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全國出現了大量傷害未成年人的事件引起了社會的高度關注,凸顯了未成年人安全保護工作方面存在的問題。受經濟貧困、監護缺失、家庭暴力、教育失當等影響,一些未成年人遇到了生存困難、監護困境和成長障礙,迫切需要建立新型社會保護制度。
一、未成年人社會保護中存在的一些問題與原因
(一)家庭監護缺失,未成年人的身體健康和安全問題不容樂觀。
留守兒童普遍面臨生活缺乏照顧,經常面臨身體健康等問題的威脅。據調查,留守兒童絕大多數由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撫養,10%的孩子被托付給親戚、朋友,5%為不確定或無人監護。無人監護的留守兒童的生活基本上都要靠自己,生活得不到保證,而隔代監護或親戚朋友監護的留守兒童也經常由于祖輩年事已高、兼顧農活、家里孩子多等各種原因而得不到很好的生活照顧。留守兒童由于得不到父母的有效監護,其人身安全和健康成長面臨很多障礙。
(二)家庭教育缺失易導致未成年人犯罪。
通過對村街、社區的調查了解到,大部分未成年人犯罪都有著家庭教育缺失這個共同的起因。表現在:父母外出打工對子女無暇照顧,使得留守兒童極易受到社會不良因素的誘惑和影響;單親家庭或者父母殘疾對子女無力照顧,使得子女無人管教、放任自流;父母對子女過于溺愛,沒能給未成年人很好的教導,使得子女膽大無畏。在城鄉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時期,流動人口和信息交流加快,導致未成年人生存的社會大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社會人員利用未成年人實行偷竊、搶劫、販毒等案件有所上升。
(三)未成年人自我保護意識缺乏,導致一系列傷害事件發生。
近年來,兒童意外事故時有發生,且發生率不斷升高,而且有相當大的比例是由于兒童缺乏自我保護能力和安全常識所造成的。安全是僅次于生理滿足的一種需求,孩子安全是家庭美滿幸福的重要保證,也是其未來幸福生活的基本保障。意外傷害不僅對兒童健康造成巨大危害,而且也給受害者的家庭和社會帶來了各種沉重的負擔。
二、為此建議
(一)進一步完善保護措施和工作機制
一是整合、發揮現有協調機構的作用。明確未成年人保護的牽頭部門,落實兒童保護各項指導協調活動,各職能部門各司其職,協同推進;推動將兒童保護工作列入政府實事項目,由政府考核敦促兒童成長環境優化;二是加強對家庭監護的督促、指導,引導家長切實依法履行監護職責,落實家庭保護責任,推動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社會保護和司法保護的緊密銜接。三是加強對特殊群體未成年人特殊保護,完善對輕微犯罪和有嚴重不良行為未成年人的教育矯治措施,實行梯次犯罪預防。四是完善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制度,擴大未成年人法律援助覆蓋面,把未成年人受虐待、被遺棄等納入法律援助范圍。
(二)進一步強化保護宣傳教育
一是強化相關部門工作人員依法保護未成年人權益的法治觀念和責任意識,切實承擔起保護未成年人人身權利的責任。二是加大未成年人保護法及相關法規宣傳力度,爭取納入“七五”普法的重點內容,文廣、教育和法制宣傳部門及工會、婦聯、共青團、基層群眾自治組織等要突出針對性、多樣性、可操作性,真正做到全社會動員、關注、保護、宣傳,把普及未成年人保護法律知識落到千家萬戶。
(三)依法保護未成年人的權益
2015年通過的《反家庭暴力法》明確要求“未成年人應當給予特殊保護”,同時該法設置了針對未成年受害人特點的家庭暴力案件預防和處理制度,例如強制報告、臨時安置以及撤銷監護人資格等。《國務院關于加強困境兒童保障工作的意見》,其中指出,對于兒童生父母或收養關系已成立的養父母不履行監護職責且經公安機關教育不改的,由民政部門設立的兒童福利機構、救助保護機構臨時監護,并依法追究生父母、養父母法律責任。《意見》提出,對于失去父母、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兒童,納入孤兒安置渠道,采取親屬撫養、機構養育、家庭寄養和依法收養方式妥善安置。對于父母沒有監護能力且無其他監護人的兒童,以及人民法院指定由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的兒童,由民政部門設立的兒童福利機構收留撫養。外出務工父母不能“說走就走”,對于不履行監護職責的要依法采取措施。對于不履行監護職責,實施家庭暴力,虐待或者遺棄農村留守兒童的父母,可以采取勸誡制止、批評教育、治安處罰、立案審查,直至依法撤銷監護權。
(四)堅持教育為本,提升未成年人綜合素質
充分發揮學校教育主渠道作用,堅持校園文化建設和校外實踐基地建設相結合,注重培養未成年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創造能力和實踐能力,促進未成年學生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制定應對各種災害、傳染性疾病、食物中毒、意外傷害等突發事件的預案,配備相應的設施并進行必要的演練,增強未成年學生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加強學校與家長的溝通和聯系,鼓勵家長積極參加“家長學校”的培訓,更新家庭教育觀念和方式,掌握科學的方法和知識,以健康的思想和良好的品行,更好地進行家庭教育
(五)突出重點群體,做好未成年人權益保障
加強對未成年人受教育權的保護,重點跟蹤管理留守兒童和特殊未成年人的入學情況,防止因失養、失學、失教而流向社會;整合資源,建立健全貧困學生資助制度,廣泛開展各種社會公益助學活動,進一步降低農村初中輟學率;加強對未成年人的家庭保護,教育廣大家長依法履行對未成年子女的監護職責和撫養義務,切實擔負起教育引導和保護未成年人子女的家庭責任,將未成年人權益保護納入到創建“文明戶”、“黨員示范戶”等活動中。
(荊州市政協委員、民盟荊州市委 舒聞銘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