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鶴峰縣政協在太平鎮雷家嶺安置點組織召開院壩協商會,部分縣政協委員、縣教育局、縣衛健局、縣文化遺產局、縣總工會、縣婦聯、團縣委、太平鎮、安置點等相關部門負責人及居民代表聚集在一起,共商建設兒童友好型社區。
雷家嶺集中安置點系精準扶貧期間所建,位于太平鎮茅壩村一組,現有易遷戶143戶536人,其中長期在縣外務工的146人,夫妻雙方同時外出務工的有106人,14歲以下兒童53人。2023年,安置點建立了“婦女兒童之家”,現有圖書室一間、娛樂室一間、會議室一間??h政協前期充分調研后,認為該安置點兒童相對集中,有一定的基礎,決定在此開展兒童友好型社區試點建設,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全面推動全縣兒童友好型社區建設。
“建設兒童友好型社區,應充分結合我縣的實際。我縣系勞動力輸出大縣,外出務工人員較多,要更多地關注留守兒童這一特殊群體,讓留守兒童成為兒童友好型社區建設工作中的最大受益者。”縣政協委員、太平鎮賀龍希望小學副校長徐婷婷在院壩協商會上首先亮明自己的觀點。徐婷婷在基層農村小學教學二十多年,把自己的大部分課余時間都用在了留守兒童的家訪中。在她的記憶里,和孩子們一起玩游戲就是她和孩子們最快樂的時光,讓每一個留守兒童都健康快樂地成長是她最大的心愿。
徐婷婷委員的一席話勾起了徐大秀老人的傷心事,禁不住落下淚來。徐大秀作為居民代表參加了這次院壩協商會。她今年65歲,有一個孫子、一個孫女,大的12歲、小的7歲。兒子、兒媳長年在廣州打工,一年下來,和孩子們的相處時間曲指可數。她把自己的全部感情都傾注到孫子、孫女身上。可讓她內疚的是自己沒什么文化,不懂得怎么教育孩子,對孩子的學習更是幫不上一點忙,只能在生活上給孫子孫女更多的關愛。聽說縣政協在這里推動兒童友好型社區建設,在她的心中有了太多太多的期盼。
“近年來,團縣委充分利用大學生志愿服務群體辦好寒暑假‘愛心托管班’,受到了許多家長特別是留守兒童家長的好評。建設兒童友好型社區,我們要持續在這方面發力,不斷提升‘愛心托管班’的辦學質量,讓更多的孩子受益,讓家長們放心?!笨h政協委員、團縣委書記吳忠林表示。
“關愛婦女兒童是縣婦聯的重要職責,推動兒童友好型社區建設,縣婦聯要有更多的實際參與和作為。要倡議、招募更多的政協委員、社會愛心人士成為留守兒童的‘愛心爸爸(媽媽)’,并真正為這些孩子們辦實事?!笨h政協委員、縣婦聯副主席程婉芹說到。
“將充分運用‘向紅委員工作室’這個平臺,繼續組織社會力量辦好家長培訓班和兒童心理健康輔導班,為孩子們的健康成長提供實際幫助。”縣政協委員、縣新聯會會長向紅表示。
縣政協委員、文史專家,75歲退休干部向宏理主動要求參加這次院壩協商會。他說:“將多抽空給孩子們講些革命故事、紅色故事,在孩子們幼小的心靈播種下理想信念的種子,為建設兒童友好型社區做點力所能及的事?!?/span>
“建設兒童友好型社區,要充分考慮孩子們的生理年齡和心理年齡,讓孩子們在玩中學、學中玩。讓孩子們快樂開心比什么都重要?!?/span>
“要讓孩子們走出來,動起來,嗨起來,結合孩子的興趣愛好,讓孩子干自己喜歡干的事?!?/span>
“建設兒童友好型社區,要長期堅持,真正成為孩子們快樂學習、快樂玩耍的樂園?!?/span>
......
委員們爭相發言。
推動兒童友好型社區建設,相關的硬件設施必不可少。縣政協及相關部門、向紅委員工作室經過多方征求家長和孩子們意見,結合現有活動室的實際,分別籌資為雷家嶺安置點捐贈了LED燈、防撞軟包裝、墻角軟包裝、泡沬地墊、棋內套裝、羽毛球拍、乒乓球拍、水彩筆、圖畫本、視力表、身高體重秤、可移動白板、兒童故事繪本、恒溫飲水機、小學生作文書等生活必需品以及兒童喜歡的益智玩具、學習用品。
“建設兒童友好型社區需要多個部門和社會各界的廣泛支持與參與,并長期堅持,我們還有很多的工作要做,最關鍵的是讓各項措施、可行性建議最終落實落地,切實發揮作用,建設好家長、孩子、社會多方滿意的兒童友好型社區。”縣政協主席覃長玉最后說。
(鶴峰縣政協 譚闖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