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湖國家級濕地保護區位于武漢市蔡甸區西南部,總面積17.4萬畝,是湖北省最大的典型洪泛水湖泊濕地保護區,是江漢平原上最大的一片典型的淡水湖泊沼澤濕地,是淺湖和沼澤濕地草甸相連續的濕地生態系統,也是國內目前珍稀水禽越冬種群較多的濕地之一,生物多樣性豐富保護,被專家譽為“濕地水禽遺傳基因保存庫”, 生態結構完整,功能獨特,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在長江北岸極具典型性。
沉湖濕地之水主要來自上游洪道河(也稱黃絲河、漢江杜家臺分洪道)和通順河,兩河均是漢水的分支。由于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漢江上游水量大幅度降低,河流水量也顯著減小,加之仙桃市境內河流中下游地區的水壩攔截,河流的流動能力受到了進一步削減,水體自凈能力大大降低。同時,受上游潛江境內的化工園的排污及仙桃市沿線城鎮生活、工業、養殖等廢水直排影響,該流域水體水質已受到嚴重污染,其水質常年均維持在劣V類水平,主要的超標指標為化學需氧量(COD)、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氨氮(NH3-N)和總磷(TP)。該流域的污染現狀已對流域沿線的生活、生產以及下游武漢蔡甸區沉湖濕地的水生生態環境保護帶來較大威脅。
建議:
1、建立通順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協調機制。建議提請省政府高度重視,協調相關部門、區域政府,成立湖北省通順河流域環境保護統籌領導機構或專項工作組,建立通順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聯動機制,共同研究解決跨流域污染防治問題,采取法律約束、政府作為、部門協作的辦法,加強信息報送、聯合執法和共同治理,充分發揮整體聯動的優勢。
2、建立跨流域污染補償機制。建議實行流域跨界水環境生態補償和水質超標資金扣繳制度,按照“誰污染、誰補償”、“誰保護、誰受益”的原則,將跨界斷面水環境質量作為上游地區補償資金分配和流域水質超標扣繳的主要依據,對流域跨界斷面水質超標的地區實施資金扣繳,將此扣繳資金設為生態補償專項資金,該專項資金主要用于湖泊保護和治理工作。
3、劃定通順河流域和沉湖濕地保護區生態保護紅線。建議省政府有關部門針對通順河流域和沉湖濕地污染現狀,積極開展環境保護研究論證,科學劃定全流域水功能區類別,明確該區域生態地位,為該流域社會、經濟發展規劃提供依據。
(武漢市蔡甸區政協 周毅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