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近幾年來恩施州政協及其常委會的履職記錄,可謂創新有為、碩果累累。
從宏觀到微觀,大到事關恩施州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的中心工作,小到百姓行路、上學、就醫以及留守兒童的教育,他們參政議政的腳步從未停歇、建言獻策的聲音更加響亮、扶貧幫困的行動愈加頻繁……
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在推進科學發展中履職
恩施州政協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把促進科學發展作為履行職能的第一要務,選擇全州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綜合性、全局性、前瞻性的重大問題,認真調查研究,積極建言獻策。
——加強對重要問題的政治協商。按照“民主、求實、團結、鼓勁”的方針,開好每一次全體會議、主席會議、常委會會議等例會,圍繞政府工作報告、預算報告等事關州是民生的重要問題,與州委、州政府和有關部門協商討論,共商改革發展大計。
——為實施重大發展戰略獻計出力。圍繞推動實施“產業興州、生態立州、開放活州”戰略,加快推進湖北武陵山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試驗區、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龍鳳經濟協作示范區、龍鳳鎮綜合扶貧改革試點建設,實施“十二五”規劃和編制“十三五”規劃、推進精準扶貧等重大戰略決策部署,堅持州縣(市)政協聯動、與全國政協和省政協上下配合開展調研,提出50份210條有價值的意見建議。
——為推動民族文化大州建設議政建言。通過認真調研論證,提出大力發展公共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加強重要文化項目建設、打造少數民族文化品牌、保護和利用優秀歷史文化資源、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意見建議,積極推動我州民族文化旅游走向全國。征集文史資料400萬字,出版《鄂西文史資料》10輯、《恩施名人》《恩施抗戰文化史料選編》《樊增祥詩注選》等專著3部,并著手征編《恩施州文化簡史》,有力推進了我州民族文化發展。
——為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建言獻策。通過專題協商會、大會發言、建議案、參閱件、提案、調研視察、社情民意信息等途徑,多年持續建言加強清江流域水資源保護、加強丹霞地貌和城市山體保護、開展農村環境治理、保護森林生態和濕地資源、治理空氣污染等,有效推動了一批生態環境問題的解決。
……
近幾年來,恩施州政協委員、政協各參加單位和政協各專門委員會共提交提案980余件,開展各類專題調研、視察活動500余次,形成視察報告30多份,提交調研報告、參閱件和建議案50余份,組織大會發言180余篇,反映社情民意信息160余篇,共提出意見建議1500余條。
一件件提案、一篇篇社情民意信息、一份份意見建議,為推進黨政重大決策部署的制定和實施提供了重要的參考意見,化作了有關部門和地方的具體行動,推動著恩施州改革發展乘風破浪、穩步前行。如,李建民、譚慶虎、王平、劉啟興、胡心木等一大批政協委員數年來持之以恒地以提案、社情民意、大會發言等形式呼吁保護恩施州城市丹霞地貌資源,要求制止無序挖山建城,在各方面高度重視下,2016年初,《恩施自治州城市規劃區山體保護條例》經恩施州人大七屆六次會議審議通過,正式以立法明確提出要提升全社會生態文明意識,山不亂挖,樹不亂砍,保護好祖祖輩輩留下的青山綠水。
把協商民主建設貫穿于政協履職全過程
“政協是個大舞臺。在這個舞臺上,可以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回顧近幾年來人民政協事業的發展,一位委員感嘆不已。他的話,正是396名恩施州政協委員的共同心聲。
過去幾年里,人民政協事業得到進一步重視和加強。尤其是近年來,中共中央對人民政協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論述新要求,恩施州委召開了政協工作會議,出臺了關于加強新形勢下人民政協工作的實施意見,對推進人民政協事業尤其是加強政協協商民主建設作出了安排部署。
以此為契機,恩施州政協不斷豐富協商內容,拓展協商形式,增加協商密度,增強協商實效,積極推進人民政協協商民主實踐和創新。
全會集中協商、常委會會議專題協商、主席會議重點協商……恩施州政協在完善這些既有例會協商形式的同時,致力搭建專題協商、界別協商、對口協商、提案辦理協商等協商平臺,著手探索網絡議政、遠程協商,從政治協商到民主監督再到參政議政都貫穿協商民主,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多角度的良好格局,使人民政協作為協商民主重要渠道和專門協商機構的作用得到進一步發揮。
近幾年來,恩施州相繼召開全體會議5次、主席會議27次、常委會會議25次、其他專題協商會議120次,就全州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問題以及群眾普遍關心關注的民生問題深入協商討論,提出的意見建議為州委州政府決策提供了重要參考,促進了黨政科學民主決策,凝聚了廣泛共識。如,2015年1月召開的在州政協七屆四次全會上,25名州政協委員聯名提交的《關于整體推進恩宣建鶴四市縣高山片區扶貧綜合開發的提案》,州政協將其作為年度重點調研課題開展專題調研,并召開常委會重點協商,形成的專題調研報告和建議案引起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視,相關建議已納入《中共恩施州委、州人民政府關于全力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決定》,州委州政府成立高山片區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州發改委編制《恩宣建鶴四縣五鄉高山片區綜合扶貧發展規劃》,一場聲勢浩大的高山片區扶貧攻堅戰正式打響。
加強團結合作,匯聚發展正能量
團結和民主是政協工作的主題。恩施州政協充分發揮團結各界、聯系廣泛的優勢,協調各方,凝心聚力,積極推進大團結、大聯合。努力匯聚加快恩施發展的強大正能量。
恩施州政協致力搭建多黨合作共事的廣闊平臺,自覺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堅持州政協領導聯系、走訪政協參加單位和政協委員,積極支持和鼓勵他們深入調查研究、認真履職,組織、支持各民主黨派、工商聯開展了大量的調研視察、參政議政活動。州各民主黨派、工商聯開展大量調研視察、參政議政活動,以集體名義提出提案100于件、反映社情民意200余條、提交大會發言120余篇,為推動改革發展提出意見建議。如民革恩施州委長期關注清江流域保護,多年跟蹤調研、不懈建言,提出的加強清江州城段水污染治理等建議得到恩施州、恩施市兩級政府及有關部門積極采納,相繼投入資金數千萬元,目前清江流域恩施州城段改造治理改造正如火如荼。
加強政協系統聯動。縱向聯動上,經常參與全國政協、省政協組織的各類會議和活動,主動爭取上級政協的指導。認真協助上級政協來恩施州開展各類調研視察活動,切實做好協調服務工作,爭取一大批項目在恩施州開工建設。充分發揮住恩施州省政協委員作用,通過大會發言、提案、社情民意信息等形式呼吁解決本州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加強對縣市政協工作的指導。橫向聯動上,加強與湘西、銅仁等武陵山地區政協交流和協作,積極參加武陵山片區政協主席聯席會議和湖北武陵山政協主席座談會,以共同建議案形式抱團向國家爭取支持,共享經驗、共同發聲、共促發展。認真搞好外地政協來恩施的考察、交流活動,大力宣傳恩施、推介恩施,促進友好往來。
務實創新彰顯政協工作活力
2015年9月25日,恩施州政協七屆十七次常委會首次對州住建委、州食品藥品監督局、州衛計委辦理政協提案進行了民主評議。這是恩施州政協首次開展提案辦理民主評議活動,也是近幾年來恩施州政協推進工作創新的一個縮影。
縱觀近幾年來恩施州政協的工作,“創新”兩個字令人矚目。
創新拓展工作方式,大興調查研究之風,是近幾年來恩施州政協工作的顯著特點。凡是涉及全州發展全局的重大問題,州政協組成調研(視察)小組,由主席或副主席帶隊,幾個專委會聯合調研或與民主黨派、工商聯、縣市政協聯動,發揮整體優勢,集中力量突破,拓展了調研的廣度和深度,提高了建言獻策的水平。
與此同時,堅持黨委主要閱批、政府領導領辦、政協領導督辦重點提案制度,建立提案審立案制度,推進提案辦理協商;加強政協橫向聯系,與武陵山片區市州政協共同發聲,以共同建議案形式向上爭取政策,助推片區協同發展;推動政協理論進黨校課程,州政協主要領導在州委黨校為學員講人民政協理論;加強政協理論宣傳和工作宣傳,召開政協新聞發布會;加強委員履職能力建設,異地大規模、長時間舉辦州政協委員培訓班,出臺“五個一”履職實踐活動實施意見;加強委員界別建設,建立界別活動組;注重委員履職成果反映,以參閱件形式向黨政報送委員分組討論成果;加強政協機構建設,州、縣市政協成立委員工作委員會、鄉鎮組建政協聯絡組……一個個創新和突破,成為恩施州推動人民政協事業發展的不竭動力。
正如恩施州政協主席甘方謙所說,“十二五”的五年,是各項工作取得顯著成績、人民政協事業在創新中不斷發展的五年,也是為全州經濟社會發展發揮重要作用、作出積極貢獻的五年。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以近幾年來良好工作成效為基礎,恩施州政協將積極投入新常態,彰顯履職新作為,在加強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建設中、在推動經濟社會科學發展進程中譜寫新的篇章。
(恩施州政協辦公室副主任 王俊杰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