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省委十二屆七次全會將此作為“四個以”的重要方面,謀劃建立經濟發展和社會建設統籌協同機制。
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中國共產黨人推進改革,為的是保持趕考之心、涵養趕考之志、提升趕考之能,到人民群眾那里考一個好分數。
這些年,湖北始終堅持發展第一要務,全力應變局、穩增長、提能級,保持了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增進了荊楚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我們深入開展“下基層、察民情、解民憂、暖民心”實踐活動,每年都扎扎實實辦好一批教育、醫療、養老等領域的民生實事。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由點及面、多點突破、縱深推進,各地各部門手握這把“金鑰匙”,從“共”字出發,以民聲定民生,用民議聚民意,讓實事真實施,帶來環境面貌之變、群眾精神面貌之變、發展面貌之變、干部作風之變、基層治理格局之變。
經濟發展和社會建設是一個有機整體,二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經濟發展是社會建設的基礎和動力,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為社會建設提供必要的物質條件和資金支持;社會建設涵蓋教育、醫療、養老等諸多領域,關系群眾切身利益,加強社會建設,增強社會的凝聚力和穩定性,能為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和人力資源保障。省委十二屆七次全會圍繞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建立經濟發展和社會建設統籌協同機制,重點部署了五個方面的工作。以社會建設為著力點推動擴大內需、以城鎮和產業“雙集中”發展為切入點推動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以強縣工程為抓手推進城鄉融合發展、以信息化賦能推進四化同步發展、以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為載體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些工作共同指向補齊民生短板、抬高社會底板,縮小地區、城鄉、收入差距,不斷滿足荊楚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各地各部門在細化實化改革舉措的過程中,都要先想一想是不是站在人民群眾的立場上,是不是有助于解決人民群眾面臨的難題,是不是以政績觀之“正”確保人民群眾利益之“實”。
習近平總書記諄諄告誡:“只要是人民群眾歡迎、咧嘴笑的事,再難也要干到底;只要是人民群眾不高興、撇嘴的事,就堅決不要干!”我們要把人民笑臉作為改革標尺,“做事”不“作秀”、“造福”不“造勢”,以實功實績讓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湖北實踐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省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