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來自基層一線的黨員干部坐到政協協商的圓桌前,這是本次省政協月度專題協商會的一大特點。
武穴市政協委員、余川鎮龜山村黨支部書記程熾友,帶著“微信群自治模式”的經驗來了;
省政協委員、松滋市卸甲坪土家族鄉鄉長趙陽彪,帶著為鄉村治理“減負”的愿望來了;
竹溪縣政協主席尹熙祥,帶著推進“三治”深度融合的建議來了;
……
圍繞“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這一專題,來自全省各地、各界的代表人士匯聚一堂,直面問題、暢言治理,資政建言、凝聚共識。
堅持黨建引領 形成共建共治共享鄉村治理格局
鄉村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
如何更好地發揮基層群眾和自治組織的創造力和能動性,促進社會穩定、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進程?
省政協委員李啟斌建議,著力加強村“兩委”班子建設、村干部專職化管理和監督管理,建立健全以“三會共治”為主要形式的民主自治機制,建立健全以“三社聯動”為主要形式的協同機制,落實鄉村治理制度規范。
武漢大學教授楊華有同感。他建議,要進行農村基層治理活力再造,如確保村級組織的自治性質和村干部的非脫產化,給予村級組織一定數量能夠自主支配的“活錢”等。
委員們建議,黨的基層組織必須發揮好戰斗堡壘作用,加強對農村各類社會組織的統一領導,發揮好農村自治組織的主導作用、社會力量的協同作用以及個體成員的主人翁作用,培育社會組織和經濟組織參與鄉村治理,實現各治理主體間相互平衡、相互支撐、相互制約,從而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鄉村治理格局”。
“三治結合”形成系統合力實現事半功倍
如何深入推進以“自治為基、法治為本、德治為先”的鄉村治理工作?
宜昌市政協副主席王仁俊建議,處理好“三治結合”鄉村治理與整個社會治理、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融合”關系,以及處理好“試點”解決共性問題與分類指導解決個性問題的“融合”關系。
神農架林區政協副主席郭文建議,“三治結合”還需要理順上下協同機制、保障基層文化產品供給、建立長效機制。
省政協委員趙久芹建議,加強農村文化建設,強化基層文化隊伍建設,積極發揮鄉賢文化作用,強化法治文化氛圍營造,健全“三治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
委員們建議,打破條塊分割,促進各類平臺融合,形成“三治結合”與其他工作相互促進、相得益彰的良性互動局面。
委員們建議,將農村基層各個平臺融合,形成系統合力,做到事半功倍。
總結經驗 分類推進“三治結合”鄉村治理
當前,依靠現代科技支撐、切合我省實際的鄉村“三治結合”治理的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勢。
委員們建議,應順勢而為、充分總結、提煉經驗。根據經濟發展水平、區域分布、民俗特點,將我省鄉村分成不同類型,分類復制、推廣合適的治理模式。
省政協委員周誼群帶來了仙桃市以幸福食堂助推鄉村治理體系建設的案例和建議。2019年,仙桃市已建立“幸福食堂”53家。這種政府引導、群眾自治、社會捐助等構建的新型互助式養老服務模式,提升了老年群體幸福指數,融洽了黨群干群關系,豐富了鄉村自治內涵。
襄陽市政協副主席金保樊帶來了農村網格化管理的經驗和建議,建議從融合“三張網”、選好網格員、多方保運轉等維度,延伸提升農村網格化管理工作。
省政協委員萬丹帶來了秭歸縣160個紅白理事會實現“兩個全覆蓋”的經驗,建議加強統籌協調、強化經費保障,制定符合本地實際、操作性強的理事會章程、紅白事辦理標準和流程等。
省政協委員宋清龍代表省致公黨建議,健全鄉村法律服務體系。如鄉村普法圍繞典型案例進行宣傳;政府購買法律服務應考慮現實因素,嚴控異地提供法律服務;擴大鄉村法律服務力量的外延,調動各方力量參與鄉村矛盾調解工作。
省政協委員張廷瑜建議,順應時代發展新要求,探索社會治理新途徑。
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夯實鄉村治理物質基礎
“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夯實鄉村治理的物質基礎。”
這是省政協委員宋悅明代表省政協農業農村委員會提出的建議。
他建議,選好配好村級領導班子,真正選用有能力、有本事,會干事、肯干事、能成事的村干部。注重選拔優秀年輕干部,努力形成年齡結構、知識結構合理的領導班子群體,實現村領導班子的最優搭配,達到知識互補、性格包容,提高領導班子的整體水平和駕馭全局的能力。對村干部、村黨員和年輕有文化的村民開展系統性培訓,并根據不同對象的需求確定內容,增強培訓的有效性。
他建議,大力探索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有效途徑。村土地和林地資源比較豐富的村可以對機動田、機動山進行統一開發,既可以對外承包、租賃,也可以本村組織經營,以增加集體經濟收入。對于有豐富礦產、水面等資源的村,在有效利用、合理開發的前提下,制定長遠規劃,開發利用,變資源為效益。在區位條件較好的地方,大力發展第二、第三產業。
他建議,在重視改善縣域及以下營商環境的前提下,出臺促進鄉村經濟發展的系列政策。
部門積極回應 彰顯協商真誠
省委組織部、省委政法委、省民宗委、省民政廳、省司法廳、省農業農村廳有關負責同志到會參加協商。
省委組織部有關負責同志就加強村干部隊伍建設回應說,將加強村黨組織書記隊伍建設的動態調整優化,實現培訓全覆蓋,深化專職化管理,能上能下,并公開選聘村干部助理。下一步,將邀請參加這次專題協商調研的部分政協委員,進行面對面交流。
省農業農村廳有關負責同志就發展農村集體經濟回應說,將進一步壓實主體責任;深入完成“兩清”工作,開展“兩清”工作回頭看;深入推進股份合作制改革,確定改革重點,推動出臺壯大集體經濟組織的政策;辦好改革試點,總結試點經驗,著力在集體經濟組織監管機制、農村集體資產股份權能、農村集體資產交易、農村集體經濟扶持政策、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路徑等方面創新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