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締造活動開展以來,洪湖市政協立足“三個轉變”,在指導試點村葉洲村時,著力把“要我干”轉變成“我要干”,把“干部干、群眾看”轉變成“大家一起干”,把“你和我”變成“我們”,廣泛發動群眾,推動“五共”理念落地生根。
通過“群眾請進來+干部走出去”方式,引導群眾變“要我干”為“我要干”。葉洲村以黨建為引領,以群眾為主體,以“五共”為路徑,讓群眾在村集體中找得到位置、說得上話,在村級事務管理中發揮得了作用。一是大力營造“共同締造”氛圍。組織黨員和村民代表深入農戶家里、田間地頭,與村民們交心談心,宣傳“共同締造”理念,并利用現有墻報、橫幅、標語等方式呈現在全村醒目的地方,提高群眾的參與意識。二是把群眾“請進來”主動參與。成立由村黨支部主導,骨干黨員牽頭、熱心群眾參與的村民議事小組、村務監督小組、黨員群眾議事小組,引導全體村民有序參與村級事務和村級決策。村級各項事務由村支部、村民議事會商議決策,實現民事民提、民事民議、民事民決、民事民辦、民事民評。為解決村級保潔費用問題,組織黨員群眾共商共議,提出“村民籌資、門面出資、酒席納資、社會捐資”的辦法,一年可籌措資金8萬元,有效保證了保潔工作的正常運轉。三是讓干部“走出去”訪賢求能。打好“鄉情牌”,通過激發群眾捐、發動能人捐、創新載體捐等方式,多渠道解決資金不足問題。引導在外鄉賢通過興辦產業項目、投建公共設施、抓好鄉村環境整治、發展慈善公益事業等反哺家鄉。鼓勵鄉村能人返鄉創業,聽取村內仁人志士、鄉賢能人的意見,凝聚鄉村在外能人和村內能人的智慧和經驗,形成合力,發動群眾參與,共建美好家園。
發揮“黨員帶頭包戶+群眾投工投勞”作用,激發群眾變“干部干、群眾看”為“大家一起干”。葉洲村按照“黨支部發動、黨員帶頭、理事會協助、能人帶動、群眾參與”的思路,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發揮理事會協助作用,帶著群眾干,凝聚合力共建“美好葉洲”。一是組織黨員帶頭包戶示范參與。推行村干部包組、組干部包區、干部聯重點戶、黨員聯群眾“雙包雙聯”機制,劃分黨員責任區,設立黨員示范崗,每名黨員就近聯系8—10戶群眾。從改善群眾身邊、房前屋后人居環境的實事、小事入手,干部黨員帶頭示范,發揮“雙包雙聯”機制的作用,使全村村民自覺地參與鄉村環境整治工作,發動群眾開展“掃帚”行動,對環境衛生志愿者等先進人物發放愛心積分,能在年末換取適當的生活物品,起到物質獎勵的作用,鼓勵村民積極參與。同時,利用周末時間組織本村中小學生開展“小手拉大手”環境評比活動,評選衛生文明家庭,用孩子的純真打出公正的評分。對于農房院落前后綠化美好等簡易項目,動員村民自籌資金、自主選擇、自行栽種,建設小菜園、小藥園、小果園、小花園、小游園等“五小園”,實現開窗見綠、推門入園、靜聽鳥語、起步聞香。二是發動群眾投工投勞共同參與。對于村內道路、池塘駁岸、公廁建設等難度不大的項目,村黨支部發動群眾,組織村里的泥瓦匠、電工、木工、有勞力村民組成半專業施工裝修隊伍,自行投工投勞完成,相比外包能節約30%左右的成本。對于村莊亮化、污水管網、主干道路等建設技術含量較高的項目,村集體作為甲方,由村民代表大會遴選專業施工隊,邀請村民打小工并參與監督,切實提升村民的參與積極性。三是實現村民理事會和能人鄉賢協助參與。通過村民理事會積極發動本族親屬、本組鄰居、本人朋友支持村“兩委”的鄉村建設工作。積極引進本村能人回鄉創業,吸引在外鄉賢投資,利用鄉村現有資源和各項優勢,創辦水產養殖基地,發展特色產業,推進高技術種養模式發展,建立農業水產業養殖加工銷售產業鏈,開發“項目+公司+農戶”、“農戶+合作社”等經濟實體,拓展線上銷售渠道,樹立品牌觀念,促進村莊有機農業更好、更快的發展,逐步穩定提高村集體經濟和村民的收入。
構建“縱向到底+橫向到邊”體系,實現群眾變“你和我”為“我們”。葉洲村構建村“黨支部+村組黨小組+黨員中心戶”的三級組織體系,各制定類健全村規民約,實施三務“公示公開”,用制度管人管事,用獎勵激勵人、鼓舞人,促進“共同締造”向縱深發展。一是建立三級“組織體系”縱向到底。以黨建引領為核心,推行組織設置、黨員管理、文明創建、村民自治、公共服務“五進村組”黨建工作模式,在九個村民小組分別設立黨小組,采取黨員推薦或支部指派的方式,把若干名政治素養高、有奉獻精神的黨員推選為黨員中心戶,構建村“黨支部+村組黨小組+黨員中心戶”的三級組織體系。對于村組民生實事,實行黨小組動議、村組理事會提議、群眾代表會決議的民主協商“三議”機制,發揮黨員群眾在鄉村治理中的主體作用。結合黨員定崗定責制度,發揮志愿者的服務作用,實現黨員帶頭干、做示范給群眾看、帶著村民干的效果。二是制定三項“村民公約”橫向到邊。通過召開村民代表大會和黨員會議,組織黨員群眾制定村規民約和黨員公約、衛生公約,將垃圾處理、鄉村綠化、道路亮化、禁砍禁伐等工作納入其中,提倡愛黨愛國、尊老愛幼、喜事新辦、喪事簡辦、弘揚孝道、扶危助殘,反對厚葬薄養、高價彩禮、封建迷信,采用積分制的管理模式,健全村級公約監督和獎懲機制。特別是對村內垃圾,村“兩委”要求村民個人負責房前屋后,公益崗位保潔員和公共保潔員負責公共區域,村民理事會監督,實現“戶清潔、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的良性循環。發揮三會(村民代表議事會、村民理事會、矛盾調處會)、兩隊(平安洪湖赤衛隊、環境保護共建隊)的群眾自治組織作用,形成齊抓共管的組織保障體系。三是實施三務“公示公開”和諧有序。通過設置黨務村務財務公開欄,每季度進行一次更新,將黨務村務財務情況向群眾公開,請群眾監督。對村內重大事務進行共議和決策,采取串戶走訪、座談調研等方式積極聽取村民的意見,采納村民建設性意見。同時,成立村財務監督小組,管理和監督村內公共資金使用、資金撥付、資金估算和資金結算,組建施工質量安全監督小組,履行施工技術員和工程監理的雙重責任,負責技術評估和工程驗收,有力提升村民參與的監督質效。
(洪湖市政協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