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一区在线_亚洲精选一区二区_精品国产电影一区二区_久久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三区

首頁 >自身建設 >書香政協

【讀書分享】那些年,我們一起讀過的軍校
——《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讀后感

2020-09-02 18:10:09  
字體大?。骸?a href="javascript:;" class="font01">大

最近拜讀了《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一書,書籍還原了習近平總書記在梁家河的七年知青歲月,訪談內容豐富、事例生動活潑、文字樸實感人,讀完以后感觸頗多。習近平總書記在七年知青歲月里,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罪,但這段人生歷練是他人生道路上最重要的階段,也是他一生中最寶貴的一筆財富。這個階段對他整個成長、成熟、成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有一種青春叫軍旅,有一種芳華叫戰場……”盡管有著不同的境遇,經歷卻是相似的。習近平在梁家河農村插隊勞動磨煉學習的經歷,是他思想、覺悟、感情的出發點。對我而言,四年的軍校生活則是我人生的重要轉折點,是從相對優越、舒適的城市到快節奏、重效率的軍校生活的轉變,是從無憂無慮的地方青年到革命軍人的身份轉變。


那時正值《紅十字方隊》熱播,女主角的颯爽英姿時刻出現在我腦海里,我便下定決心長大一定要讀軍校,真正去體驗一番別樣生活。十五年前我背上行囊,孤身一人,滿懷激情,踏進武工大,開啟了我的軍旅之路。這是我出生以來第一次離開父母、離開家鄉,來到一個完全陌生的城市。太多的期望注定了夢與現實的強烈反差,就好比科舉成功的仕人“高中”之后雖沒有如范進中舉般喜極而泣,卻發現自己苦苦追求的另一方天地也許并不如想象中那般美好,甚至會更加艱難。軍校的生活雖衣食無憂,健康規律,也許這就是大家眼中的我們,但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你身臨其境,才能真正體會。


書中生動回憶了習近平總書記在延川縣梁家河插隊面臨的“過四關”--跳蚤關、飲食關、勞動關和思想關,每過一關都是一份磨礪,都有一份收獲,不斷積蓄著人生升華與超越的能量,這些真實的經歷成為他后來治國理政的寶貴財富。初來軍校時,我也同樣面臨著“五大關”。


一是“頭發關”。女學員的軍校生活就是從剪短頭發的那一瞬間開始的。愛美是女孩子的天性,沒有哪個女孩不愛自己的長頭發,然而第一天踏入軍校,第一個任務就是剪短發,一切都是制式化,包括統一發型。老學員手中剪刀一響,就有哭鼻子的,有磨磨蹭蹭盡量往后拖延時間的,有一寸一寸不舍剪掉的,還有把剪下的頭發收藏起來寄回家的。最后,在規定時間內,所有女學員都變成了齊耳短發,無一例外。


二是“電話關”。當我們這些長頭發女生被命令剪了短發,所有的規矩開始--實現。我們給家人打了個電話報聲平安后,就不準再用手機,一律上交隊干部統一保管,只有周六的晚上某個固定時間段,才允許用宿舍固話聯系家人或朋友,當然這也是規定了時間的,每個人不能超過10分鐘。在那里呆的前三天,我們卻感覺呆上了三年,時間過得好慢,那時終于體會到什么叫作“度日如年”。這種強迫式的“與世隔絕”,也注定了在這里的所有喜怒哀樂,只能自己去默默承受,無法訴說。


三是“飲食關”。西北人喜面食,對于我這個地地道道的南方人來說,很是不習慣。加之陜西的地理環境因素,很難吃到新鮮魚肉、瓜果,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法適應這里的飲食。由于學校周圍都是化工廠,飲水也成了困擾我們的難題,身體新陳代謝也隨之出現了一些小毛病,記得當時隔壁宿舍有個戰友十幾天都沒正常如廁。


四是“生活關”。軍校生活井井有條,去哪里、做什么,都要講規矩、守紀律,上下課、訓練、進餐甚至洗澡都是講究集體,沒有個人空間,做任何事情都是整體出發,不允許單獨行動。我們不能夠單獨去澡堂洗澡,必須跟著隊伍一起去,并且要聽從隊里的安排,隊里安排什么時候去,我們就得什么時候去,如果這次錯過了,那只能夠等到下次。軍校學員的軍訓都是在正式入學前一兩個月就已經拉開序幕了。記得剛軍訓那會兒,還是七八月份最酷熱的時候,西安氣溫高達40多度,最痛苦的就是每天訓練完一身汗臭味還不能洗澡。有時實在難以忍受,冒著感冒的風險,直接往身上潑涼水沖洗的經歷都是常有的。當時條件比較艱苦,教室、宿舍都沒有空調,只有上大課才有機會吹吹空調,可是大課一周也就一兩次,基本都是小教室上課。雖然鋪著涼席,感覺就像個散熱源,熱得壓根兒沒法入睡。


五是“訓練關”。對我來說,在讀軍校前能跑下800米都已是極不容易的事了,可是在這兒,高強度的軍事訓練是家常便飯。面對射擊場上齊腰身高的雜草、四周亂躥的小蟲子,也必須保持瞄準姿勢,數個小時一動不動地練習射擊,任憑蟲子在自己身上亂蜇,疼癢難忍。等到訓練結束脫下迷彩帽,頭發早已緊緊貼住頭皮,簡直不敢照鏡子。戰術課是不分男女的,我們必須時刻保持跟男學員步調一致才不會掉隊,而要趕上男學員的頻率,我們女學員必須拼盡全力。體能課上,三公里還只是個熱身運動,緊接著,階梯跑、負重30斤跑那才是最磨人的。西安近40度的高溫天,穿著厚重的迷彩服在跑道上揮汗如雨,很多學員腳上都長滿了水泡,晚上用熱水泡腳后,按照教員的方法,用針管挑破水泡,把水都排擠出來,第二天照樣上跑道,沒有任何喘息的機會。記得剛上戰術課那會兒正值秋天,西安氣候尤其干燥,拖槍時右手虎口常常被槍口蹭得都是血痕,摔打時全身更是青一塊紫一塊,每次訓練就像經歷了一次生死劫,好在這只是身體上的。


四年軍校生活,不能不說是我學生生涯乃至一生中濃墨重彩的一筆,我將成長的腳步印刻在這條養成路上,這條路,見證了成長的汗水,嘹亮的軍歌,響亮的番號。它沒有普通大學的自由風雅,沒有花前月下的幸福浪漫,有的是直線加方塊的拉直繃緊,枯燥得令人乏味,甚至讓人無法接受。但是,這一路走過來,簡單就成了一種習慣。在這座熔爐中,我練就了軍人本色--舉止得體、樸素大方。這四年,我經歷了很多人生中的“第一次”,第一次把被子疊成四四方方的“豆腐塊”,第一次從睡夢里跳起來緊急集合,第一次實彈射擊,第一次三公里跑,第一次徒步夜行拉練、第一次匍匐……


這四年,我們將成長的腳步留在訓練場。我們曾為那場閱兵辛苦地操練,在夜晚昏黃的路燈下,我們一趟一趟踢著正步,在宿舍里一遍一遍端著腿,衣服濕了,腿腳酸了,卻依舊在堅持。現在回想起來,閱兵只是一場短暫的演出,真正值得珍藏于心的,是那為之奮斗的日日夜夜。


這四年,我們風雨同舟,相互扶持,一路走來,在青春的紀念冊里,留下了一段美好的軍校生活。它為我們開啟了另一扇青春之門,在軍校的歷練過程,將成為我們終生難忘的記憶。它給了我青春的活力,堅定的信念和奮斗的意志,這將成為我一生享用不盡的資源。


這四年,我們沒有了父母呵護,但擁有了戰友情誼;沒有了平日的悠閑,但擁有收獲的快樂;沒有了隨意的自由,但擁有遵規守矩的成熟。軍校就是一片肥腴的沃土,當你拔除了心田的雜草,播下了希望的種子,灑下了耕耘的汗水,回報給你的將是無限希望。


這四年來,埋怨過,哭泣過,甚至后悔過,可現在回想來,才覺得這段經歷是那么珍貴,這樣的苦是那么值得回味。每一次訓練,我們痛并快樂著;每一個任務,都使我們感受著拼搏的幸福;每一天的經歷,我們累并充實著;每一個過程,都使我們感受著人生的斑斕。也許,正是這樣的過程豐富了我們的生命,精彩了我們的生命。


習近平總書記曾說過,“人生的道路要靠自己來選擇。如何選擇一條正確的道路,關鍵是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否則,環境再好都會走錯路”,“青年時代,選擇吃苦也就選擇了收獲,選擇奉獻也就選擇了高尚。青年時期多經歷一點摔打、挫折、考驗,有利于走好一生的路”。缺少磨煉的人生,總會略少蒼白;走過一些路,才懂得辛苦;登過一些山,才知道艱難;蹚過一些河,才明白跋涉。


我很幸運,在生命中能擁有這四年的軍校生活。


(省政協港澳臺僑和外事委員會辦公室  張瀚文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