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7日至23日,省政協(xié)“傳承紅色基因 凝聚履職力量”委員培訓班在江西干部學院舉辦,57位省政協(xié)委員參加培訓。現(xiàn)轉發(fā)學員王丹青的心得體會,供學習交流。
來到井岡山,我們用腳步丈量著這片革命先輩用鮮血染紅的土地:一段段崢嶸的歲月、一個個鮮活的故事、一位位英雄的烈士、一條條生動的標語、一曲曲深情的民謠……對我們來說,不僅僅是一次理論的培訓、能力的提升,更是一場穿越歷史的精神洗禮、一次叩問初心的思想淬煉。
在這里,我感受到了“信念”二字的千鈞重量。在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看著那密密麻麻的烈士名錄,聽著老師講解數(shù)萬無名烈士憑借著“革命必勝”的堅定信念,不惜拋頭顱、灑熱血的英勇事跡,我們熱淚盈眶。革命理想高于天,在血與火的斗爭中,支撐他們一次次重燃斗志、英勇奮戰(zhàn)的就是信念的力量。湖北支點建設是一項光榮而艱巨的使命任務,我們要堅定信念,積極作為,敢啃硬骨頭,敢蹚深水區(qū),建真言、獻良策。
在這里,我感受到了“創(chuàng)新”二字的實踐闖勁。井岡山是中國革命的搖籃,是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jù)地誕生地,是中國第一支新型人民軍隊締造地,是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首創(chuàng)地,星星之火從這里燃遍全國,指引著中國革命一步步走向成功。三灣改編的組織創(chuàng)新、實事求是的土地革命等,都是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敢闖新路的生動實踐。湖北支點建設要狠抓科技創(chuàng)新,我們要團結引領廣大科技工作者圍繞實現(xiàn)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矢志創(chuàng)新,勇于擔當,為湖北支點建設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撐。
在這里,我感受到了“民心”二字的力量源泉。井岡山斗爭的歷史,就是一部緊緊團結和依靠群眾的歷史。民謠“最后一碗米送去做軍糧,最后一尺布送去做軍裝,最后一件老棉襖蓋在擔架上,最后一個親骨肉送去上戰(zhàn)場”是軍民魚水情的生動體現(xiàn),是人民群眾對軍隊的無限信任。朱德的扁擔、紅軍幫老鄉(xiāng)耕地等故事,都是革命軍隊贏得民心、順應民意、凝聚民力的歷史印證。湖北支點建設要狠抓民生改善,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好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推動共同富裕,擴內需、增福祉,切實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井岡山專題培訓班的結業(yè)不是終點,而是我們踐行井岡山精神的新起點。我們將帶著紅土的滋養(yǎng)、理論的武裝、初心的堅守,以堅定的信念擔當作為,以創(chuàng)新的思維克難攻堅,以為民的情懷服務群眾,為傳承紅色基因、聚力支點建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作者系湖北省政協(xié)委員、民建咸寧市委會主委、咸寧市科學技術協(xié)會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