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湖北省政協、武漢市政協、新洲區政協共同組織環境資源界的三級政協委員赴武漢市新洲區漲渡湖濕地自然保護區,圍繞貫徹落實長江大保護重大舉措,推動生態環境保護和濕地修復開展界別活動。
漲渡湖濕地自然保護區位于新洲區南部,毗鄰長江,是長江流域少數幾個通江湖區之一。當天,委員們走進湖區,沿著湖面棧道實地感受這片籠罩在暖陽和綠意中的生態景觀。壯觀的池杉林,湖面樹影光影交錯,林內鳥兒愜意歡歌,很多委員是第一次走進這個保護濕地,大家向相關部門負責人詳細了解退養、生態修復、水質提升、動植物保護等情況,對有關問題提出了整改建議。
此次界別活動期間,委員們還通過座談交流,學習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的民革、科技界、環境資源界委員,并參加聯組會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省長沙市主持召開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座談會的重要講話精神。
湖北省政協委員、武漢市自然資源保護利用中心空間規劃研究部部長陳偉表示,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為湖北武漢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以高水平保護支撐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作為環境資源界的委員,將以此為新的起點,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上來,更好服務武漢生態文明建設大局,用心守護湖北武漢的好山好水好風光,為湖北武漢生態環境保護與高質量發展作出應有貢獻。
??持之以恒抓保護
推動中部地區崛起,持之以恒抓好生態環境保護,對于地處黃河和長江沿線的中部六省來說責任重大。
湖北是長江干線流經里程最長的省份,這也使得湖北在維護長江水生態、確保水質安全方面肩負重大責任。圍繞“水”這篇大文章,近年來,湖北堅持以流域綜合治理統籌推進高水平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堅持把共抓長江大保護擺在突出位置,實施長江高水平保護十大攻堅提升行動,湖北長江高水平保護十大提質增效行動方案,持續推進長江大保護,一體推進生態修復治理保護和綠色生產、綠色生活,推動轉變生產生活方式,加快推動生態優勢向高質量發展優勢轉化,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湖北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湖北省政協始終堅持在大局下思考、在大局下行動、為大局服務。近5年來,省政協充分發揮專門協商機構作用,在安排年度協商計劃時,都將長江生態保護作為重點協商議題。值得一提的是,省政協主動唱好“連續劇”,以長江為主干、以清江、漢江為重點,以省內16個小流域為片區,堅持一盤棋推動,以釘釘子精神推動長江生態環境保護民主監督。
2018年以來,十二屆省政協圍繞落實國務院批復發布的《漢江生態經濟帶發展規劃》,連續5年開展漢江生態環境保護專項民主監督,先后聚焦水污染防治、水生態保護、岸線保護與利用、河湖濕地生態保護與修復、水生態系統性治理等問題開展一系列監督活動,累計提交調研報告40余篇,2022年結合總結十二屆省政協履職工作,編輯形成漢江專項監督白皮書16萬字。2021年牽頭承辦長江經濟帶省市政協“共抓長江生態環境保護 共推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研討會,形成《加強長江流域水生態系統性治理的建議》提案,被全國政協列為2022年重點提案。
2023年初,十三屆省政協以來,結合貫徹省委出臺的《湖北省流域綜合治理和統籌發展規劃綱要》,聚焦“堅決守住水環境安全底線”開展專項民主監督,形成了1個總報告和39篇調研報告。今年,省政協將聚焦推進小流域綜合治理召開專題議政性常委會會議;圍繞“全面推進長江高水平保護十大行動攻堅提升行動”召開民主監督協商會。
今年,省紀委監委擬將政協專項民主監督提升到省委政治生態研判聯席會議機制,納入《2024年度各類監督貫通協調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工作方案》,實現監督力量整合、程序契合、工作融合。
??“協同”推進綠色發展
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西省南昌市主持召開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工作座談會時提出了堅持綠色發展,開展生態保護和修復,強化環境建設和治理,推動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建設綠色發展的美麗中部的要求。
3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省長沙市主持召開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座談會,強調要協同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和綠色低碳發展。“協同”二字,凸顯對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辯證統一關系的深刻把握。
記者從今年湖北省政府工作報告中看到,湖北持續加力塑造綠色崛起新優勢,高水平保護與高質量發展互促共進,加快生態優勢向發展優勢轉化。
去年,湖北全面實施流域綜合治理和統籌發展規劃綱要,率先開展省域總磷排放總量控制,推進十堰茅塔河、恩施帶水河等5個小流域綜合治理試點,14地成為國家首批自然資源節約集約示范縣市。著力推動產業綠色化發展、能源清潔化利用,23個產業園區納入國家級循環化改造試點,新增國家級綠色工業園區2個、綠色工廠77家;電力裝機規模首次突破1億千瓦,清潔能源裝機占比提高到65%,公共交通系統新能源車占比達到78%,建成公共充電樁17萬個、位居全國第5;在全國率先打通“電—碳—金融”三大市場,“中碳登”注冊登記結算系統管理全國2533家企業賬戶,湖北碳市場累計成交量3.9億噸、占全國42.7%。襄陽、十堰入選國家首批碳達峰試點城市。
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題中之義。近年來,為提高建言資政的針對性、操作性和實效性,湖北省政協組織政協委員和相關領域專家,就“我國綠色節約情況分析及建議”等開展重大課題調研,加強前瞻性、戰略性問題研究。去年,省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報送的《推進三峽庫區綠色低碳發展專題調研報告》,被省委書記王蒙徽批轉宜昌黨政主要領導參閱。省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提交的《關于加強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的建議》,對優化生產區域布局、發展生態循環農業發揮了積極作用。
“綠色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鮮明底色,低碳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必由之路,節約資源是保護生態環境的根本之策。綠色低碳節約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內在要求,走綠色低碳節約之路,不僅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而且倒逼生產方式的綠色轉型,推動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走出一條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在前不久召開的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湖北省政協主席孫偉提案建議將綠色低碳節約作為基本國策。
通過多年的履職實踐,廣大政協委員和社會各界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實踐偉力,也更加牢固樹立和自覺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