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發展實踐中拓寬對科學發展觀的理解
晏小平
一個國家和地方的發展,在每一個時代、每一個階段,都需要有符合實際的科學理論作指導。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在艱苦卓絕的革命斗爭中逐漸形成了毛澤東思想,指導革命實踐,建立了新中國,并取得了社會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在改革開放實踐中逐漸形成的鄧小平理論,全面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等新時期中國面臨的時代命題,推動中國發展取得輝煌成就,使社會主義事業獲得了新生。
經過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國經濟社會全面發展進步,綜合國力大幅提升,在世界經濟新格局中已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當前,世情黨情國情已經發生重大變化,中國經濟發展進入轉型期、社會利益結構處在調整期,社會矛盾處在凸顯期,改革進入攻堅期,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入關鍵期,中國共產黨能否抓住歷史機遇,帶領中國人民繼續克難奮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黨在新的歷史階段面臨的最重大考驗。成功應對這一考驗,最根本的是需要科學以科學理論指導具體實踐。
科學發展觀作為現階段中國最重要的執政理論,最初作為經濟建設的指導思想,經過理論擴容,上升為全面推進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但是,要解決好當今中國發展中面臨的問題,思想理論闡述方面仍顯得不夠。除了常說的經濟社會和黨的建設領域外,在世界觀和方法論領域、政治體制改革領域、建設成就的評判體系、改革發展的終極指向等方面,需要從理論上作出更加全面深刻的詮釋,系統回答中國前進道路上方方面面的問題,使各項事業發展的目標更加明確、路徑更加清晰、過程更加協調、成效更加顯著、民眾更加擁護。
我們黨曾經這樣闡述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為此要做到“四個必須”:“必須堅持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必須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必須堅持統籌兼顧,即統籌城鄉發展、區域發展、經濟社會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經過多年特別是中共十七大以來對科學發展觀的貫徹落實,我國經濟社會實現了又好又快發展,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以“中國道路”鑄就了“中國輝煌”。事實證明,科學發展觀是經得起實踐檢驗、符合我國改革發展實際的科學理論。
但需要指出的是,我們所說的科學發展指的是經濟社會全面進步,而非僅僅指向經濟領域的發展成就。就現實而言,現階段我國發展進程中凸現的許多問題,最終都指向政治領域。這是因為,在市場經濟不斷發育成熟的社會背景下,人們比以往更看重現實利益,“社會人心”逐漸由感恩心理轉向納稅人心態,希望更多地參與政治和社會事務管理,維權意識不斷增強;人們對改革過程的完美、對發展成果分享的愿望,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強烈;黨和政府利益協調的任務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繁重,“分好蛋糕”的任務比“做大蛋糕”更加艱巨。伴隨信息化浪潮特別是互聯網的普及,我們已經進入“人人都有麥克風”時代,微博等民間話語系統活躍、強大、互動性極強。在許多事件的處理過程中,民間話語往往占上風,官方話語往往處在被動乏力狀況。實際生活中,體制內的民主參與不足,決策機制相對封閉,導致一些公共事件失控、失序,無論官方說什么、說的是對是錯,老百姓往往“老不信”。這種民主政治建設上的相對滯后,已經對經濟社會領域產生影響,形成倒逼之勢。黨的執政方式問題、公權力的公信度問題、推進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法問題、社會治理的手段問題、目的的正當性與過程的合理性問題、人的理想信念與信仰問題、官方話語與民間輿論的兼容問題等,檢驗黨的執政能力,無法回避,必須正視和回應。
解決上述問題,推動國家發展轉型,有賴于從更全更新的政治視野闡述中國的發展,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解更加深入、更加全面,促進實現我們黨從革命黨向執政黨徹底轉型。如果政治闡述不清晰,必然導致思想領域的混亂;如果指導思想不系統,必然造成具體實踐的隨意性。對社會主義民主停留于概念式的論述、僅靠提升對民主重要性的認識,無法解決現實問題。必須以充分的理論支撐,從頂層設計著手,在法理上界定政黨與國家的關系,明確一黨領導、多黨參政的內在關系,更好地實現黨的領導與人民民主、人民當家作主的有機統一;用事實體現出社會主義民主是資本主義民主的超越與發展,體現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民主“特”在哪里、“優”在哪里;在改革已經進入深水區、利益集團已經坐大的情況下,切實維護公平正義,促進共同富裕;更好地發揮人大和政協的功能作用,使人民代表大會更好地體現人民意愿,人民政協更好地協調國家的政治關系、社會關系和利益關系等,推動社會主義民主實現實質性的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新局面。
從實踐看,當今只有經過實踐檢驗符合實際的科學發展觀可以完成這一歷史重任。同時,必須結合發展實踐,拓寬對科學發展觀的理解,進一步豐富其理論含量,提升其理論地位,以之全面闡述中國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全面統領中國改革發展的全領域、全過程,促進建設符合現代化發展方向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建設新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構建社會主義法治社會、公民社會。實現這一指導思想的突破,是當前中國最現實、最重大的理論命題,這個理論工程的建設水平,直接決定中國政治體制改革能否成功,直接決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能否成功,直接決定中華民族能否真正實現崛起,期待實現這一飛躍,為中國發展開辟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