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湖市新堤街道春雨亭社區棉花小區是房齡超30年的老舊小區,地面破損嚴重,車輛停放無序,安全隱患眾多。如何改善小區面貌,讓小區從“臟亂差”到“凈暢美”、從“難管理”到“優自治”?帶著這個問題,2023年,在市政協副主席陳峰、熊瑛帶領下,委員們來到了棉花小區。亂搭亂牽的電線,搖搖欲墜的防盜網,老化脫落的外墻面,讓委員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在與相關部門充分溝通后,聚焦“老舊小區改造”議題,一場別開生面的協商活動在棉花小區現場舉行。聽說政協委員要來開展老舊小區改造“一線協商”,居民們早早地等候在大門前,“這一線協商是干啥的?能解決問題嗎?”大家七嘴八舌地議論著。聽著大家伙的議論,劉衛東委員講出了協商的目的。“我們開展‘一線協商?共同締造’活動,就是要訪民情、聽民意、辦實事,讓大家共同參與進來,圍繞小區改造一起協商、一起謀劃、一起推進”。“真能解決問題?不是走過場,搞形式?”居民劉大媽心直口快說出了心里的疑慮。
何歡委員作為社區委員聯絡室牽頭人,接過了劉大媽的話頭:“您放心!經過調研,我們對小區有了直觀的感受,我建議住建部門要把棉花小區納入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工程,包括路面拓寬刷黑、網管雨污分流、墻體修補粉刷、樓梯加固更新等;電力部門要對小區的電線進行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布置;應急部門要增設消防設施……”清單式的改造方案,直接說到了居民的心里,還沒等何歡說完,劉大媽帶頭鼓掌,“這可太好啦!政協委員,給力!”
在小區生活了三十多年的張大爺說:“我覺得小區內有不少商鋪牌匾陳舊破損,希望能夠統一規范起來。環境整治、美化項目也要同步推進;居民們要主動愛護環境、保護環境。”
“您這話非常符合共同締造的理念!”尹章明委員說道。隨后他向居民們講起了“共同締造”的內涵,并對“小區居民公約”“居民共謀會”等概念進行了宣傳講解。
這時居民李奶奶說到:“我在這兒住了幾十年了,除了過年之外,家里一直就是我一個人,咱們小區能不能建一個老年人活動場地啊?”聽完李奶奶的話,陳璐委員動情地說:“我認為一個宜居的小區不僅要有好的居住環境,更重要的是有溫度,有人情味。我建議文旅部門要在小區里增設一個休閑區,增加體育設施;民政、衛健、殘聯等部門,組織開展小區適老化設施改造、開展上門診療、免費提供殘疾用品等公益服務……”。
認真傾聽,現場解答,共梳理了升級小區道路、整治電線隱患、環境美化亮化、完善休閑設施、規范物業管理等5方面21個問題。“百姓點單+定制化改造”,讓小區居民激動不已,他們連稱“兩個沒想到”,“能引起市政協重視,現場解決問題,真沒想到。第二個是沒想到充分尊重采納我們的意見,真是太好了!”
應邀參加協商活動的市住建、電力、應急、城管等部門負責人充分肯定了委員們的建議。通過認真梳理,確定了改造方案。
人心齊,泰山移。很快,施工隊就進駐小區開始了施工。這時,居民范大爺又找到了何歡委員。原來,老舊小區改造外墻一般都是統一刷米黃色漆,但棉花小區的居民都是原棉花公司的退休職工,棉花是大家共同的記憶和情懷,因為棉花是白色,于是大家商議著把這面墻刷白色漆。何歡得知大家的想法后,第一時間反饋給施工方,施工方二話沒說,就采納了大家的建議。
“這‘棉花白’一看就知道是咱們棉花小區,都不用標門牌了。”“在大門口看到這‘棉花白’就感到暖心,心情好了,身體都感覺舒服多了。”“咱們小區停車位、景觀帶、晾曬區、健身區、活動室應有盡有,比商品房小區也不差什么。”“沒想到不用搬家就可以住新樓,感謝黨和政府!”如今走進棉花小區,您總能聽到這樣的贊譽。這些看得見摸得著的幸福感讓居民們美在心頭。現在棉花小區共建小晾曬場、小停車位、小健身區、小活動室、小景觀帶和自家的事情大家議、自家的門院大家掃、自家的小區大家管、自家的難題大家幫的“五小四自”管理模式,被市委市政府充分采納,并出臺了《關于在城市社區推廣“五小四自”治理模式的通知》,成為全市小區治理的示范。
棉花小區的幸福故事還在上演,“一線協商”的精彩故事也將繼續。“一線協商解難題,基層有事好商量。”這也是每一位政協委員的心聲!
(作者系洪湖市政協委員、洪湖市融媒體中心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