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意義非凡。很榮幸,作為湖北網絡人士代表,我登上了天安門觀禮臺,親歷了那場莊嚴震撼的九三閱兵。當鋼鐵洪流奔涌而過,新型戰機劃破長空,一種源自心底為國家強盛而迸發出的自豪,如同浪潮般在胸中激蕩。坐在觀禮臺上,我前所未有地感受到了個人命運與國家命運是如此緊密地融為一體。這份強烈感受,與近期學習《請黨放心,強國有我》和《新時代的中國青年》這兩本書所傳遞的精神高度一致。結合個人經歷,談幾點感悟。
究竟為何讀書?這是經常被網友問起的問題。對我而言,讀書,首先是打開了一扇通往廣闊世界的大門。通過閱讀,我們得以跨越時空與先賢對話、與智者交流,盡情汲取人類文明的豐厚滋養。尤其在當前信息爆炸、觀點紛繁的時代,系統性的閱讀尤為重要。讀書是我們塑造人格、提升認知、培養能力與格局的不二法門,能幫我們在變幻莫測的世界里建立起穩固的價值觀與精神內核。
從《新時代的中國青年》白皮書可以看到,當代青年是“平視世界”的一代。這份“平視”的底氣,不僅源于我們身后日益強大的祖國,也得益于自身通過學習積累起來的豐厚學識、開闊視野與深邃思考。唯有通過堅持不懈的讀書學習,我們才能真正深刻理解所處的歷史方位與時代潮流,從而明晰作為青年一代的歷史責任,將“強國有我”的堅定信念建立在堅實的理性認知基礎之上。
過去18年,作為一名內容創作者,能常與數千萬網友交流思想,能從鄉村走到天安門觀禮臺,坦率地說,我的人生軌跡,本身就是“知識改變命運”的生動寫照。我出生在普通農家,童年記憶里,對知識的渴望尤為深切。記得讀小學時,直到三年級才擁有自己的課桌。新學期,最期待的就是發新書,那時做夢都想擁有讀不完的書。是讀書,讓我看到了家鄉之外的廣闊天地,點燃了內心渴望了解世界的火種。后來,偶然進入自媒體行業并處在全網前列,這背后都是長期閱讀積累帶來的結果。大量的學習與閱讀,塑造了我的思維,激發了我的創意,過去18年累計輸出約4000萬字。這一切都源于讀書學習后對歷史、政治、國學、經濟、科技等眾多領域的深刻領悟。
正是通過讀書,我才能在年紀尚輕時就理解了中國為什么選擇了共產黨,越來越深刻地領悟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內在邏輯與發展路徑,更清晰地認識到自己在這偉大時代中應該扮演的角色和貢獻的力量,從而更早地找到了人生定位。
常常有朋友問:“占豪你為何似乎能對未來的趨勢有所預見?”我通常分享三點建議:一是多讀書,能讓我們穿越時空,吸收人類歷史中沉淀下來的思想精華、經驗教訓與思維模式;二是多看新聞,能讓我們緊跟時代,了解當下正在發生什么以及未來的可能性;三是深入學習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能讓我們理解新時代黨和國家是如何思考和謀劃國家未來的。正是建立在對歷史規律、現實國情和時代大勢的持續關注與深刻理解上,才讓我的內容創作有了獨特視角與深度,并得以與數千萬讀者共鳴。
我想真誠地與大家分享:讀書,或許不會立刻帶來豐厚的回報,但它所賦予人的思維深度、認知水平以及那份精神底氣,將是我們未來應對一切不確定性,把握人生機遇最可靠、最寶貴的資本。讀書,既是為了滋養精神,更是為了人生實踐,將畢生所學報效國家、服務社會是歷代讀書人的人生目標。當前,湖北正肩負加快建成中部地區崛起重要戰略支點的光榮使命,這為每一位生活、奮斗在荊楚大地的青年提供了施展才華、實現抱負的廣闊舞臺與歷史機遇。我們要自覺地將“讀萬卷書”與“行萬里路”緊密結合起來,主動深入發展一線,了解省情民情,在實踐中檢驗、豐富和深化書本所學,真正將知識轉化為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請黨放心,強國有我”不只是一句響亮的口號,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讓我們以書為階,不斷提升自我、攀登新高,以學為楫,勇立時代潮頭、乘風破浪,自覺將個人理想融入國家和湖北發展的大局之中,把讀書所學轉化為建設家鄉、報效祖國的具體行動。
當閱兵場的轟鳴聲漸漸遠去,回蕩在我們耳畔的,應是那清脆有力的書頁翻動之聲——那正是青春奮斗最美麗的旋律、民族復興最動人的前奏。讓我們共同努力,在荊楚大地上,用智慧和汗水共譜無愧時代、無愧青春的壯麗篇章。
(作者系湖北省政協委員,自媒體賬號“占豪”負責人、睿瀛科技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