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輝映奮進征程,奮斗繪成時代新篇。
2024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北時強調,大力弘揚大別山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廣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北重要講話精神,更好匯聚起加快建成中部地區崛起重要戰略支點的磅礴力量,湖北省委宣傳部、省委網信辦啟動“傳承精神譜系 匯聚支點力量”主題宣講。湖北日報深入報道主題宣講活動,傳承精神譜系、賡續紅色血脈,為奮進支點提供豐厚精神滋養。
■宣講嘉賓
何光耀:省政協常委、省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
28年紅旗不倒、22年武裝斗爭不斷,大別山革命傳奇背后有著怎樣的犧牲與奉獻,又蘊藏著怎樣的精神密碼、給我們怎樣的精神力量?
4月17日上午,華中科技大學明德報告廳氣氛熱烈,省委宣傳部、省委網信辦主辦的“傳承精神譜系 匯聚支點力量”主題宣講活動啟動。第一講聚焦傳承和弘揚大別山精神,省政協常委、省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省委黨史研究室原主任何光耀生動講述了大別山精神的歷史內涵和時代價值。
●偉大實踐孕育偉大精神——大別山地區是重要建黨基地
“中國共產黨的百余年奮斗歷史,匯聚了一條氣勢磅礴的精神大河。大別山精神,就是這條大河之中的一座閃亮航標。”何光耀說,大別山精神是大別山地區共產黨人和人民群眾在長期革命斗爭實踐中用鮮血和生命鑄就的偉大革命精神。
橫亙江淮之間,雄踞鄂、豫、皖三省交界處,東瞰南京,西扼武漢,綿延八百里,這里就是大別山。
從1921年中國共產黨誕生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英雄的大別山軍民在黨的領導下,書寫了“28年紅旗不倒、22年武裝斗爭不斷”的革命傳奇,為中國革命事業立下彪炳史冊的赫赫功勛。
一切精神皆有來源。歷史從哪里開始,精神就在哪里產生。
“回顧大別山革命斗爭的歷史,我們更能深刻領會大別山精神的豐富內涵。”何光耀系統梳理了大別山革命斗爭歷史的基本定位:重要建黨基地、農運中心、紅軍搖籃、抗戰支點、解放前鋒。
重要建黨基地:馬克思主義傳播早、中共黨的組織建立早——
1921年7月16日至21日,黃岡縣回龍山凌新小學24人集會結社,獨立創建了具有共產黨早期組織性質的進步團體共存社。1921年冬,八斗灣、陳策樓兩個黨小組成立,這是大別山地區最早的黨小組。
建黨初期,中共一大全國58名黨員中,來自大別山地區的有9位,占比15.5%。陳獨秀、李大釗,中共一大代表董必武、陳潭秋等親自指導了這里的建黨活動。
農運中心:大別山地區是全國農民運動的中心區之一——
1923年6月至1927年7月大革命時期,在國共合作和北伐戰爭勝利進軍的大背景之下,大別山地區掀起了轟轟烈烈的農民運動,大別山地區是全國農民運動的中心區之一。
紅軍搖籃:黨領導創建鄂豫皖蘇區——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黨在這里領導創建了鄂豫皖蘇區,誕生了紅四方面軍、紅二十五軍、紅二十八軍等,成為僅次于中央蘇區的第二大農村革命根據地,大別山地區被譽為紅軍重要搖籃。
抗戰支點:中原敵后抗戰重要戰略支點、兵員基地、財糧基地、情報基地——
全面抗戰時期,大別山地區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后抗戰的重要戰略支點,是奪取中原敵后抗戰偉大勝利的核心區域。
解放前鋒:大別山地區勇擔解放前鋒——
1946年6月,在大悟縣宣化店展開震驚中外的中原突圍戰役,拉開全國解放戰爭的大幕。一年后,1947年8月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拉開戰略反攻的大幕。大別山地區成為中國共產黨奪取全國勝利的戰略前鋒。
偉大實踐孕育偉大精神。大別山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座不朽的豐碑、一面永恒的旗幟。
●絕對忠誠緊跟黨走——在冊烈士十三萬余人,走出大批開國將帥
“山巖石洞是我床,樹皮野菜是我糧,任你敵人多猖狂,紅旗不倒志如鋼。”“一顆紅星拿不去,頭斷血流不投降。”大別山地區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面對殘酷的斗爭環境發出的錚錚誓言,至今震撼人心。
大別山精神,有著怎樣的精神特質?宣講中,何光耀講述了發生在大別山的感人故事——
1946年仲夏,張體學率鄂東獨二旅掩護中原軍區主力部隊勝利突圍。剛剛跳出數十萬敵人包圍圈,獨二旅卻接到中共中央電報,要求停止東進,重回大別山堅持游擊戰牽制敵軍。
此時國民黨軍隊約10萬人正在搜索,回去意味著死亡。面對生死,是走還是回?6000名將士義無反顧,一頭扎進敵人包圍圈。
停止東進,國民黨“清剿”的部隊立即蜂擁而來,窮兇極惡地撲向鄂東獨二旅。6000余人的獨二旅,不舍晝夜,牽制十倍于己的敵軍,有力策應中共中央戰略實施。
一次次突圍作戰后,這支部隊剩余的士兵寥寥無幾,他們卻仍堅持在崇山峻嶺間拖住敵軍,成為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的“眼睛與拐杖”。
獨二旅將士的生死抉擇,是黨領導的大別山地區軍民堅守信念、緊跟黨走的生動寫照。
在艱苦卓絕的革命斗爭中,大別山軍民始終以大局為重、勇挑重擔、主動作為,充分反映了大別山英雄群體堅強的黨性和使命擔當。
黃麻起義總指揮潘忠汝,六進七出黃安城,腹部被打穿了仍堅持指揮戰斗,為掩護戰友不幸英勇犧牲,年僅21歲。
“山山嶺嶺銅鑼響,村村寨寨戰歌昂,家家戶戶忙打仗,男女老少齊武裝。”“小小黃安,人人好漢。銅鑼一響,四十八萬。男將打仗,女將送飯。”在湖北省博物館里陳列著一面完整的銅鑼,記載著動員奇跡。
在解放戰爭時期,羅田縣落梅河一帶群眾多半靠糠菜度日,卻先后獻出軍糧兩萬多斤、蔬菜上千擔、食油500斤、土布400余匹、軍鞋2400余雙。
這些偉大的犧牲與奉獻,反映了大別山人民顧全大局、團結奮斗的境界和胸懷。
渡江戰役前夕,團風成立了“支前委員會”,并在多地設“支前站”向前線輸送物資,當地群眾積極籌措軍糧、船只、募集船工。團風解放后,當時黃岡縣愛國民主政府緊急征調木船887只、小火輪7艘、軍糧440萬斤、船工2000余人,支援四野渡江作戰。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大別山軍民以生命赴使命,反映他們勇當前鋒、不勝不休的英雄氣概。
28年里,大別山區200余萬人參軍參戰,100余萬人犧牲,在冊烈士13萬余人,走出大批開國將帥。
這些廣為流傳的民謠和故事,是大別山區人民堅守信念、堅信革命必勝、緊跟黨走的生動寫照。
信念如炬照亮百年征程,大別山精神早已鐫刻在山水間。
●賡續紅色血脈凝聚奮進力量——湖北錨定七大戰略加快建成支點
歷史鑄就精神,精神指引未來。
大別山精神,是中國共產黨性質、宗旨和品格、氣質的生動體現,是黨的寶貴精神財富,是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力量源泉。
湖北是孕育大別山精神的紅色沃土。新時代、新征程,弘揚大別山精神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致敬歷史的最好方式,就是創造新的歷史。
大別山精神激勵我們堅守信念、永葆初心——
2024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再次親臨湖北,為湖北發展擘畫新藍圖:“在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中奮勇爭先,加快建成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戰略支點,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湖北篇章。”
從“努力建設”到“加快建成”,總書記對湖北的發展提出了更高定位、更高標準、更高要求。
大別山精神激勵我們緊跟黨走、團結奮斗——
中部支點,湖北如何作為?
2025年“新春第一會”,湖北省委響亮作答:按照“一年開新局、五年大變化、十年結碩果”步驟,重點實施七大戰略、整體提升七個能力。到2030年力爭經濟總量達9萬億元左右;到2035年率先在中部地區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錨定七大戰略建支點:能級跨越強支撐、科創引領蓄勢能、產業倍增筑根基、樞紐提能拓空間、美麗湖北繪底色、文化創新塑靈魂、區域聯動促協同。
有了時間表、路線圖、任務書,建成支點目標清晰而明確——打造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樞紐,打造引領中部地區發展的重要動力源,打造中國式現代化的區域樣板。
大別山精神激勵我們胸懷全局、擔當作為——
2025年“新春第一會”上,省委提出大力實施科創引領戰略,整體提升支點的創新策源力。
不懼“卡脖子”,人形機器人、腦機接口、量子產業、高端芯片等一系列前沿技術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從書架走向貨架,令人矚目。
大別山精神激勵我們勇當前鋒、銳意進取——
堅持把產業作為支點之基,突出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新興產業培育壯大、未來產業前瞻布局“三線并進”,加快推進“51020”現代產業集群全面升級。
牢記囑托,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把文化旅游業培育成為支柱產業。
今年櫻花季,武漢大學、東湖櫻花園里人聲鼎沸,武漢馬拉松賽道上數萬人追櫻奔跑,文旅經貿活動接連舉辦,武漢又一次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大別山精神激勵我們敢于斗爭、不勝不休——
美國發起關稅大戰、攪亂國際貿易秩序之際,湖北企業如何應對?武漢銳科激光這樣干:“扛起替代進口大旗,減少國外技術依賴”。
高精度衛星遙感,是當今世界大國競爭的戰略制高點。武漢大學李德仁院士帶領團隊研發全自動高精度航空與地面測量系統觀天測地,引領我國測繪遙感行業實現跨越式發展。100多年前,革命先烈為了民族獨立和人民幸福,拋頭顱、灑熱血;今天,科研工作者在看不見硝煙的戰場上,守住了科技的制高點。
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
紅土地上,這場跨越時空的精神接力正在續寫嶄新篇章——
在省委、省政府堅強領導下,荊楚女兒不斷強化支點意識、抬升發展標桿,昂揚斗志、敢打敢拼,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擰成一股繩、團結一條心,匯聚起“奮勇爭先、建成支點、譜寫新篇”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