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扶貧故事,覽時代變遷。近期我學習了由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出版的《脫貧故事繪》一書。該書內容來自人民日報社文藝部的策劃。早在2020年,人民日報社文藝部就邀約中國美術家協會,在《人民日報》文藝副刊美術版陸續推出“脫貧故事繪”欄目,約請全國連環畫名家傾情創作,描繪脫貧攻堅戰中的動人故事。欄目持續推出35期209幅連環畫,以圖文并茂的藝術敘事,為廣大讀者帶來精神力量和美的享受。書中連環畫作品或聚焦憑借勤勞雙手擺脫貧困的老鄉,或表現扎根基層、忘我奮斗的扶貧干部,或關注樂于奉獻、不計回報的愛心人士,以細膩又獨到的筆觸刻畫了一個個心懷人民、勇于突破的鮮活形象,記錄了一段段為夢想而奮斗的壯麗篇章。在閱讀過程中,我能感受到畫家們內心的感動,也能感受到他們對脫貧攻堅楷模們的崇高敬意。
好的文藝作品是鮮活的時代報告,也是生動的歷史記錄。《脫貧故事繪》貼近百姓視角,聚焦榜樣力量,塑造出毛相林、黃文秀、張桂梅等一大批有血有肉、有情有義、于平凡中成就不平凡業績的英模形象,展現了共產黨人始終奮勇向前的精神力量,謳歌了中國特色反貧困理論的偉大壯舉,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生動縮影。
黨的十八大以來,湖北省始終提高政治站位,從樹牢“四個意識”、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的政治高度,認真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以大戰狀態、決戰姿態、決勝心態,高質量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如今,湖北省37個貧困縣全部摘帽,4821個貧困村全部出列,消除了絕對貧困和區域性整體貧困。這些亮眼的成績背后,包含著許許多多像《脫貧故事繪》里那般扎根一線、不辭勞苦的英模人物,他們深入貧困家庭訪貧問苦,傾聽群眾意見建議,了解扶貧脫貧需求,極大鼓舞了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信心和決心,用實際行動深刻詮釋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
回望歷史,展望未來。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全國兩會勝利召開,吹響了奮進新征程的雄壯號角,也對湖北省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瞄準新機遇、作出新嘗試具有十分重要的啟示和指導意義。
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強在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他提出,要毫不放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加強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工作,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支持脫貧地區發展特色優勢產業,推進防止返貧就業攻堅行動,強化易地搬遷后續幫扶。深化東西部協作和定點幫扶。加大對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支持力度,建立健全農村低收入人口和欠發達地區常態化幫扶機制,讓脫貧成果更加穩固、成效更可持續。
面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們要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牢記初心使命,立足實際情況,把握科學規律,切實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各項工作,以實際行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湖北實踐。作為澳區政協委員,更需深入學習和準確把握全國兩會的豐富內涵及精神實質,不斷增強大局意識和責任意識,持續提升履職能力,積極建言資政,廣泛凝聚共識,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新貢獻。
(作者系湖北省政協常委、港澳臺僑和外事委員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