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域經濟作為一種行政區劃型區域經濟,是城市經濟與農村經濟的結合點,是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戰略基石。近年來,我國縣域經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尤其是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背景下,縣域經濟農業現代化,對于促進其他主要產業升級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徑,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一、縣域經濟農業現代化換檔升級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宣傳力度不大,認識還不夠到位。部分縣市級干部群眾對中央連續出臺的以土地制度改革為主線,批準開展的農戶承包地、宅基地、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等改革試點等一系列重要文件,缺乏正確、全面的理解,自主自立、銳意創新的理念不夠強,特別是少數干部對將以經濟開發區為核心,加快推進農產品加工園、科技產業園、循環經濟產業園等調整產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的戰略布局,缺乏行之有效的措施,包括以現有的專業村鎮為基礎,整合各類資源要素,整村整鄉推進優勢資源開發,推行農業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生產,打造特色優勢品牌的積極性還沒有得到充分調動,各地縣市農村發展的主體作用有待進一步發揮。之外,少數地方的干部群眾創新意識、發展意識、市場意識、品牌意識、效益意識不夠強,也制約了優化結構升級。
(二)農產品加工業轉型,休閑農業升級,農業物聯網等龍頭企業帶動作用不強。目前,各地縣市雖然有一定數量農產品加工業轉型,休閑農業升級,農業物聯網等龍頭企業,但在產品開發上、市場服務上,與縣域經濟農業現代化換檔升級相關聯的附產品開發少,產業鏈條不長,僅限于初級產品的開發,深加工還沒有形成,產業附加值低,特色品牌的知名度不高,市場占有份額低,導致效益不高。
(三)電商下鄉生,農民返鄉創業產業投入明顯不足,發展后勁有待增強。各地縣市受財力影響,對一些很好的電商下鄉生,農民返鄉創業產業資金投入有限,吸引民間資本不夠,信用貸款門檻較高等,都制約了運用大數據、互聯網等平臺,全面提升業行政管理服務網絡化,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平臺、農獸藥基礎數據平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信息直報平臺等縣域經濟農業現代化換檔升級工作管理效能。
(四)縣域經濟農業現代化業主科技文化素質低,經營管理跟不上,服務體系保障能力有待提升。比如:缺乏利用農業科技推廣“云平臺”,重點農產品市場信息平臺,讓更多農戶得到高效便捷、及時精準農技支持的能力不夠。同時,對縣域經濟農業現代化企業迫切需要的各種信息、服務等還不能完全滿足,對市場信息分析預測的準確性還有待提高。
對策與建議:第一,提高思想認識,加強組織領導。各地應進一步深化對縣域經濟農業現代化換檔升級工作重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要制定激勵政策和推進措施,支持鄉村旅游和農業電商,加快推進“互聯網+”現代農業發展,不斷優化產品結構、品質結構和產業結構,讓雙創成為農業農村發展的新動能。要立足當地獨特的自然生態、生物資源、旅游資源、環境及區位優勢,整體考慮縣域經濟農業現代化換檔升級工作。
第二,培育壯大龍頭企業,推進產業化生產經營。變“從田頭抓起”,為“從龍頭抓起”,圍繞市場抓“龍頭”、圍繞“龍頭”調結購,選擇一批發展勢頭好、輻射帶動能力強、具有一定知名度的龍頭企業加以扶持,引導企業圍繞特色資源創品牌,實施標準化生產,奮力提高產品科技含量,進一步增強核心競爭能力,創出一批特色農業發展水平的名牌農產品,成為農業產業化的脊梁。同時,重點是支持發展規模農業、農產品加工業、休閑農業、鄉村旅游、生產性生活性服務業和各類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要通過承包、租賃、入股、合作等多種形式,領辦創辦家庭農場林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通過組建創業團隊、產業聯盟,開辟創業空間;通過發展電商平臺,實施“互聯網+”現代農業行動,開展網上創業;通過發展股份合作制、股份制和合作制企業等形式,培育產權清晰、利益共享、機制靈活的創業創新共同體。此外,還要建立包括農村土地、草地、林地、塘堰以及經營性廠房、場地等在內的集體資產改革輿論引導體系,不斷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充分發揮典型的示范引導和輻射帶動作用,著力加快培植一批特色鮮明、類型多種、優勢突出、競爭力強的專業村、專業鄉鎮和專業區域,營造域經濟農業現代化換檔升級工作發展的良好氛圍。
第三,大力培育發展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和中介服務組織,培養農村營銷經濟人、大力發展以購銷服務為主的農民經紀人隊伍、發揮其對現有開發區、農業產業園、農民合作社等發展的組織和引導作用,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把參與生產經營的農戶、專業戶、聯合體,以股份制、股份合作社等形式聯合起來,共同進入市場,以提高農產品的市場競爭能力和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同時,還要創新培訓形式,豐富培訓內容,提高培訓效果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農村實用人才,培養造就高素質的現代新型農民。尤其要將培訓經費納入地方財政預算。并且還要完善社會保障政策,返鄉下鄉創業創新人員可在創業地按相關規定參加各項社會保險,對初始創業失敗后生活困難的,可按規定享受社會救助。強化信息技術支撐,支持參與信息進村入戶工程建設和運營。依托,整合創建一批返鄉下鄉創業創新園區(基地)。此外,還要以時空信息云平臺為基礎,將信息化建設與農業現代化化相融合,有效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實現全域時空信息資源的融合共享,使信息應用的管理到服務三農應用有機結合起來,打破信息孤島,構筑起縣域現代化智慧城市建設新格局。
(老河口市工商局 張俊杰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