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一区在线_亚洲精选一区二区_精品国产电影一区二区_久久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三区

首頁 >自身建設 >書香政協

曾軍:從中國經濟發展奇跡中探索支點建設實踐路徑
——讀《大國經濟學》有感

2025-09-09 10:19:19   來源:《湖北政協》雜志2025年第7期  
字體大小:【

新中國成立以來,黨領導人民創造了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并留下了很多寶貴的經驗財富。由陸銘、楊汝岱等10位經濟學家著述的《大國經濟學》一書,通過長期深入的研究,系統闡釋中國經濟發展的成功經驗,并提出深化改革的系列路徑。


當前,湖北支點建設正在如火如荼進行中。在閱讀此書過程中,我不禁思考:這些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經驗,能否賦能支點建設,推動支點建設取得新的更大進展?這本書給了我很多啟發,特別是“開放時代的大國發展”“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和“大國治理中的產業政策”等章節令我感觸頗深,談幾點體會。


堅定對外開放理念,引進來、融進去,打造內陸對外開放新高地。回顧中國經濟發展的歷程,對外開放無疑是一個關鍵因素。從設立經濟特區到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中國積極參與全球經濟分工,吸引大量外資,引進先進的技術管理經驗,推動產業升級和經濟快速增長。同時,中國的“朋友圈”不斷擴大,中國企業積極加快“走出去”的步伐,通過一個個標志性項目的落地建成,向世界展示良好的大國形象。


百年變局下,中國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湖北承東啟西、連南接北,通過中歐班列、長江黃金水道、花湖國際機場鏈接陸海空“三條絲綢之路”,具有九省通衢、得“中”獨厚的地理優勢,近幾年的進出口總額增長顯著,潛力巨大,需要更大力度推動對外開放,積極探索具有湖北特色的對外開放之路。


一方面,更加開放地“引進來”,以建設陸海空“三條絲綢之路”戰略樞紐打造新時代“九州通衢”,利用樞紐功能和集散效應的優勢,積極承接產業轉移,吸引國內外企業在湖北投資設廠,加快建設內陸開放新高地。另一方面,推動從“走出去”到“融進去”蝶變,鼓勵支持湖北有實力的企業加快市場、產業、資本、人才、品牌的全球化布局,在出口產品的同時輸出技術標準,打響湖北品牌。通過“引進來”和“融進去”的雙向互動,不斷拓展國際經濟合作空間,提升湖北在世界經濟格局中的地位,形成以開放促改革、促創新、促發展的良好局面。


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優國企、強民企,促進各種所有制經濟優勢互補、共同發展。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公有制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發揮著主導作用,保障國家經濟安全和社會穩定;非公有制經濟則以其靈活性和創新性成為經濟增長、拉動就業的重要動力,在新興產業領域取得了顯著成就。


在今年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要促進各種所有制經濟優勢互補、共同發展。湖北是中國信科、東風汽車、長江三峽三個中央企業的總部所在地,在鄂央企和全省地方國企資產規模、效益均居中部第一。但我們也看到,湖北民營企業的發展活力相對不足,入選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及全國百強的企業不多,需要更大力度推動民營經濟發展壯大,著力營造不同所有制企業協同發展的良好局面。


一方面,優化國有企業布局,推動國企向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集中,向前瞻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中;同時深化央地合作,充分發揮國有經濟的影響力和優勢,引領帶動上下游各種所有制企業發展。另一方面,大力扶持民營企業,鼓勵民營企業加大創新投入,參與更多國家項目;通過改善營商環境、減稅降費、提供融資支持等措施,幫助民營企業解決發展中的問題,激發民營企業的活力,促進民營企業做大做強。通過促進各種所有制經濟優勢互補、共同發展,充分發揮各類經濟主體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優化資源配置,增強地方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


發揮“獨樹一幟”優勢,鍛長板、造新板,加快建設體現湖北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從“一窮二白”到如今擁有門類齊全的現代工業體系,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功不可沒。尤其是在開放發展、聚力突破的進程中,我國產業從建立獨資、合資企業起步,從進口零部件進行模塊化組裝,到實現自立自強,進而向“微笑曲線”兩邊延伸。目前,我國絕大多數工業產品已經實現研發、制造、銷售、服務等全產業鏈拓展。


當前,國家正扎實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湖北是我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祥地之一,制造業底子厚實;光電子信息產業“獨樹一幟”,中國光谷知識創造和技術創新能力位居國家級高新區前列。但我們也看到,湖北制造業總體全而不強,鋼鐵、食品、紡織等傳統產業占比高,產業轉型升級任務艱巨,需要更大力度加快建設體現湖北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一方面,鍛長板,聚焦光電子信息、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等五大支柱產業,大力實施產業倍增戰略,更好發揮“鏈長+鏈主+鏈創”“三鏈融合”機制作用,推動上下游協同、大中小企業融通,做大做強“51020”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推動“中國光谷”向“世界光谷”進階。另一方面,造新板,“一業一策”壯大AI、智能計算、高端芯片等新興產業,加快發展車聯網、6G等未來產業,爭創全國首批“萬兆先鋒”城市,打造具有全國競爭力的中部算力中心。通過因地制宜發揮產業優勢,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提升產業集群的整體競爭力,為湖北經濟長期穩定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善于總結和運用經驗,是中國共產黨的制勝法寶。從《大國經濟學》的中國經驗審視湖北支點建設實踐,我們更加清晰地看到:中國經濟發展奇跡既源于對經濟發展規律的深刻把握,更來自地方實踐的創造性轉化和系統協同,將頂層設計轉化為具體的實踐行動,這正是《大國經濟學》反復強調“講好中國故事”活的靈魂。這些經驗凝聚著實踐的智慧,映照出中國在復雜多變的經濟格局中砥礪奮進、穩中求進的堅定決心,激勵著我們在支點建設新征程上不斷開拓進取,續寫更加輝煌的發展篇章。

 

(作者系湖北省政協委員、中國信息通信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