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
湖北人民發揚“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開拓精神,在對外開放道路上不斷探索、實踐和創新,實現了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跨越。
今年1月至7月,港資占全省實際使用外資超過了51%,一批港澳臺僑資重點企業對我省相關產業發展帶動作用明顯,海外華人華僑歸國創業熱情高漲,在我省構建全面對外開放新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
省政協委員在專題調研中發現,湖北也存在著對外開放度還不夠、企業面臨轉型升級困難、中小微企業融資渠道單一等一些帶有共性的問題,亟待解決。
在10月30日召開的省政協“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促進我省港澳臺僑資企業高質量發展”月度專題協商會上,與會委員、專家、企業家代表等紛紛建言獻策。
加大招商引資力度 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
今年4月,省委、省政府出臺了《關于加快開放發展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若干意見》,推動在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上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
委員們認為,這給我省港澳臺僑資企業高質量發展帶來了新機遇,也是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導更多的港澳臺同胞和海外僑胞在鄂投資興業的新機遇。
住鄂全國政協委員、香港湖北社團總會會長謝俊明,武漢市政協副主席陳光菊代表市政協,省政協委員趙序沨代表省工商聯,武漢臺灣青年創業之家創始人、總經理王天山,在發言中都談到,加大招商力度,推動優勢互補。
他們建議——
進一步做好港澳臺招商規劃,充分發揮“長江經濟帶對話粵港澳大灣區”“湖北·武漢臺灣周”“華創會”等招商平臺作用,積極舉辦鄂港企業國際化合作交流對接會、鄂港金融合作座談會等活動。
積極對外宣傳湖北,提升我省自貿區、海峽兩岸產業合作園區等平臺對港澳臺資的吸引力。按照“一芯兩帶三區”區域和產業發展布局,圍繞我省十大重點產業鏈上下游,瞄準港澳臺大財團和上市公司,積極以商招商,以外引外,招大引強,形成產業集群。
重點對接光電子信息、生物醫藥、集成電路、科技金融、現代服務業等重點領域發展需要,大力引進半導體、貿易公司、基金公司等領域港澳臺僑資企業。
加強對港資、澳資、臺資、僑資在鄂項目的跟蹤服務,推動簽約項目落實落地。摒棄重招商、輕服務的觀念,建立高效的外商投資企業服務體系。
支持轉型升級 推動高質量發展
當前,港澳臺僑資企業較以前傳統投資方向發生了很大變化。支持港澳臺僑資企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已經成為當前我省經濟發展的重要工作。
住鄂全國政協委員、省臺盟主委江利平,省政協常委、省僑商協會會長喻鵬等紛紛建議——
提升對港澳臺僑資企業科技創新和增資擴產的服務水平,增強企業自我調整發展能力。對符合產業要求的項目給予一定獎勵和扶持,對引進高新技術產業的企業繼續保持現有稅收優惠政策。
發揮園區平臺作用,統籌考慮產業園產業規劃布局,圍繞智能制造、生物醫藥、電子信息等產業板塊,不斷促進湖北加快建設高質量港澳臺僑資企業聚集區。
職業教育有針對性設置專業,并以人才優勢吸引優質企業落戶湖北。鼓勵港澳臺僑資企業參與大學科研成果轉化,支持港澳臺僑資企業同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深度合作,推動港澳臺僑資企業技術升級。
加大財政對港澳臺僑資企業轉型升級的支持,嚴格篩選招商項目,引導產業集約發展,錯位競爭,合理利用土地,確保優質土地用于優質項目。
推動離岸貿易合作,引導湖北企業利用港澳轉口貿易推動產品出口,拓寬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歐美發達國家的合作渠道。
營造良好營商環境 切實解決居住生活問題
港澳臺僑資企業是我省開放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圍繞為開放型經濟營造良好營商環境,住鄂全國政協委員章曉聯,省政協常委鄒薇,武漢市政協委員夏文娟等提出了意見建議。
就進一步提升“放管服”改革質效,切實為港澳臺僑資企業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他們建議——
加大對國家、省現有支持政策和優惠措施的落實落地力度,確保港澳臺僑資企業真正能用得上、享受得到。
進一步提升“放管服”改革質效,嚴格貫徹落實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的25條意見,做好全省營商環境評價及配套重點工作,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著力打造透明高效的政務環境。
利用湖北自貿試驗區的政策洼地,推動金融合作,建立港澳臺企業金融合作和創投平臺,吸引更多港澳臺資銀行、證券、法律、會計機構進駐湖北。
優化財政引導資金支出結構,將港澳臺僑資企業納入各級擔保機構的支持范圍,緩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題。
依據國家外匯監管部門的政策法規,制定相關措施為我省外商投資企業資金出入境提供便利條件。
就深入貫徹執行《外商投資法》,切實保護港澳臺僑資企業投資權益,他們建議——
積極實施《外商投資法》的地方立法工作,制定相關條例并明確港澳臺投資屬于外商投資法調整范疇。提高司法效率,解決內外有別問題,不斷優化法治環境,嚴厲打擊侵權假冒行為,保障外商合法權益。
就切實解決港澳臺同胞和海外僑胞在湖北居住生活方面的實際問題,他們建議——
發揮文化優勢,深化聯誼交流,促進對港澳臺文化交流并加強宣傳的針對性和時效性,切實做好港澳臺同胞合法權益保護工作,把港澳臺同胞團結在黨的周圍,增強國家、民族認同感。充分利用港澳臺在鄂投資企業這一橋梁和紐帶,增進感情,吸引更多港澳臺人才來鄂創新創業。
對于在鄂投資興業的港澳臺同胞和海外僑胞反映強烈的問題,如身份認證、居留落戶、醫療保健、社會保險、子女教育、出入境、事業發展等諸多問題,有關部門也應及時了解,加緊研究對策措施,提出解決辦法。
加大對海歸初創人才的項目資金扶持力度,提供更多的金融產品服務海歸創業,以事業留人。
加大協商力度 凝聚發展共識
座談會上,省政協委員周以磊、羅鷹、胡欽勇現場就招商引資、優化營商環境25條、落實惠臺有關政策等提出問題,省直有關部門負責同志現場作了回應。
省商務廳負責同志回應說,將繼續搭建平臺,包括搭建“長江經濟帶對話粵港澳大灣區”平臺,辦好第28屆中國食品博覽會等,希望港澳臺僑資企業能夠用好。同時將利用湖北自貿區拓展合作領域,推動更多港澳臺僑資企業介入“一帶一路”建設,加強與湖北建立中部強大市場的合作,強化提升服務水平。
省發改委負責同志回應說,將在四個方面促進外商投資:站位高點,目標對標國際化,起草好我省營商環境的考核促進方案;突出重點,聚焦準入問題,實現審批、備案清單化;疏通堵點,聚焦辦事便利化,推動外商投資企業“一網通辦”;緩解痛點,聚焦企業負擔、中介服務、信用環境等,提升法治化水平。下一步還將建立常態化溝通、長效化服務和督辦督察機制。
省臺辦負責同志回應說,將繼續在對接優勢產業上出實招,用好傳統平臺,做實涉臺園區,充分運用好設立兩岸合作區的政策優惠;助推提檔升級,提供推動創新支持、金融支持等;優化營商環境,繼續打造“千名干部進臺企”服務品牌,細化落實“湖北省惠臺62條”,為臺資企業發展營造更好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