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保康縣城關鎮黨委認真貫徹落實省、市、縣委政協工作會議精神,始終保持高度的政治自覺,積極創造條件,全力支持政協履職,使政協工作成為黨委聯系社會各界、凝聚群眾、集中智慧的橋梁和紐帶,有力地推進全鎮經濟社會轉型發展、科學發展。
一、堅持肝膽相照,自覺接受監督
鄉鎮聯絡處是縣政協派出機構,聯絡處主任同時擔任黨委副書記,這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特殊架構,構成了鄉鎮黨委與聯絡處肝膽相照的關系,鄉鎮黨委既要自覺接受政協民主監督,又要積極支持政協履職。實際工作中,該鎮黨委堅持把自覺接受政協監督作為改進工作、推進落實的“法寶”,邀請政協委員在參與工程招標、財務會審、考核評議等重大事項中發現問題、反映問題、糾正問題。聘請政協委員擔任政策落實、黨風廉政建設、干部作風建設以及“三重一大”監督員,每年參與對黨委班子成員和鎮直單位負責人履職情況進行民主測評,及時進行糾偏扶正,促進了黨風、政風的轉變,營造了風清氣正的環境。支持政協委員圍繞征地拆遷、城市管理、生態保護、教育醫療、社會養老等民生問題,深入開展調研,廣泛走訪群眾,積極反映社情民意,有力地推進了重點工作落實。
二、堅持集思廣益,主動開展協商
該鎮黨委堅持把協商民主貫穿于黨委決策、政府議事的全過程。凡是關系全鎮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事項、重要決策,主動與政協聯絡處溝通協商,認真聽取意見建議,確保政協在黨委政府決策之前了解情況、決策之中協商建言、決策之后協助落實,促進黨委、政府科學、民主決策。三年來,該鎮黨委圍繞重大項目落地、重點產業發展、重要文件出臺等先后征求政協委員意見建議70余條。鼓勵委員為經濟社會發展建言獻策,采取黨委出題目、政協作文章的方式,支持政協聯絡處圍繞相關領域的重點問題,按照“小而專、專而精、精而深”的原則,組織委員深入開展專題調研、民主視察,把各項方針政策和轉型發展的課題帶下去,把人民群眾的意見建議帶上來,為黨委、政府科學民主決策謀長遠之道、建有用之言、獻務實之策。該鎮政協聯絡處積極入位、主動作為,按照每月反映一件有價值的社情民意、每季度開展一次專題視察調研活動、每年提交一份高質量集體提案“三個一”要求,組織委員圍繞金盤洞水源地保護、牌坊灣新城新區建設等重點工作,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形成了《清溪河道非法采砂問題亟待解決》、《城區周邊違法建設行為亟待整治》、《水源保護后續工作應加強》等一批高質量的調研報告。該鎮黨委積極轉化落實聯絡處履職成果,三年采納并安排落實政協委員意見建議21條。
三、堅持保障優先,積極創造環境
該鎮黨委堅持把政協聯絡處建設作為重視、支持政協工作最直接、最具體的措施來抓,積極為政協聯絡處履職創造良好環境。具體做到“四個落實”: 一是辦公條件落實。安排兩間大辦公室作為聯絡處辦公室和委員活動室,投入5萬余元進行改造,配備了電腦、空調、辦公桌椅等必備辦公設施,實現了辦公自動化和委員活動室規范化,做到了“六有六公開”,即有場所、有標牌、有公章、有設備、有檔案、有專欄,公開政協職能、規章制度、工作計劃、委員權利義務、個人信息、履職動態。二是工作人員落實。選配一名政治素質高、工作能力強、熱愛政協工作的干部擔任聯絡處工作人員,負責聯絡處具體工作,解決了“無人辦事”的問題。三是活動經費落實。該鎮政府每年預算3萬元,作為聯絡處專項工作經費,保證聯絡處工作和委員活動正常開展。四是制度建設落實。建立健全了委員聯系群眾、反映社情民意、委員履職考評等相關工作制度,使聯絡處工作步入“有章可循”的健康發展之路。通過三年不斷完善,該鎮聯絡處工作已步入規范化運行軌道,得到上級政協組織的充分肯定。省、市政協領導先后到該鎮調研視察。四川瀘州江陽區政協、宜昌枝江市政協先后到該鎮學習借鑒聯絡處規范化建設經驗。
四、堅持強化引導,營造良好氛圍
該鎮黨委、政府積極搭建委員知情明政平臺,定期向駐鎮政協委員通報黨委、政府工作情況,主動邀請委員參加各種重要會議和活動。堅持把政協理論作為黨委中心組和全鎮黨員干部的重要學習內容,結合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和“三嚴三實”專題教育,組織該鎮黨員干部深入學習《中共中央關于加強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建設的意見》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教育引導委員及社會各屆人士堅信黨的領導、堅定理想信念,形成了堅持主流、弘揚正氣、黨民同心、共建和諧的良好局面。注重發揮聯絡處橋梁紐帶作用,搭建委員建功立業大平臺。組織駐鎮政協委員積極參與高速公路、新城新區、溫泉小鎮、舊城改造、繞城公路、熊繹大道等重點項目建設,協助黨委政府化解矛盾、理順情緒、維護穩定。三年來,駐鎮政協委員參與征地拆遷矛盾調解達到60余件、350人次,調解成功率95%以上。
(保康縣政協 劉時忠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