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 間 :1月16日 15:30
地 點 :武昌洪山禮堂4樓9號會議廳
主 題 :奮力譜寫湖北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主持人:張海明 省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
嘉 賓 :曹 松 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
劉家海 省人大代表、中國石化武漢石油化工廠黨委書記、中韓(武漢)石油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長
龍傳華 省政協常委、省交通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
趙世運 省人大代表、萬洲電氣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
劉國俊 省政協委員、小米金山順為武漢總部負責人
我省將對17個市州營商環境指標考核排名

圖為:曹松

圖為:新聞發布會現場。
2019年,我省將加強營商環境評價,對17個市州營商環境指標考核排名。1月16日舉行的省兩會第一場新聞發布會上,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曹松透露了這一信息。
據悉,2019年,我省將著力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推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培育發展中部強大市場、優化營商環境、深化改革開放、保障和改善民生6項重點工作。
曹松介紹,將研究落實“一芯驅動、兩帶支撐、三區協同”區域和產業發展戰略的實施意見。深入實施長江保護和綠色發展“雙十工程”,著力推進58個重大事項和91個重大項目落實落細。同時,推進一批骨干項目,策劃更多核心技術攻關項目落實落地。打造一批重大平臺,全力推進先進存儲、信息光電子、數字化設計與制造3個國家級創新中心建設。培育一批產業集群,推動十大重點產業高質量發展,著力打造“芯-屏-端-網”萬億級產業集群,謀劃爭取若干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落戶湖北。
2018年,省委、省政府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圍繞穩增長、轉動能、增后勁、降成本、優環境、強保障,出臺政策“組合拳”,高質量發展取得了一定成效。創新發展有新突破,全省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突破6000家,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2.8%。協調發展有新提升,武漢市領跑帶動作用進一步增強,襄陽、宜昌兩市轉型升級步伐加快,荊州、黃岡GDP總量有望突破2000億元。綠色發展有新成效,沿江化工企業“關改搬轉”已完成115家,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完成國家下達任務。開放發展有新活力,全省進出口貿易同比增長12.7%。共享發展有新進步,民生投入始終占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75%以上。
劉家海:提前實現主要污染物排放全達標

“讓創新驅動成為企業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劉家海說,作為駐鄂央企,武漢石化公司勇擔國有企業的政治責任、社會責任和經濟責任,堅持走新型工業化質效之路。
“產學研用”一體化加快技術進步。“中國第一套自主知識產權的乙烯成套技術在這里誕生。”劉家海介紹,運用中國石化產品市場優勢和武漢地區高校人才集中優勢,加強聯合共建,開展新產品研發,推動價值創造和產品轉型升級,實現綠色高端發展。目前,已推出合成樹脂類近30個牌號的產品和專用料,產量超過60萬噸。
環保優先,質量第一,綠色已成為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劉家海介紹,在環境保護方面,“十二五”期間,專項投入超過20億元,提前實現四大主要污染物排放全面達標,公司單位GDP能耗水平只有武漢市工業企業的一半;5年3次升級油品質量,去年5月1日汽柴油具備全部執行國六標準條件,而國家規定是今年元月1日執行,兌現了“質量永遠領先一步”的承諾。
在綠色發展和創新驅動下,武漢石化綠色工廠、智能工廠、幸福工廠圖景顯現:“十二五”至“十三五”期間,“一廠變兩廠(煉油廠、乙烯廠)”,銷售收入從200億元左右增加到600億元,經濟效益大幅提升,人均勞動效率提高300%,走在全國同類企業前列,實現了通過結構調整到高質量發展的華麗轉型。
“我們將一直秉持‘超前國家現行標準3至5年’的理念,統籌謀劃企業未來高質量發展,只有更主動才可能不被動。”劉家海說。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吳文娟)
龍傳華:“十三五”建成1039公里高速路

“‘十三五’期間,省交投集團將投資2000多億元,包括建成26個項目1039公里高速公路,力爭在‘十三五’末讓全省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到7500公里,每個縣都高質量通上高速。”龍傳華透露了這一好消息。
2010年以來,省交投累計建成高速公路2100多公里,助推我省高速公路總里程從全國12位躍升至第4位。省交投將 80%的資金投向黃岡、荊州、宜昌、十堰、恩施等地區和四大集中連片貧困山區,結束了10個縣(市)不通高速公路的歷史。僅在恩施,省交投就投資300多億元,修建高速公路300多公里,直接催生20萬個就業崗位,拉動GDP增長1000億元,有力帶動了當地經濟發展。
修建高速公路,需要巨大的投資。省交投不斷創新融資模式,直接融資占比達到34%。其中,120億元中期票據創交通行業之最。多元化融資格局,從根本上解決高速公路“政府缺錢建、社會資本不愿進”的問題,開創湖北高速公路建設的新局面。截至目前,省交投累計融資3415億元、投資2847億元,投融資規模多年居中部第一、全國前列。
8年快速發展,省交投從100億元資產的“小交投”跨越到3880億元的“集團化企業”,資產規模居全國同類平臺第一方陣。
龍傳華介紹,2019年,省交投投資的“兩橋六路”將建成,里程達400公里。包括石首長江大橋、嘉魚長江大橋、洪監高速、宣恩到鶴峰高速、建始到恩施高速、棗陽到潛江高速荊門段、潛江段、麻城龜峰山支線等。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廖志慧)
趙世運:一個創新“爆款”帶來銷售翻番

“盡管當前實體企業、民營企業面臨不少困難,但我仍然呼吁廣大民營實體企業克服困難,重視科技創新投入,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尋求新發展機遇。”趙世運深有體會地說。
萬洲電氣發展的故事,或許能給諸多制造企業一些啟示。
趙世運說,面臨傳統產品行業市場規模過小的局限,公司很早就致力通過加大技術創新投入,推動企業轉型來尋求新的發展機會,累計投入4000多萬元,成功研發出重大創新節能產品——WOES智能優化節能系統。
該產品是一個現代服務業與制造業高度融合的項目,它把先進的節能技術與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相融合,能實現 3%-30%的節能效益,提高用戶的自動化、信息化、精細化管理水平。
該產品研發成功,不僅讓萬洲一躍占據中國系統節能領域的技術制高點,還讓萬洲產品市場空間發生巨變:從一個市場規模只有幾十億的小行業跨入市場潛力巨大的系統節能領域,萬洲公司也由制造類企業轉型為制造業與服務業融合的生產服務型企業。
目前,該產品已在十幾個行業200多家企業得到成功應用,還得到國內多個省份省級節能管理部門的重點支持與合作推廣。
“該產品銷售每年成倍增長,很快會成為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再過四五年,萬洲在該產品上的年銷售收入有望達到20億元至30億元。”趙世運說。
萬洲的發展歷程讓趙世運堅信:企業有效應對宏觀經濟形勢和市場環境變化的根本出路,在于以技術創新推動轉型發展,以高質量發展為企業贏得更多更好的發展機會。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吳文娟)
劉國俊:在漢再招聘1000名研發工程師

2018年,小米武漢總部招聘了1000多人,其中80%以上在湖北本地招聘。劉國俊表示,今年,小米武漢總部準備再招聘1000名研發工程師,為總部、為湖北儲備一批優秀人才。
2017年 11月,小米總部正式進駐光谷金融港,迅速帶動上下游產業鏈聚集。2018年,完成產值100多億元;員工人數從30多人擴充至1000多人,業務范圍涉及人工智能、新零售、有品、金山辦公軟件、互聯網游戲、云服務、互聯網金融等。目前,小米武漢總部使用的辦公面積達1萬平方米,今年準備再租1.3萬平方米的寫字樓。
小米武漢總部的發展,帶來高端人才集聚。小米武漢總部與武漢市10所高校簽訂校企合作協議,在人才培養與招聘、項目合作、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開展合作。與武漢大學聯合建立人工智能實驗室,集中力量研究人工智能,開發物聯網相關項目。
劉國俊說,去年11月25日,小米武漢總部大廈正式奠基動工,建成后將成為小米集團、金山集團、順為投資在中部最大的研發中心和人才基地。憑借武漢的科教優勢、資源優勢,小米武漢總部將在智能制造產業、人工智能和新零售、云服務上尋求創新,進一步推進互聯網和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
“《政府工作報告》將小米武漢總部建設作為2019年政府工作重點之一,更堅定了我們扎根湖北的信心與決心。”劉國俊表示,將積極參與“一芯兩帶三區”建設,和全省人民共同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廖志慧)
■現場問答
“增產減污”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

圖為: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廖志慧現場提問。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持續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作為重化工企業代表,如何推動企業轉型升級?
劉家海:石油石化行業具有點多面廣線長、高溫高壓、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特點。我們將以“坐不住”的責任感,抓安全發展。明安全紅線、守環保底線、控資源上線,全面提升企業的發展質量和效益。加強污染的源頭控制、過程管理和末端治理,著力打好藍天保衛戰、碧水保衛戰和凈土保衛戰。倡導循環經濟,努力節能降碳,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筑牢高質量發展的根基。
以“慢不得”的緊迫感,抓技術改造。2020年前,完成煉油結構調整和乙烯脫瓶頸改造約75億元總投資的工程任務量,按照“增產減污,總量、濃度雙控制”的原則,進一步完善產業鏈、價值鏈,提升成品油清潔水平,加快化工新材料向高端發展,助推安全環保提檔、提質,實現綠色低碳、清潔循環生產,促進企業轉型升級,引領可持續高質量發展。
以“等不起”的危機感,抓協同發展。中國石化在湖北省有多家企業(機構),涉及上中下游,共約5萬人,企業相互之間有著產供銷及產品與市場容量等方面的關聯關系,實現區域內中國石化企業整體協調有序發展,形成高質量發展合力,共同唱響長江之歌。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吳文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