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萬事,吃飯為大。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飯碗主要裝中國糧。
湖廣熟,天下足。
湖北是農業大省,也是全國糧食主產區和重要農產品保供區。高質量保供“中國糧”,湖北如何貢獻更多力量?
日前,省政協將“確保農產品高質量有效供給”確立為2022年度首場月度專題協商會主題,發揮人才薈萃、智力密集、聯系廣泛的優勢,組織政協委員和專家學者深入黃岡、黃石、咸寧、鄂州、恩施、荊門、荊州等地專題調研,同步開展專家咨詢、問卷調查等,全面系統了解情況,并通過媒體向社會各界征集意見建議,做了大量務實有效的工作。
4月28日,這場建真言、獻良策、求共識的協商會如期舉行。
桌面上,凝聚著委員心血的30份高質量建言匯編成冊,散發著專業的深度、田野的溫度。
會場內,大家堅持思想引領、學習在先,重溫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確保糧食安全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的一系列重要論述,深感使命光榮、重任在肩。
底線思維
牢牢把住糧食安全主動權
思想決定行動,思路決定出路。
“確保農產品高質量有效供給,首先要強化底線思維,牢牢把住糧食安全主動權。”在主題發言中,省政協有關負責同志開門見山,提出一系列建議——
強化各級政府保護耕地主體責任,加強執法監管,采取“長牙齒”的硬措施,落實最嚴格耕地保護制度,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
加大高標準農田建設力度,提升耕地質量,真正實現旱澇保收、高產穩產,不斷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
加快推進我省水利工程建設,補齊農田水利設施短板,開展大中型灌區提檔升級,大力推進農業節水,建設現代化灌區。
提高農機裝備研發能力和制造水平,推進農業機械化全程全面高質高效發展,大力發展適應小農戶需求的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
加快構建保障有力的補貼、信貸、保險“三位一體”糧食生產支持保護政策體系,充分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
科技創新
加快推進種業振興發展
種業是農業的“芯片”,是糧食安全的命脈,也是農產品高質量供給的基礎。
省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副主任焦春海說,湖北種質資源儲備豐富,種業研發實力雄厚,種業創新成果豐碩,種業市場驅動力強,建議著力創新種質資源,做強種業發展之“芯”;著力選育適用品種,做強農業產業之“芯”;著力培育龍頭企業,做強種業市場之“芯”;著力打造人才隊伍,做強種業研發之“芯”。

談到科技創新,省政協常委,民建省委常委黃德華建議,加大專項農業科技支撐項目實施力度,優化農產品供給結構;提高農技推廣服務效能,提升農產品供給鏈的市場適應能力;提升科技特派員“百縣千鎮萬人”工程,培育優質特色農產品品牌,促進農業科技園區建設,提升農產品規模化供給能力。
強化科技創新,加快推進種業振興發展,還有哪些舉措?
委員們紛紛建議,保護開發利用種質資源,突破一批“卡脖子”的品種;建立特色種業數字化系統,指導特色種業應用;支持企業為主體,推進特色種業技術創新;設立種業發展專項資金,鼓勵創新發展和保護特色種業。
品牌戰略
提高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來自省民革的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研究員鄧乾春在協商發言說,建議重點開展“荊楚大地”好糧油、“湖北菜籽油”“湖北放心糧油”等公共品牌規劃和頂層設計,突出品牌特色和差異化營銷策略,主動擔當起“中國好油”標準體系構建和實施任務,提升公用品牌價值、公信力和溢價能力。
他的建議,引起省臺盟專職副主委劉江東的共鳴。
劉江東說,要重視加強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使用管理,加大品牌培育和管理投入,構建嚴格準入和退出機制,建立農產品質量保障體系,明確市場定位與形象設計,讓湖北省區域公用品牌強起來、優起來、火起來。
省政協委員,致公黨潛江支部副主委李群姣也認為,打造農產品高端名優品牌,是提高農業附加值的有效手段。她建議,抓緊建設優品基地、加強科技研發、建立規范標準、優化產業鏈條,讓優質稻覆蓋湖北、輻射全國。
“扶持龍頭企業,加強示范引領;加強品牌建設,打造產業名片。”委員們紛紛表示,應發展壯大“荊楚”品牌,推動農產品規模化、標準化生產,加強區域公用品牌建設,充分發揮行業主管部門、行業協會的帶動作用,優化整合、落實標準、嚴格管理、提升價值,讓湖北的農產品占據價值鏈“上游”。
市場意識
促進農產品供給高質量發展
市場有活力,保障才有力。會上,委員們從不同角度分析了“市場”這個決定性因素,積極建言獻策,達成一系列共識。
要健全農產品市場信息預測預警體系,加強大宗農產品監測預警體系建設,向市場及時披露產銷信息,引導生產和銷售,促進供求平衡。
要狠抓農產品加工轉化增值,以“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為抓手,向加工要效益,延伸產業鏈,打造價值鏈,推動建設農產品加工業強省。
要加強冷鏈物流建設,滿足不同企業對農產品貯藏保鮮和商品化處理的需求,切實打通農產品出村進城“最初一公里”。
要創新發展業態模式,構建上中下游協同生產、協同采購、協同物流的鏈式生產經營閉環。
省政協參政議政人才庫特聘專家鄒進泰建議,支持建設中國(武漢)國際農產品交易中心,快速提升湖北在長江中游、中部地區乃至全國、全球農產品市場體系中的地位。
住鄂全國政協委員、武漢市政協副主席梁鳴建議,加快發展集農產品采購、生產、加工、配送、銷售于一體,農戶生產、企業加工、客戶營銷和終端消費協同動作的“中央廚房+”新業態模式,適應市場變革、滿足新型消費。
強化節約
培育崇農愛糧新風尚
確保農產品高質量有效供給,需要全社會、各方面共同努力,以節約實現“不種地的增產”。
省政協相關負責同志在發言中表示,要深入開展宣傳教育活動,把糧食安全納入國家安全國民教育體系,大力倡導健康消費、科學膳食觀念,增強全民愛糧節糧意識。要加快實施綠色倉儲提升行動,積極推廣運用綠色環保、智能實用的倉儲新技術新設備,推廣經濟適用、防蟲防霉儲糧新裝具新技術,切實減少儲糧損失。要加強節糧減損技術改造,推廣節糧節能降耗工藝技術和設備。要制定糧食加工精度規范標準,嚴控糧食過度加工,減少糧食流通環節的損失損耗。
同時,要加強制度建設,嚴格執行《反食品浪費法》,完善相關配套政策,堅決遏制浪費行為,讓崇農愛糧的時代新風刮遍荊楚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