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各級政協委員:
根據省政協2023年協商計劃,省政協將于今年9月份圍繞“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開展專項民主監督。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醫藥工作的重要論述,扎實推進我省新一輪中醫藥強省建設,特邀請省級各民主黨派、市州政協、全省政協委員開展專題調研和協商式監督,為促進我省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協商建言。
1.突出監督重點。以《湖北省“十四五”中醫藥發展規劃》《省委省政府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等文件落實落地為重點。
2.體現監督特色。主要反映省委有關政策在落實過程中的困難和問題,直指湖北中醫藥事業發展過程中的痛點、難點、堵點,有針對性提出意見建議。
3.有關建言要求。一是結合湖北中醫藥發展現狀,通過認真分析和數據對比找準關鍵問題,瞄準湖北中醫藥發展方向,提出清晰明了、有可行性的建議,字數控制在2500字以內。二是簡明扼要指出我省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中存在的關鍵問題、短板和困難,提出相關對策建議,字數控制在500字以內。省政協委員主要提交第一類建言材料,各市州縣政協委員主要提交第二類建言材料。
來稿請注明作者姓名、所屬政協組織、職務、聯系方式。
稿件電子版請發送至郵箱:547010372@qq.com
截稿時間:2023年8月20日
聯系人:雷姍 027-87234286 13437148155
參考選題附后。
特此通知。
政協湖北省委員會辦公廳
2023年7月20日
附件:
參 考 選 題
一、中醫藥醫療衛生服務
1.中醫藥服務網絡:以省級中醫醫療機構為龍頭、市縣中醫醫療機構和其他類別醫療機構中醫藥科室為骨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基礎的中醫藥服務體系。
2.中醫藥特色服務能力:一是建高地: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示范試點項目、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工程、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中心、國家中醫疫病防治基地、中醫特色重點醫院、中西醫協同旗艦醫院等;二是強特色:加強心腦血管病、腫瘤、腎病、肝病、皮膚病等專病、優勢專科、重點學科建設,形成以“專病—專科—學科”的龍頭中醫醫院特色服務體系。
3.中醫藥公共衛生服務能力:中醫“治未病”健康工程升級;建立中醫藥防治新發突發傳染病和公共衛生應急處置機制,提升防治救治能力。
4.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國醫堂”發展現狀與對策建議;縣級中醫醫院特色專科和適宜技術推廣中心建設。
二、中醫藥產業發展
5.中藥資源保護與利用:第四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成果在湖北的應用;湖北道地藥材種質資源保護問題。
6.湖北道地藥材品牌:以“十大楚藥”“五大特色藥材”為基礎的道地藥材質量標準、生產技術標準和炮制規范等標準的制修訂,建立中藥材質量可追溯體系,加大標準化、規模化種植養殖,打響道地藥材大品牌。
7.中醫藥龍頭企業:聚焦中醫藥產業發展,振興中聯、健民、馬應龍等老字號企業,做強李時珍醫藥、勁牌、九州通、廣濟等龍頭企業,引進和培育大型企業,做大規模、做強品牌。
8.中醫藥新業態:中醫藥健康旅游基地建設;中藥功能性食品、保健品、化妝品和獸藥研發。
三、中醫藥人才培養
9.高層次人才引進和培養:中醫藥高端人才和科研團隊現狀引進、培養機制。
10.中醫人才隊伍建設:縣級及以上公立中醫醫院中醫醫師隊伍建設現狀及建議;基層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現狀及“縣管鄉用”政策落實。
11.人才評價激勵機制:中醫藥職稱評聘、人才激勵等制度制定與落實。
12.醫教協同改革:“雙一流”建設對中醫藥院校和學科的支持;中醫藥師承教育發展現狀及特色人才隊伍建設。
四、中醫藥科技創新
13.高水平科研平臺:中醫藥科技創新湖北實驗室建設。
14.中醫藥傳承保護:名老中醫學術經驗、老藥工傳統技藝的活態傳承;中醫典籍和傳統知識整理研究與保護利用。
15.科技創新能力:加大校企合作,實施有組織科研,推進中醫藥原創理論及中醫藥現代化研究,加快推進中藥新藥(中成藥二次開發、院內制劑轉化、經典名方等)研制,加大科技成果轉化力度。
五、中醫藥文化傳播
16.荊楚中醫藥文化:省中醫藥博物館、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建設。
17.李時珍文化品牌:以李時珍為標志的湖北中醫藥文化精神內涵提煉與文化傳播;以李時珍命名的品牌活動和國家級中醫藥學術論壇;中醫藥文創產品開發。
18.中醫藥健康文化素養:中醫藥健康文化進農村、進社區、進校園、進機關、進企業、進家庭。
六、中醫藥保障支撐
19.醫保支付:符合中醫藥特點的醫保支付體系建設;深化中醫藥醫療服務價格改革,完善中藥材和中藥飲片價格形成機制。
20.信息化與標準化支撐:數智化中醫藥管理與服務平臺建設(智醫、智藥、智研、智服、智管);圍繞中醫、中藥材、中藥產品、中醫藥醫療器械等領域制定推廣相關標準。
七、其他
全省各級政協委員可結合本地實際、本職工作、履職實踐、關注方向另外提出選題進行調研,撰寫建言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