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一区在线_亚洲精选一区二区_精品国产电影一区二区_久久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三区

首頁 >協商活動 >2019年度

扭住創新“牛鼻子”  跑出領先“加速度”

——省政協月度專題協商會建言產學研深度融合

2019-10-08 09:39:52   來源:湖北日報   作者:張輝 鄭軒  
字體大小:【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湖北重要講話精神,指引我們要通過緊緊扭住創新這個“牛鼻子”,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不斷增強我省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


省委、省政府密集推出“科創20條”等系列政策措施,謀劃“一芯兩帶三區”區域和產業發展布局,推進創新強省建設取得新成效。


省政協主動跟進,將“創新產學研深度融合機制,推進創新強省建設”這一選題,作為2019年月度專題協商會議的主題,組織開展系列調研、建言活動。


調研表明,湖北科技創新體系日趨完善,已基本形成了覆蓋基礎研究、應用研究、成果轉化、創業培育的科技創新平臺體系,初步構建了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有一定結合的科技創新體系。但與未來發展及有關省市相比,還有一些短板和弱項亟待解決。


如何牢固樹立創新發展理念,推進科技與經濟深度融合?省政協常委、委員,以及各專委會、有關省級民主黨派、市州政協、市州科技局負責同志和有關專家學者、業界代表紛紛獻計獻策,希望跑出領先“加速度”。


歷經10余年虧損而不放棄,保住了“武漢新芯”——繼續以大決心發展大產業

“我省歷經十余年虧損而不放棄,最終保住了‘武漢新芯’這一產業發展的火種,這樣的大決心在全國絕無僅有,其后才有一期投資1600億元的國家存儲器基地項目落戶湖北。”


第一位發言的省政協委員楊道虹說:“面向未來,我們要志存高遠。”他建議,出臺我省集成電路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支持建設半導體存儲芯片創新聯合體,擴展湖北芯片產業朋友圈,探索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湖北模式”。

協商會主題發言中的科技創新如何實現優勢顯著、基礎扎實、成長性好的大產業為引領,引起委員共鳴。

委員們認為,只有大產業才能吸收轉化大成果;只有大產業才能提出科技創新的大需求;只有大產業才可能形成對科技創新的持續大投入,與調研的情況相符。

他們認為,大決心必須建立在牢固樹立抓科技創新就是抓高質量發展的理念上,才能更好促進科教優勢向產業優勢、經濟優勢轉變,才能跑出領先“加速度”。

面向大產業、大學科,加快我省創新平臺資源的整合。


“湖北現有170個重點實驗室,作用越來越重要。”省政協常委趙修建建議,我省應緊密圍繞十大重點產業發展需求,加強省重點實驗室的優化管理,布局新建重點產業急需或學科前沿的實驗室,推動組建重點實驗室聯盟以及創新體制機制。

省政協委員覃晟說,發揮我省科教優勢,搶抓5G發展機遇必不可少。建議深化產學研合作、資本運作、資源傾斜、培育產業;聚焦重點行業、重點領域,打造標桿、實現突破;創新驅動、實踐加速、統籌推進并壯大5G產業。

積極爭取達到國之重器水準的大科學裝置,更多落戶湖北。

武漢市政協副主席陳光菊代表武漢市政協建議,推動高校院所建設大科學裝置和基礎設施,引導高校科研院所面向經濟社會發展,加快建設國家綜合科學中心的步伐,加快推進綜合性國家產業創新中心建設。

扶優助強,加大對戰略性新興產業中優勢科技型企業的支持力度。

襄陽市政協常委張軍紅建議,產學研合作要以企業為主體,合作的產品要以市場最終接受程度作為驗收標準,突破單一性專業合作走向多學科團隊配合,開放實驗室及簡化檢驗手續、降低檢驗費用。


設立“產學研教授”“產業教授”——推動在荊楚大地上書寫論文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廣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

委員們認為,科技創新關鍵靠人才,但是今天的人才流動,除了優厚的政策待遇之外,事業成功的基礎條件同樣不可或缺。他們圍繞進一步優化科技創業的環境、加大科技創新對外開放力度,創造條件積聚大批優勢領域的優秀人才等建言獻策,以推動更多湖北科技人員在荊楚大地上書寫論文。

省政協委員陳蓉建議,繼續提高人才留漢留鄂福利,積極打造工業園區的文化特色,實現平臺留人、文化留人。宏觀把控平臺結構,建立一個良好的容錯測試平臺;由淺入深,建立平臺長期穩定的交流機制;回報和風險并行,建立平臺穩定的管理機制,形成較強的歸屬感。

省政協委員左明章代表省民盟建議,建立以科技成果轉化為重點的評估體系,建立重視科研成果向市場應用轉化的價值導向,將科技人員在科技成果轉化中的績效納入到人才評估體系,使之成為人才引進、職稱評定、晉升的重要依據,如設立“產學研教授”“產業教授”等。

企業家和企業管理者聶道靜、宋宏杰、官文俊也來到協商會場,發出企業之聲。

聶道靜建議,持續支持細分市場龍頭企業建孵化器或者創投基金,圍繞自身產業鏈上下游孵化科技創業項目,政策引導孵化器做精做特,讓孵化器成為孵化科技小巨人的苗圃。

宋宏杰建議,完善政策體系,明確科技成果轉化權屬,使發明者勞有所獲;制定高效的激勵政策,調動科研人員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的積極性;解決高校科技人員創新創業后顧之憂,搭建高校科技人員創新創業“進可攻、退可守”服務平臺。

官文俊建議,加強中試基地、工研院建設。高校科技成果離產品化、商品化有距離,必須以市場為導向,吸納企業充分參與,政府、企業、高校院所共同加強中試基地、工研院建設,促進成果熟化、技術開發、中試、工程化試驗等工作。


針對孵化器升級和“雙一流”建設現場提問——委員和省直部門深入溝通

協商會上,省政協委員胡欽勇、周峰、彭秀春就推動孵化器升級、高校“雙一流”建設、產學研深度融合等現場提問。

省科技廳有關負責同志回應說,目前我省科技企業孵化器有500多家,在孵企業數為2萬多家,為經濟轉型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下一步的工作重點是,將產學研合作納入到雙創載體考核的評價體系,加大對于創新型孵化器的支持力度,充分發揮省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的政策引導作用,推進產學研深度融合。

省教育廳有關負責同志回應說,2018年我省實際投入“雙一流”建設的資金超過30億元,取得階段性成效。下一步,將認真研究采納大家的意見建議,以服務我省高質量發展為導向,全面對接服務“一芯兩帶三區”區域和產業發展布局,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好的人才、科技和智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