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省政協委員:
政協湖北省第十二屆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將于2018年1月23日在武漢召開。會議期間擬安排兩場委員大會發言。大會發言是政協協商議政的重要形式,也是展示政協委員形象和履職成果的重要平臺。為做好本次會議的大會發言工作,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1.發言材料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落實中共十九大精神,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按照省第十一次黨代會和省委十一屆二次全體(擴大)會議的部署,緊緊圍繞我省“十三五”規劃的組織實施和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問題,圍繞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協商民主建設的重要議題及人民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努力為加快“建成支點、走在前列”進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議政建言。
2.發言材料既要有界別特色,又要與實際相聯系,還要有全國、全省價值和意義;既要有對發展的思考和建議,也要有民主監督的內容。
3.發言材料要堅持嚴肅性、科學性、可行性, 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 努力做到言之有據、言之有理、言之有度、言之有物。行文要直入主題, 言簡意賅, 有分析、有建議, 層次分明; 語言力求生動、有感染力, 力戒套話、空話。
4.大會發言組編印了《政協湖北省第十二屆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大會發言參考選題》(詳見附件),供委員確定選題時參考。委員也可自行選擇大會發言題目。發言材料由委員自愿提交。每份發言材料不超過3000字,寫明聯系人和聯系電話(手機)。
5.大會口頭發言的遴選堅持“質量第一、統籌兼顧、黨派優先”的原則。凡被安排為大會口頭發言的材料,大會發言組將提前通知委員做好準備,口頭發言時間不超過7分鐘。凡提交而未安排作口頭發言的材料,原則上以“大會發言材料匯編”電子文檔形式存檔。已作提案或政協信息的來稿,一般不再作為大會發言材料處理。
6.為便于遴選口頭發言稿件,大會發言來稿最好于2018年1月10日前提交大會發言組。請將發言材料發送至大會發言組郵箱。
聯系人:熊 錦
聯系電話:027-87232959 18071121406
電子郵箱:2922932813@qq.com
附件:政協湖北省第十二屆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大會發言 參考選題
政協湖北省委員會辦公廳
2017年12月14日
附件
政協湖北省第十二屆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大會發言材料參考選題
( 2017年12月)
為做好本次會議大會發言工作,省政協辦公廳組織召開系列座談會,征求省各民主黨派、工商聯、有關人民團體,省政協各專門委員會,市州政協和省直有關部門對大會發言選題的意見。根據以上單位和部門提供的選題,整理匯總形成涉及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個方面的參考選題,供委員撰寫大會發言材料時參考。
一、 經濟建設 (25)
1.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
2.推進“一主兩副多極”發展戰略,統籌區域協調發展
3.貫徹“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理念,推進長江經濟帶建設
4.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5.增強經濟發展新動能,振興我省實體經濟
6.加快質量強省建設,將我省建成全國重要先進制造業中心
7.推進開發區管理體制機制改革,促進開發區創新轉型發展
8.推進我省自貿區建設,構筑內陸開放新高地
9.創造條件,積極探索在湖北建設自由貿易港
10.加強國際產能合作,推動我省外向型經濟發展
11.加快推進長江中游金融中心建設
12.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13.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提升生產性服務業專業化水平
14.培育以光產業為代表的若干先進制造業集群,加速光谷走向國際化步伐
15.加大政策支持,推進我省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與材料、生物醫藥等產業發展成新支柱產業
16.振興茶馬古道,推進我省融入“一帶一路”進程
17.傳承中醫文化,振興我省中醫藥產業
18.實施大數據發展戰略,做大做強數字經濟
19.完善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補齊我省民營經濟發展短板
20.加快培育名企名家名品,助推我省民營經濟做大做強
21.加快城鄉一體化發展,著力鄉村振興
22.推動我省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的政策體系
23.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展現代農業
24.發展全域旅游,建設旅游強省
25.積極推進農村“三權分置”改革
二、政治建設(20)
26.警惕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新表現,馳而不息加強黨的作風建設
27.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28.推進人民政協民主監督
29.推進人民政協協商民主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
30.優化政務服務,營造一流創新創業環境
31.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
32.完善城鄉社區治理體制機制
33.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
34.加強對非公經濟的司法保護,著力營造依法保護非公企業及企業家合法權益的法治環境
35.提高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
36.構建法治、德治、自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
37.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抓細、抓小、抓實
38.營造良好黨內政治生態
39.完善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體系
40.建立干事創業的鼓勵機制和容錯糾錯機制
41.完善政策機制,引導人才向邊遠貧困地區、革命老區和基層一線流動
42.著力解決一些基層組織弱化、虛化、邊緣化問題
43.完善巡察制度,加大整治群眾身邊腐敗力度
44.鍛造忠誠干凈擔當的干部隊伍
45.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
三、社會建設(30)
46.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
47.規范、引導社會組織建設,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
48.健全完善長效機制,打造網格化管理升級版
49.加強心理輔導和疏導,形成健康的社會心態
50.推進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建設
51.加強思想道德教育,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
52.完善易地扶貧搬遷的后扶機制
53.精準扶貧重在“扶志”“扶智”
54.重視城鎮困難群眾的幫扶解困
55.協調重點貧困村和非重點貧困村均衡發展
56.加大經費投入,提高我省醫療救助水平
57.加大醫療下沉力度,提升基層社區醫療服務水平
58.加強我省殘疾康復服務能力建設
59.建立健全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社會保障體系
60.規范義務教育階段的課外輔導
61.推進學前教育協調發展
62.加快我省“雙一流”大學建設,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建設世界知名高校
63.完善政策支持體系,強化基礎研究,推動原始創新
64.采取超常舉措,培養、引進一大批具有國際水平的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
65.加強對中小企業創新支持,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66.弘揚企業家精神,激發湖北創新創業活力
67.建設“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業”的工作隊伍
68.實施就業優先戰略,提升就業水平
69.規范社會組織建設,發揮社會組織作用
70.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
71.基層的“人情風”值得重視
72.應對人口老齡化,推進我省養老服務體系建設
73.建立網絡綜合治理體系,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
74.完善相關配套措施,讓“二孩”政策落地落實
75.關于農村“三留守”(留守老人、留守婦女、留守兒童)權益保護
四、文化建設(10)
76.文化軟實力與湖北文化建設
77.弘揚革命文化,夯實理想信念
78.把文化產業打造為湖北的支柱產業
79.加大文化領域供給側改革力度,促進城鄉居民文化消費
80.積極對接“一帶一路”戰略,加快湖北文化“走出去”進程
81.加強我省旅游景點歷史文化內涵的挖掘與開發
82.加強少數民族地區公共文化服務
83.扶持我省民辦博物館的建設與發展
84.實現媒體與文化整合,講好湖北故事、湖北文化、湖北精神
85.營造創新氛圍,推動武漢世界“設計之都”建設
五、生態文明建設 (15)
86.加強社會環境監測機構監管,建立多部門協同配合的環境監測監管機制
87.加大土地污染治理與修復的力度
88.建立環梁子湖區域湖泊治理國家示范區
89.積極開展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試點
90.落實河湖長制,推進水污染防治
91.推進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規定的落實落地
92.加大我省濕地保護力度
93.在湖北探索建立生態補償機制,促進上下游共同保護生態環境
94.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95.進一步加強大氣污染防治工作,促進環境空氣質量改善
96.控制農業面源污染,加強農村水資源保護
97.推進鄉鎮污水處理全覆蓋
98.推進農村垃圾集中處理全覆蓋
99.關于完善主體功能區配套政策的建議
100.推進綠色低碳城市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