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在湖北醫藥學院藥護學院鄖陽校區嶄新的校園里,一場別開生面的“開學第一課”正在舉行。十堰市鄖陽區政協主席黨永生以政協委員的身份,走上講臺,為剛剛踏入醫學殿堂的學子們帶來了一堂深刻而溫暖的思政課。
“同學們,你們選擇了醫學,就是選擇了責任;你們來到鄖陽,就是選擇了一片奉獻與擔當的熱土。”黨永生的開場白親切而有力。他從抗疫精神的時代背景講起,結合中國抗疫的“速度與溫度”,生動解讀了“生命至上、舉國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二十字偉大抗疫精神的深刻內涵。
黨永生娓娓道來,從疫情初發到火神山醫院十天建成,從四萬多名醫護人員逆行馳援湖北到廣西醫療隊奔赴十堰支援,從鐘南山、張定宇等抗疫英雄的故事講到鄖陽本地醫護人員“墊著尿不濕”奮戰一線的感人細節。臺下千余名新生神情專注,許多人在聽到動情處悄悄拭去眼角的淚水。
這不僅是一堂思政課,更是一次精神的傳承、一場責任的傳導。黨永生還結合鄖陽區的抗疫實踐,闡述了這片土地如何將紅色革命基因、南水北調移民精神、脫貧攻堅精神與抗疫斗爭深度融合,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精神譜系。他深情地講述道,鄖陽不僅是“人類老家”、調水源頭,更是一片英雄的土地、奉獻的土地。
黨永生此次走進校園講授思政課,是鄖陽區政協推動“服務基層、服務群眾”的具體行動、助力教育事業與思想政治工作的創新實踐。政協協同參與“開學第一課”,將履職觸角延伸到校園,把立德樹人的種子播撒在青年學子的心田,正是“凝聚起來、落實下去”的重要體現。
課后,師生反響熱烈。藥護學院教師金智琳表示:“作為教學管理崗位的教師,我將以生命至上的理念嚴把教學質量關,把抗疫精神融入教學全過程,當好學生成長路上的守護者。”新生袁紫涵激動地說:“這堂課讓我更加堅定了從醫的信念。我將以前輩為榜樣,尊重科學、刻苦學習,扎根基層、以仁心仁術為人民健康貢獻青春力量。”
湖北醫藥學院藥護學院與鄖陽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從1965年建校于鄖陽,到如今校區回歸鄖陽,不僅是地理位置的回歸,更是初心與使命的回歸。新校區位于十堰高新區,致力于培養“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基層醫療人才,為“健康中國”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十堰市鄖陽區政協 陳紅梅 陳新才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