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要求,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要堅持結構性去杠桿的基本思路,防范金融市場異常波動和共振,穩妥處理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做到堅定、可控、有序、適度。
當前,我們面臨哪些風險和挑戰?如何采取過硬措施,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
1月15日,湖北日報和湖北日報新媒體平臺,就我省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工作,邀請省人大代表、省政協委員進行全媒體訪談。

圖為:《三大攻堅戰全媒體訪談》主持人廖志慧和嘉賓李亞華、李鵬、張學林(從左至右)一起暢談。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魏錸 攝)
訪談嘉賓
李鵬 省政協委員、中國長城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湖北省分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
李亞華 省人大代表、省農信聯社黨委書記、理事長
張學林 省人大代表、老河口市委書記
主持人:廖志慧
《政府工作報告》摘要
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強化政府債務預算管理、績效管理,有效遏制隱性債務增量,穩妥化解隱性債務存量。
有序化解銀行不良貸款。積極防范化解公共安全、網絡安全、社會穩定等領域風險。我們要樹牢與風險賽跑意識,確保發展領先于風險發生、風險化解快于風險蔓延。
①>>當前風險具有個體性、局部性、行業性特點
問:當前我們面臨的風險與挑戰主要有哪些?呈現什么特點?
張學林:習近平總書記說過,“我們面臨的重大風險,既包括國內的經濟、政治、意識形態、社會風險以及來自自然界的風險,也包括國際經濟、政治、軍事風險等。”具體到地方上,主要是經濟、社會穩定兩類風險。經濟領域的風險危害性大、隱蔽性強、聚集速度快。社會領域的風險呈現多發性、高發性、并發性、集聚性等特點。
李亞華:當前風險防控形勢依然比較嚴峻,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仍然是銀行業金融機構2019年工作重中之重。風險主要表現為“三個突出”:
一是信用違約風險突出。特別是貸款風險,前清后增,銀行風險防控壓力空前加大。
二是影子銀行風險向銀行傳導問題突出。
三是民營擔保公司擔保貸款風險突出。一些民營擔保公司為追求效益,過度放大保證金杠桿,擴大擔保規模,超出自身風險承受能力。有的自己為自己擔保貸款,資金挪作他用,導致擔保合同不能履約,農商銀行貸款風險無法抵償。
李鵬:近兩年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今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當前,我們面臨的風險挑戰主要有:一是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二是內需增長放緩,發展新動能仍然不足,經濟下行壓力較大;三是結構調整陣痛凸顯,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突出,產業鏈較為脆弱;四是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經營困難問題仍然存在;五是長期積累的金融風險不斷暴露。
當前防控風險壓力較大,但我們相信在黨中央、國務院,湖北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社會各界齊心努力下,有信心把風險防控工作做好,把風險降到最小,把風險影響降到最小。
② >>牢守底線思維,增強憂患意識
問: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地方、金融機構應該如何發揮作用?進行了哪些針對性部署?
張學林:圖之于未萌,慮之于未有。作為縣級政府,首要任務是扛起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的政治責任。中央、省委對于防范化解風險歷來高度重視。作為基層政府,一定要對中央、省委的要求做到心中有數,在思想上、行動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與上級黨委政府的要求統一起來。
加強對風險的預判。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關鍵是抓好風險源的管控和預警,切實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五個不讓”,即不讓小風險演化為大風險,不讓個別風險演化為綜合風險,不讓局部風險演化為區域性或系統性風險,不讓經濟風險演化為社會政治風險,不讓國際風險演化為國內風險。
防范風險不是口頭說說而已,而是要落實到具體行動上來。老河口市分別成立了防范金融風險領導小組和防范社會風險領導小組,落實預警機制,整合公安、工商、金融、銀行等部門力量,實行信息共享,互通有無,及時研究重要問題,提高快速處置能力。
李亞華:全省農商銀行確定了建設責任銀行、合規銀行、智慧銀行“三大銀行”發展戰略,其中建設“合規銀行”就是要做到人人事事時時處處合規、全面落實全面風險管理,防控風險,守住底線。各級黨委政府以及人行、銀保監等部門,對全省農商銀行風險防控很重視、很支持。
2018年8月,省委政法委組織省高院、省檢察院、省公安廳、省綜治辦、省聯社等部門召開支持農商銀行清收不良貸款專題會議,對農商銀行起訴案件快立案、快審理、快裁定、快執行,受理案件金額90多億元,收回6億多元。
2017年9月,省農信聯社主動向76家市縣黨委政府致函,懇請地方政府支持轄內農商銀行清收處置不良資產,化解風險貸款。各市縣黨委政府積極回應,以實際行動幫助農商銀行處置風險包袱。
問:報告提出,要深化P2P網絡借貸等風險點整治,加強類金融機構等薄弱環節監管,嚴厲打擊非法金融機構、非法金融活動、違規舉債融資。目前采取了哪些措施?
張學林:老河口市開展了風險點整治,包括整治非法集資、定期開展專項治理、打擊非法金融活動等。深化整治,首先要抓好準入環節,也就是源頭管控。對所有在工商部門注冊的公司,只要帶有投資理財、財富顧問等字樣,都要求工商局提交政府金融辦審查。同時,要抓宣傳、抓巡查、抓聯動、抓預警。結合社區管理,網格員一旦在社區發現高息攬儲等行為,立刻上報,由相關部門迅速查處。
③ >>把防范金融風險與服務實體經濟更好結合
問:該如何處理好服務實體經濟和防范金融風險的關系?
李亞華:省農信聯社從激勵機制、盡職履責方面,鼓勵信貸員向實體經濟投放貸款。省農信聯社投放的貸款中,“三農”和中小微企業客戶70%。去年,共發放160多億元貸款給貧困戶,占同業投放額90%。下一步,還將落實《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百萬千億金惠工程,繼續支持中小微企業。
舉個例子。我們給貧困戶貸款,無抵押、無擔保,并給予基準利率貼息,努力做好后續管理。聯合當地政府請技術專家指導,穩定銷售渠道,形成良性循環。這些貧困戶,將成為我們未來的忠誠客戶。
問:化解銀行不良資產上,有哪些好做法或建議?
李鵬:當前中國經濟的潛力和韌性在不斷增強,金融風險總體收斂,宏觀杠桿率基本保持穩定,金融市場也處于風險逐步釋放和出清的過程中。我省銀行不良率約1.55%,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有序化解銀行不良貸款,需要企業、銀行、金融資產公司、地方政府四方合作,共同發力。
我國金融資產公司誕生于亞洲金融危機之際,在化解金融風險、支持國企改革、保全國有資產等方面發揮了獨特的歷史作用。商業化轉型以來,金融資產公司不良資產業務領域不斷拓寬,服務實體經濟手段更加豐富,已經成為我國金融體系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四大金融資產公司之一的中國長城資產,乃至其他金融資產公司,采取“處置+經營”模式,對有經營價值的資產,通過追加投資等手段推動企業要素重整、提升不良資產價值;采取“處置+經營+重組”模式,以問題債權、問題企業、問題機構為對象,疊加債務重組、資產重組、企業重組、產業重組等多元化“投資銀行”手段,改善企業財務狀況,提升企業盈利能力,直接或間接化解金融風險、優化資源配置,進而推進實體經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市場化債轉股。金融資產公司通過“盤活存量”,提升資產的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率,可以優化經濟結構,直接服務實體經濟。化解不良貸款和促進實體經濟發展,大有作為,大有可為。
④>> 發展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問:如何理解“確保發展領先于風險發生、風險化解快于風險蔓延”?
張學林:這是指我們要增強對風險的預見性、判斷的準確性、措施的有效性。發展是第一要務,通過發展化解、稀釋風險,通過發展創造的紅利覆蓋風險。
我們要堅持未雨綢繆。既要有防范風險的先手,也要有應對和化解風險挑戰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風險的有準備之戰,也要打好化險為夷、轉危為機的戰略主動戰。我們務必把困難挑戰估計得更充分一些,把應對措施準備得更周全一些,一以貫之地增強憂患意識,時刻繃緊這根弦。
李鵬:要管好“政府、企業、銀行、居民”的“四張資產”負債表。
抓高效發展。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是硬道理。要圍繞湖北戰略布局,加快發展。湖北已勾畫出以“一芯驅動、兩帶支撐、三區協同”為主要內容的區域和產業發展戰略布局,要圍繞戰略布局,著重加快發展湖北具有核心地位的重點產業,尤其是核心技術攻關。
抓風險管控。研究和建立重大危機的預警、應對機制,尤其要針對房地產、過剩產能、金融等風險突出的領域,研究相關機制,有效緩釋風險,減少風險累積;加強風險隔離,防止不同風險疊加或同頻共振導致危害增加。通過深化改革,促進化解風險。加快房地產領域改革,使其回歸居住本源,推動金融服務實體經濟,降低經濟杠桿率。
李亞華:這體現了省委省政府未雨綢繆的憂患意識,尊重金融規律、經濟規律;也體現了我省敢于作為、善于作為、下好先手棋,主動啃“硬骨頭”的擔當。
戰略上,堅守定位、回歸本源。銀行不能“脫實向虛”。2019年,全省農商銀行將開展“回歸本源年”活動,積極支農支小支貧支實,支持民營企業,支持消費領域。全年計劃凈增貸款500億元,70%支持實體經濟、支持民營企業。
措施上,著力優化資產結構。大力推進信貸“五個轉變”,由服務少數客戶向服務更多客戶轉變,由發放大額貸款向發放小額貸款轉變等。大力推廣經營類微貸、消費類微貸、銀稅互動類微貸、線上網上類微貸“四類模式”,讓更多人享受微貸服務。
保障上,開展“風險化解年”活動。落實全面風險管理,打好風險防控“組合拳”,爭取黨委政府、政法機關、監管部門支持,大力清收化解不良貸款,確保新的風險不蔓延,存量風險逐漸消化,堅決打贏風險防控攻堅戰,促進全省農商銀行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