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堅持市場導向,創新工作舉措,大力開發文創產品,加快歷史古跡周邊設施建設,切實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武漢的寶貴文化遺產,加快推進文化旅游融合,使文物保護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眾。”近日,武漢市政協主席楊智率部分委員赴新洲區,走訪調研問津書院、鳳娃古寨、倉埠古鎮等傳統書院文化遺產、歷史建筑和民俗文化的保護利用情況,及文化創意產品開發推廣工作情況。
武漢擁有大江大湖地理格局,孕育了盤龍文化、知音文化、木蘭文化、首義文化等,留下大批文化遺跡。去年以來,武漢緊抓旅游市場復蘇契機,加強特色品牌建設,優化服務環境,開展豐富多彩的文旅活動,推動文旅市場“熱度”不斷提升。數據顯示,2023年武漢接待游客3.33億人次,增長62.4%,持續位列中國十大熱門旅游城市。旅游市場的火熱,也拉動了消費的強勁增長:武漢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531.9億元,同比增長8.6%。
眼下,武漢正加快打造文化繁榮的新時代英雄城市,向著“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的目標奮力邁進,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今年的武漢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加強文物保護管理與活化利用”“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3月7日,市委書記郭元強專題調研文化傳承發展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自2022年以來,市政協先后圍繞“推進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助推高質量建設博物館之城”等議題開展調研和協商。委員們從挖掘音樂文化資源、打造夜間旅游項目、品讀老字號喚醒城市記憶、助力博物館文物活起來等方面積極建言獻策,持續為推動文化旅游融合發展貢獻智慧力量。今年,這項工作仍在持續,9月擬圍繞“加強武漢市歷史文化資源挖掘與效用提升”開展界別協商。
今年“五一”假期,武漢市餐飲業協會的數據顯示,無論是大型商業體內的餐廳,還是糧道街、戶部巷的特色街區美食店鋪,上座率都達到100%。武漢美食文化也紅火起來。
“名菜、名點、伴手禮,是歷史文化的沉淀,更是一座城市的形象名片和文化軟實力的體現。”5月15日,楊智率部分委員調研武漢十大名菜、十大名點、十大伴手禮,為做大做強“漢味”“漢產”不斷發聲、支招、助力。

去年以來,市委、市政府向政協交題,重點推動“漢味”“漢產”文旅產品創新發展。4月29日,武漢“十大名菜、十大名點、十大伴手禮”揭曉,引發社會廣泛關注。根據市政協年度協商工作計劃,市政協在前期評選的基礎上,組織部分委員組成調研專班,圍繞“推廣武漢十大名菜、十大名點、十大伴手禮”工作進行專題調研和協商監督。
今年7月,市政協將以“推廣武漢十大名菜、十大名點、十大伴手禮”召開協商式監督會議,圍繞如何更好地宣傳推廣武漢名菜、名點、伴手禮建言獻策,進一步助力提升武漢文化旅游知名度,推動武漢文旅和餐飲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