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要求人民政協加強履職能力建設,提高議政建言水平,充分發揮作為協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深化改革開放,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明確要求“著力推進履職能力現代化,努力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政協委員是政協的主體,是推進人民政協履職能力現代化建設的核心力量,加強政協委員履職能力現代化建設是人民政協履職能力現代化建設的關鍵。近年來,谷城縣政協堅持從五個方面加強政協委員能力建設,取得了較好效果。
一、在學習中提高委員政治把握能力
重視學習是人民政協的優良傳統,加強學習是提高履職能力的客觀要求和人民政協鞏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礎的重要遵循。谷城縣政協十分重視委員的培訓學習,堅持以學習強素質,以學習增能力。新一屆縣政協產生之初,便組織全縣政協委員進行集中培訓,邀請有關專家對全縣政協委員進行政協理論、提案、社情民意信息等知識培訓。向每位委員下發了由全國政協辦公廳編印的《政協委員手冊》,將省政協召開的政協主席培訓班學習資料編印成冊,發放到每人手中,還邀請老政協委員作履職發言。通過講理論,講事例,生動地講述怎樣當好政協委員,怎樣履行好委員職責;系統闡述“政協是什么”、“政協干什么”、“政協怎么干”等問題,為全縣政協委員履行職能打下政治理論基礎。堅持三種形式相結合,抓好委員日常學習的落實。一是以會代訓,在政協常委會和活動組長會議中安排學習內容,進行集中培訓,再由活動組長召開小組會議,向全體政協委員傳達學習。二是發放資料加強委員自學。縣政協制定年度學習計劃,把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四個全面”戰略部署、政協理論知識等學習重點編發成學習資料,分發到委員手中,由各委員會和活動組督促委員進行自學。三是舉辦委員論壇促學。從2013年開始舉辦委員論壇,為廣大政協委員參政議政搭建新平臺,同時通過論壇檢驗委員的學習情況。先后圍繞河谷組群發展、城鄉一體化發展、美麗谷城建設等議題,讓委員發揮專業優勢各抒已見,展示學習成果。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對每次論壇給予高度評價,充分說明委員學習有實效,履職能力有提升。
二、在協商中提高委員建言獻策能力
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強調,人民政協作為協商民主的重要渠道,需要更多更好地搭建平臺、增加協商密度,讓委員愿講話、敢講話、講實話。提高政協委員建言獻策能力,關鍵是要讓廣大政協委員有處說、能夠說。谷城縣政協采取三項措施,拓寬委員參與民主協商的渠道,讓委員在協商中提高建言獻策能力。一是豐富協商形式。形成了全委會全面協商、常委會專題協商、主席會重點協商、專委會對口協商、活動組界別協商、提案辦理協商六種主要協商形式,通過不同層次、不同側重點的協商,為委員搭建協商平臺。二是增加協商密度。每季度安排一次常委會專題協商,半年開展一次主席會重點協商,每個專委會每季度安排一次對口協商活動,每個活動組(鄉鎮政協聯絡處)每季度安排一次界別協商活動,做到月月有活動,人人能參與。三是改進會議協商形式,擴大協商參與面,提高建言參與度。在全委會協商中,采取大會集中發言和聯組討論發言相結合的形式,圍繞重大議題組織政協委員或委員小組精心調研,形成大會發言材料,在政協全會上集中建言;在聯組討論中,重點圍繞會議報告和講話開展討論發言,與黨政領導進行面對面協商。在每次召開的專題協商性政協常委會上,有計劃地輪流安排10名相關政協委員參加協商。協商中采取主體報告與委員發言相結合,書面發言與討論發言相結合,讓委員充分發表意見,在協商中學習,在協商中提高。扎實開展專委會對口協商和界別小組協商,讓每一位委員都有參與協商的機會,都有發表意見和見解的機會,在協商的過程中提高建言獻策能力。
三、在評議中提高委員民主監督能力
民主監督是政協的一項重要職能,也是委員的一項重要職責。谷城縣政協在加強和改進民主監督工作、提高政協委員民主監督能力中,主要采取三種方式開展評議,讓委員在評議中監督,在評議中提升監督能力。一是在委員視察評議中提高民主監督能力。縣政協各專委會、鄉鎮聯絡處和縣直活動組發揮各自優勢,圍繞民生項目建設、社會事業發展、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美麗鄉村建設等議題,積極開展委員視察活動,通過現場看、現場議、現場評,與有關部門和單位進行溝通協商,共同探討工作改進辦法。政協委員們通過現場視察了解情況、開拓視野,增強監督的針對性。二是在提案辦理評議中提高民主監督能力。近年來,谷城縣政協采取五項措施加強對提案辦理工作的評議督辦。措施一,對往年提案辦理情況進行“回頭看”。組織縣政協常委、部分政協委員、相關部門,并邀請縣委、縣政府領導,一起對部分上年辦結提案進行視察評議,促進提案辦理落到實處。措施二,實行提案辦理公開制度。把交辦提案的內容、辦理單位、辦結時間、辦理結果、委員對辦理工作的意見等在網上公布,接受社會監督和委員評議。措施三,開展重點提案辦理情況跟蹤報道。在縣電視臺開辦專欄,請提案人說明提案的真實要求和辦理意見,辦理單位介紹辦理情況,將現場評和公開評結合起來,提高提案辦理的社會影響。措施四,改進提案辦理答復、征求意見方式。承辦單位不再直接向委員征求意見,委員簽署的意見表由各聯絡處、活動組交政協提案委,解決委員“被滿意”的問題,讓委員敢評、真評。措施五,完善提案辦理督辦評價機制。堅持重點提案與一般提案兼顧,實行全面督辦;堅持集中檢查與跟蹤問效并舉,實行全程督辦;堅持領導主抓與部門協作合力,實行全員督辦。三是在行風政風評議中提高民主監督能力。大力支持委員參加縣委、縣政府和有關部門組織的各種測評會、座談會、政風行風評議等活動。每年選派30至40名政協委員擔任行風監督員,對職能部門進行行風評議;常年選派40余名政協委員擔任部門特邀監督員,監督部門工作,推動作風轉變; 在基層選派了50名政協委員擔任食品安全社會監督員,為保護全縣人民舌尖上的安全盡責出力。委員們在監督評議的過程中既履行了職能、服務了社會,自身也進一步了解了社會,監督能力得到提高。
四、在調查中提高委員研究問題能力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調查研究是政協委員履行職能的一項基本功。政協委員只有通過深入調查,全面掌握“上情”和“下情”,才能把問題找準、研究透,參在點子上,議在關鍵處;協商建言才會言之有理,言之有據,切中要害;反映的社情民意,提交的委員提案才能符合民情、代表民意,提出的建議切實可行。在履職實踐中,谷城縣政協采取三種方式組織委員廣泛開展調查研究,讓委員深入基層、深入實際,在調查中提高委員發現問題、研究問題的能力。一是在專題調查中廣泛邀請政協委員參加,增加委員間相互交流學習和了解政情、民情的機會。縣政協每年都確定4個常委會專題協商議題和6至8個專委會對口協商議題。在組織調查時,一方面根據議題內容邀請相關專業政協委員參加,組成調查組。調查中,又要求被調查單位、部門和鄉鎮中的政協委員參加座談、調查,擴大參與面,讓更多的委員有參與集體調研、集體討論的機會,以調研促學習,以調研促提高,在實踐中提高調查和研究問題的能力。二是發揮界別活動組和鄉鎮政協聯絡處的作用,積極開展小組調查活動,提高委員研究問題的能力。去年以來,全縣各鄉鎮聯絡處和縣直委員活動組重點對清真寺建設、漢江濕地公園建設、基層教學點設立、美麗鄉村創建、鄉村休閑旅游發展、油茶產業發展、山洪災害預防、山區群眾用電、尾礦治理、小微企業融資難等議題開展了調研,每個小組每年組織調研活動在兩次以上。有的以調研報告的形式,有的以面對面協商的方式,向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反映實情,提出建議,使一大批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得到了解決和落實。三是鼓勵委員積極深入基層、深入實際、深入群眾開展調查,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反映社情民意,撰寫提案、意見建議和會議發言,在調查中提高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能力。
五、在活動中提高委員群眾工作能力
聯系群眾、服務群眾、團結群眾是群眾工作的重要內容。谷城縣政協從2012年開始,在全縣政協委員中開展了以“獻良策、獻力量、說實話、做實事,立足本職工作崗位和政協委員崗位建功立業,積極服務和促進谷城科學發展、跨越發展”為主要內容的“雙獻雙實、雙崗建功”主題活動,以活動為載體,提高全縣政協委員聯系群眾、服務群眾、團結群眾的能力,切實為基層和群眾辦實事、做好事。一是發揮專業優勢,積極開展服務下鄉活動,提高服務群眾能力。醫衛界委員成立專家醫療組,深入到縣內紫金、五山、南河等山區鄉鎮開展義診活動,服務群眾1萬多人次,免費發放藥物近20個品種,使山區貧困患者、老年人等弱勢群體不出遠門免費享受到醫療服務。農業活動組開展送農技下鄉活動,免費發放農業、林業生產技術、政策資料,提供技術指導服務,把農技培訓搬到田邊地頭,服務群眾上萬人。宣教科衛界委員組織開展送戲下鄉、送電影下鄉活動,豐富農村文化生活,足跡遍及全縣10個鄉鎮等。通過這些下鄉活動,既服務了群眾,又鍛煉了委員。二是扎實開展巡訪問事活動,當好民情信息員,了解群眾所思所想所盼,幫助化解矛盾,力所能及地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提高委員聯系群眾的能力。僅去年以來,全縣政協委員累計走訪群眾18600多人次,收集意見建議650余條,并通過各種形式向黨委、政府反映; 解決落實具體問題130余件,化解重大矛盾糾紛47起。三是切實開展各類捐助、結對幫扶活動,為基層和群眾辦實事,以實際行動溫暖群眾、團結群眾。有的捐助生產、生活物資,有的捐助書籍等精神食糧,有的捐獻資金引進項目等,力所能及地扶貧幫困。2012年以來,全縣政協委員每年以各種形式捐助的物資和現金都在100萬元以上。如縣政協委員、五山鎮民營企業家肖娟,主動聯系包點熊崗村,幫助該村協調、籌集資金10萬余元,使村“五務合一”活動中心建設順利達標。紫金鎮民營企業家委員任洪濤,先后捐獻價值20余萬元的路燈60盞,幫助家鄉建設新農村;捐資80余萬元幫助紫金鎮官坊小學建設塑膠運動場,進行校園綠化亮化,改善學校環境和辦學條件等。委員主題實踐活動為全縣政協委員搭建了開展群眾工作的新平,通過實踐活動的開展,真正讓群眾得到了實惠,讓委員聯系群眾、服務群眾、團結群眾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谷城縣政協研究室主任 黃剛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