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治類讀物
書名: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二、三卷)
作者:習近平
出版社:外文出版社
內容簡介: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卷)收錄了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大閉幕后至2014年6月13日期間的重要著作,共有講話、談話、演講、答問、批示、賀信等79篇,分為18個專題。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收錄了習近平在2014年8月18日至2017年9月29日期間的重要著作,共有講話、談話、演講、批示、賀電等99篇。全書分為17個專題,每個專題內容按時間順序編排。為了便于讀者閱讀,編輯時作了必要的注釋,附在篇末。本書還收錄習近平這段時間內的圖片29幅。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生動記錄了黨的十九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統攬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推動黨和國家各項事業取得新的重大進展的偉大實踐,集中展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充分體現了我們黨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的智慧方案,是全面系統反映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權威著作。
書名:習近平在福州
作者:中央黨校采訪實錄編輯室
出版社: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0年7月
內容簡介:
《習近平在福州》以講述者口述記錄的形式,再現習近平同志成長歷程中的一個階段,1990年4月,習近平同志從閩東的寧德地委書記調任省會城市福州的市委書記,在這里工作了整整六年。他在廣泛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對福州發展作出頂層設計,主持編制被稱為“3820”工程的《福州市20年經濟社會發展戰略設想》并堅持不懈抓好實施。他堅持“請進來”“走出去”,堅持“以僑引僑、以僑引臺”,狠抓招商引資,著力建設“閩江口金三角經濟圈”“海上福州”“國際化大都市”,推動福州實現跨越式發展。他保護城市文脈,推動舊城改造,抗擊臺風洪水,持續關注民生,創設“下基層接訪”制度,倡導“馬上就辦、真抓實干”作風,強化機關效能,使福州煥發蓬勃生機活力。本書真實還原了習近平同志在福州工作期間著眼長遠、胸懷全局的戰略思維,大刀闊斧、科學決策的改革思路,腳踏實地、嚴謹務實的工作作風,心系人民、情暖民心的赤誠情懷。
書名:習近平在正定
作者:中央黨校采訪實錄編輯室
出版社: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9年2月
內容簡介:
這是一部習近平同志20世紀80年代在河北省正定縣任縣委副書記、書記三年的忠實記錄。通過當年與習近平同志一起工作、交往的干部、群眾、記者等的口述,展現了一位對黨忠誠、善正為民、深入調研、求真務實、銳意進取、勇于擔當的優秀年輕領導干部的形象,展現了習近平同志“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的堅定信仰、公仆情懷和擔當精神,還原了習近平同志在正定三年從政起步的奮斗軌跡。本書由22篇采訪實錄構成,包括圖片48幅,文風質樸,內容翔實,是一部融思想性、文學性、紀實性為一體的精品力作。這部書,是干部群眾了解黨的領袖成長奮斗歷程的生動讀本,是激勵新時代領導干部、特別是年輕干部擔當作為的鮮活教材,是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實踐邏輯和歷史邏輯的重要參考。
書名: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
作者:中央黨校采訪實錄編輯室
出版社: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7年8月
內容簡介:
書中選用了76幅珍貴圖片,其中大部分為首次公開發表。習近平總書記是出生和成長在新中國的中國共產黨總書記。他有過曲折的少年時代,有過奮斗的青年時代。從農村大隊黨支部書記到黨的總書記,從普通公民到國家主席,從普通軍官到軍委主席,黨和國家各個領導層級他都干過。黨的十八大以來,習總書記之所以能夠帶領黨和人民披荊斬棘、攻堅克難,全面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很大程度上來自習總書記扎實的實踐基礎、深厚的經驗積累和由此而來的深邃理論思考。
書名:強國長征路:百國調研歸來看中華復興與世界未來
作者:王文
出版社: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9年7月
內容簡介:
全書結合作者走訪調研近百國的經歷與體驗,從全球“從未有過之大變局”講起,分析中美博弈的長期性,闡述中國跨越諸多陷阱的艱巨性,解剖“一帶一路”的細節與未來脈絡,論證全球治理對中國社會的意義,提煉諸多強國崛起的思考,暢想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未來。作者娓娓道來,循循善誘,用了近百個親歷故事穿插講述,警示當前中國雖已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但仍須以走長征路的勁頭、堅持持久戰的心理準備,戒驕戒躁、扎實前行。
書名:中國共產黨人的戰略思維
作者:楊春貴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8年8月
內容簡介:
戰略思維是關于實踐活動的全局性思維。《中國共產黨人的戰略思維》一書,系統回顧了我們黨在各個歷史時期,面對重大歷史課題,正確判斷戰略形勢、進行戰略謀劃、做出戰略決策、實施戰略指導的歷史進程;提煉總結了我們黨90多年來形成的具有中國共產黨人特色的馬克思主義戰略思維理論和方法。該書對廣大黨員干部提高戰略思維能力,深刻理解黨中央做出的一系列戰略部署,研究和解決重大戰略問題,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書名:人民政協誕生實錄(套裝上下冊)
作者:李紅梅、劉仰東
出版社:中國文史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0年1月
內容簡介:
人民政協是中國具體國情和時代發展進程的產物。它是中國人民100多年來犧牲奮斗的必然結果,是新民主主義革命運動的一次總結。《人民政協誕生實錄(套裝上下冊)》還原了人民政協誕生具體而翔實的歷史情景,將政治協商會議的淵源、中共中央發布“五一口號”的號召、香港的“新政協運動”、民主人士從香港奔赴解放區、民主人士從平津秘赴解放區、民主人士在東北解放區、成立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召開一一解說并展現在讀者面前,對人們了解、研究人民政協的工作,展現和回顧人民政協誕生的光輝歷史,對研究中國共產黨與各派關系的歷史,對研究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歷史,都有重要參考價值。
書名:中央和國家機關駐村第一書記扶貧典型案例集
作者: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
出版社:中國出版集團研究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9年8月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中央和國家各機關組織在貫徹精準扶貧、打贏脫貧攻堅戰中的全體駐村第一書記將其駐村期間的工作開展經驗與扶貧理論總結而成并精選的一百個扶貧典型案例合集。這是中央和國家各機關單位響應黨中央號召,深入扶貧前線,各使其能、各盡其力地舉全中央和國家機關的才智與能力并全面全力施展到扶貧實踐工作中去的一次徹底貫徹落實黨中央政策方針精神的大動員,和經驗的大總結。在書中各位駐村第一書記將工作落到實處,圍繞扶貧工作的具體實際出發,將扶貧工作的實踐上升到理論和經驗的總結,在中國壯麗的扶貧大業上留下了重要的一筆,并為全體共產黨員樹立了榜樣。
書名:中國道路及其本源意義
作者:韓慶祥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9年11月
內容簡介:
本書致力于從學理上研究中國道路及其本源意義,其學術創新在于:(1)首次對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作出一個新的判斷,即對道路的探尋,是貫穿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的一條根本主線。(2)首次從學理上運用“定性—定位—定標—定法—定力”的分析框架,揭示了中國道路的核心要義及其生成機制。這就是: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立足歷史方位,把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三大根本支柱,要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實施“兩大布局”,整合黨的領導力量、市場配置力量和人民主體力量。(3)首次從學理上提出一個全新的論斷,即中國道路具有本源意義,并對這一本源意義進行全方位的揭示,即它對理解馬克思主義發展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歷史、中國共產黨歷史發展的邏輯、中國道路的世界貢獻等,具有本源意義。
二、經濟類讀物
書名:穩中求進的中國經濟
作者:張占斌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0年3月
內容簡介:
穩中求進是中國經濟的發展狀態和顯著特征,同時也是我們黨領導經濟工作的總基調和方法論,是中國在日益復雜的國內外發展環境下取得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本書全面分析了新時代中國經濟發展的新態勢,總結了世界大變局加速演變的趨勢性特征,闡釋了我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系統分析了中國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等總體形勢、重大意義和重要舉措;深入分析了如何以新發展理念引領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如何以深化改革持續釋放經濟發展的潛力和動力、如何以堅持黨對經濟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充分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和治理效能。本書還集中分析了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經濟的短期沖擊和影響,分析了如何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通過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力度,化危為機,把疫情影響降到最低。
書名:新基建:數字經濟重構經濟增長新格局
作者:袁國寶
出版社:中國經濟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0年4月
內容簡介:
以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本質上是數字化的基礎設施。作為重要的基礎產業和新興產業,“新基建”代表著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未來方向,也成為數字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對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戰略意義。本書聚焦中國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趨勢,全面解讀5G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新基建”七大領域,深度剖析了中國新一輪經濟增長的內在邏輯與實現路徑,并前瞻性提出政策紅利下資本、企業與個人所面臨的巨大機遇,幫助讀者把握中國經濟趨勢、讀懂前沿科技、抓住投資風口,有效提升商業決策的質量與效能。
書名:四十不惑:中國改革開放發展經驗分享
作者:蔡昉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8年5月
內容簡介:
《四十不惑》解釋了為什么中國的改革開放可以成功地推動高速經濟增長,以事實描述和經濟學分析邏輯,簡述中國過去的四十年里,成功的發展使人民生活和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得到很大改善的歷史。對中國經濟發展階段作出判斷,揭示面臨的新挑戰和新任務,提出從依靠人口紅利向獲得改革紅利轉變的思路,探討保持經濟持續增長、跨越中等收入階段、實現向高收入階段過渡的路徑。本書采用經濟學的規范分析方法,以改革發展邏輯為主線,以通俗易懂的語言風格講述中國經濟奇跡,嘗試用中國經驗、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豐富經濟發展理論。
三、歷史類讀物
書名:《跨越(1949—2019)》四部曲
作者:崔友平等
出版社: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出版時間:2019年4月
內容簡介:
這套叢書系統展示了新中國70年來實現偉大跨越的歷史軌跡,分析了中國道路理性選擇的自覺自信,展望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偉大夢想,進而去探索通過不懈奮斗走向光輝彼岸的現實路徑,剖析中國方案,總結中國經驗,挖掘中國智慧,這不僅對中國人民實現偉大夢想具有歷史意義,而且對其他國家探索符合自己國情的現代化道路具有世界意義。
書名:新中國:砥礪奮進的七十年
作者:張士義
出版社:東方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9年8月
內容簡介: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本書提綱挈領地敘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70年的輝煌歷史,全面、系統地闡述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在新中國建設中的偉大光輝的歷史成就。全書共用100多幅圖畫將新中國成立后七十年的重大事件一一展現,圖文并茂,生動展現了新中國站起來、新中國強起來、新中國富起來這一歷史過程。
書名:日出東方
作者:黃亞洲
出版社:天地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9年9月
內容簡介:
中國共產黨自1921年誕生后,走馬燈似的換了六位領袖,即陳獨秀、瞿秋白、向忠發、李立三、王明、博古,直至遵義會議才確立了毛澤東的領袖地位。 從遵義會議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毛澤東領導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取得了輝煌的勝利。這究竟是歷史的選擇,還是時勢的造就?作者專程赴井岡山、瑞金、遵義等地采訪,查閱了大量有關的歷史文獻、檔案,以翔實、流暢的筆調,從獨樹一幟的“領袖史”視角,揭秘毛澤東及其領導的共產黨如何順應歷史從而取得了最終的勝利。
四、文化類讀物
書名:紅色家書
作者:惲代英、鄧中夏、趙一曼等
出版社:江蘇文藝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7年1月
內容簡介:
本書收錄了近百位革命烈士的一百余封家書,其中包括平常家信、獄中信函、遺書等。書中所選錄的烈士家書,按烈士出生時間的先后順序編排。每封書信后面附有簡要注釋,對書信的寫作時間、背景等加以說明。閱讀這些書信,仿佛經歷了一次革命的洗禮……
書名:青藏光芒
作者:馬麗華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8年1月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部全景式展現青藏高原科考研究歷程的紀實之作。通過全程追訪描述,再現了地球高極之上的科學攀登。重點敘寫了新中國成立以來,以中國科學院為主導的青藏科考各階段,特別是1973—1992年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隊首次進行較大規模考察的經歷和成果,以及其后至今二十多年間,青藏研究事業在參與國家重大基礎科研計劃、參與國際科學界全球變化研究中,不僅在地球系統科學各領域取得了一系列優異成績,同時在推助高原各省區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安全屏障建設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在這一切之上,閃耀著由前輩科學家群體熔鑄開創的“青藏精神”之光,彰顯著后輩繼承者發揚光大的“青藏效應”,體現了幾代科學工作者書生報國、無私奉獻、開拓創新的情懷。因而這既是一部經由文學孵化的關于這一地區自然科學多學科認知的普及讀物,更是一部致敬高原、致敬青藏高原守望者和探索者的科學人文之作。
書名:古詩詞課
作者:葉嘉瑩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出版時間:2018年1月
內容簡介:
葉嘉瑩先生全面講解中國古詩詞,涵蓋中國重要的詩人和詩歌,帶讀者走進古典詩歌美好、高潔的世界。全書共三十六課:上編“詩”二十課,是關于詩的介紹,始于《詩》《騷》,終于晚唐之李商隱;下編“詞”共十六課,是關于詞的介紹,始于花間詞人溫庭筠,終于南宋末之王沂孫。讀者通過這三十六課,可以掌握到中國詩詞演進和發展的一些重要的線索,體悟到詩詞中的興發感動的生命和作用。
五、科技類讀物
書名:區塊鏈——領導干部讀本
作者:任仲文
出版社:人民日報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8年7月
內容簡介:
區塊鏈技術迅速發展,正在成為當下備受關注的互聯網技術之一。本書稿選取了《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經濟日報》等權威報刊的重要文章,從區塊鏈起源、核心特性、未來可能的應用場景以及對商業、法律和技術帶來的挑戰等多角度進行深入闡釋,有助于讀者對這一不斷演進變化的新領域、新技術有更為深入系統的了解。
書名:西學中,創中國新醫學——西醫院士的中西醫結合觀
作者:湯釗猷
出版社: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9年1月
內容簡介:
本書是湯釗猷院士繼“控癌三部曲”(《消滅與改造并舉――院士抗癌新視點》《中國式抗癌――孫子兵法中的智慧》《控癌戰,而非抗癌戰――<論持久戰>與癌癥防控方略》)后,全新推出的又一部主要針對我國目前癌癥防治現狀的反思、求解之作。書中湯院士以自己和老伴李其松教授的中西醫結合實踐經驗,結合自己對西醫的客觀認識,提出“創中國新醫學”的見解,并認為其核心是中西醫結合,關鍵是“西學中”,即西醫學習中醫和中華文明精髓。見解振聾發聵,極富啟發意義。可供廣大中西醫腫瘤防治醫務人員,廣大癌癥患者及其家屬閱讀參考。細細讀來,書中亦能體會到一位西醫大家的家國情懷,無私地將對親人的濃濃柔情和深情懷念融入到“創中國新醫學”的醫學事業發展中去。更讓人敬佩的是,作為西醫大家,對傳統中醫學的熱愛和推崇,對后學的殷切期望,在當下的今天,更是難能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