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賦予了湖北發展的更高定位、更高標準、更高要求。湖北“新春第一會”提出,打造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樞紐、引領中部地區發展的重要動力源、中國式現代化的區域樣板,是著眼全國大局來著手湖北行動——在長江經濟帶、中部地區、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發揮支撐、引領、示范作用,彰顯了荊楚兒女的戰略視野、宏大格局、歷史擔當和奮勇爭先的精氣神。支點建設,教育、科技、人才是基礎性、戰略性支撐,高校應該先行,也必須先行。
樹立“變”的意識
圍繞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結合社會和市場需求、高校學科專業布局、自身優勢特色,高校應主動識變、應變、求變。改變從學校出發、學術出發的單一發展邏輯,厘清學校辦學定位、發展路徑、目標任務,構建新的建設、評價、保障、分配體系,破除藩籬,開門辦學,服務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具體就評價體系建設而言,2020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在育人方面,高校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以德為先的導向,改變以分數衡量人才培養質量,促進由知識傳授向能力為重再向綜合素質培養的轉變;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接班人。在教師隊伍建設方面,堅持不簡單把論文、專利、承擔項目、獲獎情況、出國(境)學習經歷等作為限制性條件,不以SCI(科學引文索引)等論文相關指標作為前置條件和判斷的直接依據。在學科專業建設方面,堅持以用為導向,以服務需求為質量觀的第一要素,針對需求建學科,圍繞學科建專業,結合學科方向和行業新變化、新標準建課程體系、教學內容。
構建“合”的機制
20世紀以來,學科交叉風起云涌,特別是在互聯網語境下,萬物互聯深入人心,“合”成為科技革命的潮流、科技創新的必由之路。
高校要深化國際合作、校際合作、校地合作、校企合作,包打天下不可能,條塊分割不可取。在按照研究型、應用型、技能型等類型分類發展的同時,推進產業園區、龍頭企業、高校院所、行業組織共建產教融合、科教融匯共同體,特別是要運用供應鏈思維,深化政產學研金服用一體化,整合要素,形成合力,協同創新,實化“四新”建設,強化服務“51020”現代產業集群、“61020”科技創新成果體系、“71020”高校學科創新體系建設的效能。
就高校的自身建設發展而言,在管理層面,實行學部制,突破學院制的行政壁壘;在學科建設層面,實施跨學科研究的方法;在育人層面,從“健康態、好奇心、獨立性、責任感、包容度”五個維度推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在教學層面,堅持以師為主的教育教學體系與以生為主的教育教學體系協同發展,推動理論與實踐相融相促。
(作者系湖北省政協委員、湖北理工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