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們來把這個紅色的積木套上去。首先,我們需要找到紅色的積木……”4月22日,在宣恩縣中醫醫院養護中心,護理人員耐心地和患有阿爾茲海默癥的老人進行互動。這是縣政協多年持續開展“醫養結合”調研,推動成果落地見效的生動縮影。
2020年,縣政協將“養老服務”作為重點調研課題,深入縣內養老機構走訪、座談后,找出“醫療機構不養老,養老機構無康養,高齡、失能、重病老人疲于奔波”等阻礙養老服務事業發展的“絆腳石”,提出“醫養深度融合”的建議。
調研不是終點,轉化才是關鍵。為實現調研成果的轉換,縣政協搭建“委員議事+部門聯席”協商平臺,邀請衛健、民政、醫保等部門負責人與政協委員、社區居民一道協商議事。
“要積極對接研究上級政策,主動作為,從規劃上做好文章,以科學規劃引領宣恩養老事業、養老產業健康有序發展。”“要注重醫養結合,建議積極爭取項目、資金,爭取利用閑置國有資產進行改造,建成規范、專門的養老服務機構。”“縣福利院可以選擇一家醫療機構合作,為特困供養人員服務,提升供養品質。”
……
協商會上,大家各抒己見,推動“醫”“養”結合。
2021年,縣婦幼保健院和縣福利院合作成立醫養中心,對集中供養的特困人員開展生活照顧、專業護理、醫療康復、后勤保障等服務,拉開“醫養結合”養老服務模式序幕。
“我因為車禍被高位截肢,為防止肌肉萎縮,需要長期專業的康復護理。以前兩頭跑,麻煩得很。2021年10月,我住進醫養中心,既有專業人員進行按摩護理,日常生活又能得到精心照料,身心都好很多了。”入住醫養中心的覃遵明感激地說。
“我們這里除了為集中供養人員提供生活照料、康復訓練、心理疏導、指導用藥、日常監測等全方位服務外,還利用富余床位實行市場化運作,招收社會代養對象,為其提供養老服務。”縣婦幼保健院醫養中心副主任黃進表示。
為進一步摸清成果轉換成效、助推高質量發展,2024年,縣政協再次將“養老服務”納入協商工作要點,組織政協委員、相關部門負責人在縣內實地走訪調研的基礎上,外出學習考察借鑒先進經驗。

宣恩縣政協外出考察學習“醫養結合”先進經驗
“在醫養結合機構裝飾上要注重軟件打造,可以像咸豐縣忠堡鎮那樣,整體環境溫馨、舒適,更加讓老人身心愉悅。”“新搬遷的中醫醫院要轉變思路,將養老服務和中醫醫療相結合。”“鄉鎮衛生院也要做好轉型,加強與縣級醫院的合作。”
……
在2024年11月的座談會上,政協委員為進一步推進“醫養結合”再度建言獻策。
在縣政協的持續推動下,2025年4月,縣中醫醫院養護中心正式成立。該中心是集醫療、康復、養生、養老為一體的綜合性健康養護機構,目前主要照護對象為失能(需長期照護)、失智(阿爾茨海默病等)老人,兼顧術后康復患者、腫瘤終末期患者、慢性病穩定期患者。
“我們中心注重突出特色,實行‘中醫+醫養結合’模式,以中醫康復、慢病管理、認知訓練為核心,提供‘醫療—護理—康復—養老’一體化服務。”養護中心護士長葉美玲介紹說。
“在政協的積極建言和持續推動下,我們先行建設這個中心。從目前來看,前來咨詢的人員很多,預計上半年就能住滿,反響很好。后期我們還將加強與縣民政局的深度合作,利用他們即將建設的養護大樓,提供更加優質的‘醫養結合’服務。”縣中醫醫院院長楊駿表示。
“‘醫養結合’是道‘必答題’,政協要當好解題人。目前,全縣‘醫養結合’剛起步,我們后期還要就‘醫養結合’如何向鄉鎮延伸、智慧醫養如何打造、如何擴大醫養覆蓋面等內容進行深度調研,讓老年人都能享受優質醫養服務。”縣政協主席周志斌表示。
(宣恩縣政協 吳曉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