹。經過節能改造,大廈實現樓宇節能,在中央空調上節能率達到24%,照明系統上節能率達到83%。新建設直飲水系統,可減少樓內企業使用塑料桶裝水,有效減塑降碳。
座談會上,武漢首義科創投集團總經理吳江介紹了武昌區低碳場景建設工作情況。近年來,武昌區已逐步建設完成低碳樓宇、低碳機關、低碳校園以及碳中和樓宇等4個低碳場景,目前10個項目正穩步推進中。武昌區積極探索氣候投融資試點工作,打造了促進氣候項目和資金精準對接的信息服務平臺——武漢氣候投資綜合服務平臺“武碳通”,截至目前平臺儲備項目200個,實現融資155億元。
圍繞如何助推低碳場景建設,武昌區政協常委、碳資產聯合發展中心湖北分中心主任梅玲,武昌區政協常委、天風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助理陳風,武漢雙碳產業研究院院長閻忠寧分別提出意見和建議。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健全生態環境治理體系,推進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雙碳”既是產業和民生,也是創新基層治理的方式,更是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近年來,區政協圍繞全區中心工作,聚焦碳主題持續發力,組織政協大講堂凝聚碳共識,召開專題協商會匯智聚力,開展建議案視察助推落實。今年將碳場景建設作為政協年度專項民主監督內容,形成了委員意見建議從形成、到提出、采納、跟進監督的工作閉環。今后還將繼續聚焦碳金融、碳科技、碳服務等產業發展,深化調研、建言獻策,為中國式現代化武昌實踐貢獻智慧和力量。
(武漢市武昌區政協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