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一区在线_亚洲精选一区二区_精品国产电影一区二区_久久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三区

首頁 >市縣政協

“武漢十大名菜、十大名點、十大伴手禮”如何推廣出圈
——武漢市政協委員建議挖掘自身魅力

2024-08-08 16:24:06   來源:湖北日報   作者:葉秋  
字體大小:【

4月29日,2024年“武漢十大名菜、十大名點、十大伴手禮”(以下簡稱“三個十大”)揭曉。


武漢十大名菜:排骨藕湯、辣得跳、魚頭泡飯、黃陂三鮮、油燜小龍蝦、清蒸武昌魚、珍珠圓子、紅燒甲魚、臘肉炒洪山菜薹、新農牛肉。


武漢十大名點:熱干面、三鮮豆皮、面窩、鮮肉湯包、鮮魚糊湯粉、蛋酒、臘肉豆絲、糯米雞、重油燒賣、糯米包油條。


武漢十大伴手禮:蔡林記熱干面禮盒、揚子江食品追光武漢糕點禮盒、53度黃鶴樓酒南派大清香、汪玉霞隨心配·優選武漢禮、湖錦藕多多排骨湯、楚味堂武昌魚禮盒、周黑鴨謝謝禮禮盒、悅游文創黃鶴古韻旋轉燈、武漢新三舍東湖四季花香薰、仟吉食品海藻糖綠豆糕黃鶴樓聯名款。


一經面世,關于“三個十大”的討論始終熱度不減。如何從頂層設計規劃“三個十大”的推廣路徑?近期,武漢市政協組織部分市政協委員、行業協會人士及相關職能部門,多次調研“三個十大”,深入企業一線,實地考察生產車間、產品展銷區,詳細了解生產工藝、市場推廣、知識產權保護、安全生產等方面情況以及在運營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積極發揮政協優勢作用,開展協商式監督問計問效,為做大做強“漢味”“漢產”發聲、支招、助力。


7月30日,武漢市政協召開協商監督會議,圍繞“三個十大”如何挖掘“自身魅力”,盡快推動產品抱團“出圈”,開展協商建言。


?解碼“文化基因”


名菜、名點、伴手禮,是歷史文化的沉淀,更是一座城市的形象名片和文化軟實力的體現。講好武漢故事和文化遺產背后的故事,能讓消費者產生共鳴和情感連接。


市政協委員,武漢廣播影視傳媒集團總經理、副董事長、黨委副書記蔣紅瑤建議,邀請文化學者、美食專家等創作文章、書籍、視頻,持續講好“三個十大”文化故事,助力傳承非遺技藝。


武漢市政協委員、湖北威久商貿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方文成對武漢市的餐飲“老字號”有獨特的情懷。他說,武漢市現存的有名可考的餐飲“老字號”共有15家,占全市“老字號”企業的23.4%,其中包括蔡林記、四季美、老通城酒樓等。“這些‘老字號’中,有11家餐飲‘老字號’企業經營正常,4家企業經營困難,特別是部分‘老字號’因長期沿用傳統經營模式,缺乏創新,導致品牌老化,難以吸引年輕消費者。”


方文成認為,“老字號”應深入挖掘自身文化內涵,結合現代消費者口味需求,推出符合時代特色的新品。如大中華酒樓可圍繞“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做文章,講好武昌魚故事,提升品牌影響力。


江漢區工商業聯合會主席童永說,武漢百年以來就是小吃開花結果的繁盛之處,形成了具有顯著地方特征的“過早”文化。“長期以來,漢口的雪松路、山海關路,漢陽的玫瑰街、武昌的糧道街等自發形成了小吃聚集地,嚴氏燒賣(嚴老幺豆皮)、余艷梅牛肉拌面等一大批網紅小吃店又以新品牌、新產品、新口味火爆‘出圈’。”童永建議,講好新品牌小吃故事,讓“過早”傳統文化和“英雄城市”新文化融入悠久深厚的武漢城市文化和中華飲食文化內涵之中,實現城市文化的更迭。比如,在總結發揚“周黑鴨”成長經驗基礎上,擇優打造新品牌小吃,幫助他們開展市場推廣和要素注入。


?拉滿“情緒價值”


人間煙火氣最撫人心。蔣紅瑤認為,可以舉辦美食節、廚藝大賽、美食文化論壇等文旅會展活動,吸引游客和市民參與。建立融合線上線下的武漢美食文化博物館,運用VR和AR技術展示其發展歷程、文化傳承和創新成果。組織“進校園、進社區、進企業”活動,舉辦講座、研學、烹飪培訓和品嘗活動,引導市民自發傳播。鼓勵本地居民成為“三個十大”的宣傳使者。


蔣紅瑤還建議,設計“三個十大”主題旅游線路,如“黃鶴樓—戶部巷、夢時代美食之旅”等,提升旅行體驗。景區內設置美食街區或廣場,引入美食商家,帶動本地消費。開發“三個十大”“+民宿”“+夜游”“+購物”等多元化旅游產品,與景區合作,在景區門票、游船船票上免費印制“三個十大”宣傳二維碼,市民和游客通過掃碼,獲取相關展示和促銷信息,可以線上以優惠價格直接購買相關產品。


市政協委員、武漢市第一商業學校餐飲旅游專業部主任常福曾說,武漢每年舉辦的各類展會眾多,人流量大,國內國際交流頻繁,是展示武漢對外形象,推廣武漢文旅的絕佳場景和機會。“在武漢召開的展會上劃定特定區域專門展示武漢‘十大伴手禮’。讓來到武漢的客人帶回一份武漢的禮品,讓朋友和家人嘗一嘗武漢味道。”他說。


他還表示,武漢大專院校在校大學生人數排名全國第一,每年入學新生和一同前來的家屬是一個極其龐大的數字,“我們可以組織在高校食堂集中展示和品嘗武漢‘十大名點’‘十大名菜’,并集中展示‘十大伴手禮’,讓家屬帶回一份關于武漢的美好記憶”。


市政協委員,武漢鴻華服飾有限公司董事長、貝爾曼音樂藝術學校校董范紅華建議,開發“旅游+文化禮品”套餐,通過旅游體驗來推廣地方特色禮品,在主要旅游景點設立專門的伴手禮銷售點。


?預留“驚喜彩蛋”


跨界、聯動的終極目的是創造新體驗,通過新體驗給消費者帶來驚喜。“餐飲+”“文創+”,也可以激活新的生產力。


市政協委員、武漢文化金融服務中心有限公司總經理鄭淇澤建議,聚焦AI數智化升級,一方面圍繞“大廚+科學家”深度融合,推動智能化改造,幫助餐飲企業建立品質優勢、成本優勢和創新優勢,讓餐飲企業具備股權投資價值;另一方面,圍繞“餐飲+科技金融”,通過提升餐飲業無形資產交易價值、提高餐飲設備資本化程度和餐飲消費數據入表等方式開辟餐飲主體新質融資渠道,有效改善餐飲業“融資難、融資貴”現狀。


“如何將‘數字+’科創優勢轉化為餐飲業高質量發展的動能,引導社會資本投向新型餐飲主體,既是開展經濟工作的方向,也是亟待解決的社會問題。”他建議,鼓勵“AI+餐飲創新”科技應用,通過應用AI、大數據、云計算等數字技術為餐飲創新提供方向指引,借助新一代信息技術實時反饋消費者行為習慣和共享消費者飲食偏好等信息,讓后廚走向前端。


“AI智慧大廚可以根據每一位消費者習慣進行‘私人訂制’,讓餐飲從業者圍繞消費者偏好提供個性化用餐體驗,通過機器學習進行體驗優化,客戶用餐次數越多,用餐體驗就會越好,而不是在后廚日復一日重復勞動,直到餐廳打烊。”他說。


蔣紅瑤建議,要制定“三個十大”品牌標準和質量規范,涵蓋食材、工藝、口味、衛生等方面,確保高品質,要獎勵和扶持品牌知名度高、口碑好的企業,培育知名品牌企業和產品。要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注冊管理商標、專利、地理標志等,打擊假冒侵權行為。要建立監督機制,定期檢查評估“三個十大”品牌企業,保證品牌持續良好發展。


市政協委員、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研究員代高潔建議,要對文創產業的創新投入提供支持,要完善多層次發展機制,建立由政府、企業、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等主體共同參與運作的治理機構,積極為文創企業提供法律服務,鼓勵企業加強員工知識產權的教育與培訓,督促企業內部建立知識產權管理制度,創新運營模式,加速培養創新人才。


市政協委員、東西湖區政協副主席胡文學建議,鼓勵食品加工業企業增加科技研發投入,特別是針對新技術、新工藝和新材料的研發,以提升產品的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


市政協委員、市教育局副局長陳磊認為,現在需要更多的內容來激活和盤活文化旅游存量資產。通過打造例如“國際非遺+”“休閑文化旅游+”“博物館+”以及類似“登名樓——賞漢劇”這樣的“演出+”為超級IP的城市文創跨界度假區、城市微旅游目的地,帶動文創、旅游、演藝、音樂、會展、商業、娛樂等領域融合發展,形成特色產業生態鏈,構建“文、旅、產、商”一體化的城市文化體驗核心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