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信息化”是農村工作的發展方向和目標。秭歸政協圍繞這一發展方向和目標,于去年上半年進行了廣泛深入地專題調研,其調研報告得到了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縣領導多次召開專題會議,轉化政協調研成果。一年多年各地在推進農業與互聯網融合,大力發展農村電子商務方面己經收到明顯成效。
一、農村電子商務猶如雨后春筍勢如破竹
縣委、縣政府把發展農村電子商務作為推進農村信息化的突破口和助農增收的重要舉措來抓,2015年,秭歸被納入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建設,其發展得到汪洋副總理肯定,農村電商代表得到汪副總理親自接見。
一是基礎設施不斷加強。光纖已100%通達到村,移動、電信、聯通等通訊信號已100%覆蓋到戶,完成182個村級綜合信息平臺建設,加載“四務通”用戶近2000戶,為電子商務進村入戶提供了較好基礎。
二是市場主體不斷壯大。全縣電商已達2500多家,近萬人加入電商、微商大軍,農產品網絡銷售年突破10億元,帶動第三方物流發展近億元。秭歸臍橙電商、微商銷售達4.43萬噸、銷售額5.2億元。縣政協委員湯雄創辦的仕外田源食品公司,創新“互聯網+健康食品”的模式,引進風投資金1500萬元,取得“小胡鴨”獨家代理權;屈姑食品、縣政協所聯系的帝元罐頭等公司通過電子商務打通了國內、外兩個市場。帝元年銷售額過7億元的定單。全縣有20多名政協委員己經成為電商領域的行家里手,有不少城鄉居民代表參加政協組織的各類會議受到啟迪后己經成為秭歸電商市場的領軍人物。
三是電商產業帶獲得突破 在各知名電商平臺開設秭歸特色館6個。其中昊銳電子商務公司在“中國惠農網”上打造了“秭歸產業帶”,蘇寧易購中國特色秭歸館已上線。
四是農村物流突破瓶頸。域內10多家物流快遞公司與農村客運公司聯姻發展,并輻射全縣所有的行政村,解決了由鄉鎮到村、由村到鄉鎮“最后一公里”物流“瓶頸”問題。
二、再添措施 著力推進農村電子商務大發展
越有成績越需攻堅,攻堅更需政協跟進。秭歸政協站在市場的前沿,又為秭歸發展電商經濟提出:打造“三個中心”、突出“三大支撐”、實現“三個一樣”的建言獻策。
一是打造三個中心,不斷夯實電商發展基礎。打造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為電商創業者提供及時、對路、優質的政策咨詢、各環節專業培訓及物流快遞等全程系列服務,促進電子商務全程系列服務社會化,形成社會化“電商孵化器”;打造分揀包裝與物流集散中心,進一步解決農產品到鄉進城“最初一公里”和工業品下鄉入戶“最后一公里”的物流“瓶頸”問題。鼓勵物流、郵政、快遞等企業與通村客運公司聯建電商物流配送機制和集散體系,創建物流網站平臺,推進物流快遞業同步延伸至鄉村、覆蓋至所有電商綜合服務站點;打造電子商務發展示范中心。打造一個縣域規模最大、環境最優、功能最全的電商企業集聚區,加強不同產業之間的聯系、協作和配套,拓展園區功能,形成實體產業鏈和電子商務產業鏈。
二是突出三大支撐,確保線上線下全覆蓋。突出硬件支撐,力促光纖戶戶通,打造集“電子村務”、“電子學務”、“電子服務”、“電子商務”于一體的農村綜合信息服務平臺,讓村民足不出戶就可完成各類生活繳費、預約辦事、農產品信息查詢和交易;突出服務支撐,整合經信、供銷、郵政、電信等部門資源,2016年5月份前,全縣實現村級電商網點全覆蓋 。統一選點、統一掛牌、統一功能服務、統一運營管理、統一收費標準、統一業主施工,完成24家鎮、村示范店建設,讓村民足不出戶就可享受和城市人相差無幾的生活服務;突出監管支撐,逐步建立健全與電子商務相匹配的農產品從田間到舌尖的系列標準體系、追溯誠信體系和配套監管體系,重點培育一批從田間到舌尖全程專業化、標準化運營的誠信龍頭電商,鼓勵誠信龍頭電商批零兼營,鼓勵千千萬萬的散戶電商和微商直接從誠信龍頭電商批貨發貨,促進電子商務規范有序良性發展。
三是實現三個一樣,創成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通過各方努力和多措并舉,努力實現電子商務產品購銷城鄉一個樣、物流快遞城鄉一個樣、綜合服務監管城鄉一個樣,盡早創成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要讓春筍成金竹。
(秭歸縣政協 余先達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