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XX因故不能參加會議但履行正規請假手續10分,提交立案提案2件60分……”“楊XX參加3次培訓活動30分,反映社情民意信息1件10分,提交4件立案提案120分、1件優秀提案加10分……”
12月25日,在十堰市鄖陽區政協召開的十四屆二次會議上,一張“鄖陽區政協委員2017年度履職積分一覽表”,公開擺放在區“四大家”領導和與會委員案前,現場對全區20個活動組、245名委員的積分結果進行了通報;會議同時對4個先進活動組、20名年度“優秀委員”進行了表彰;在此之前18日召開的四次常委會會議上,該區還協商通過了12名委員任免(調整)有關事項。
“政協委員是一份榮譽,更是一份責任。”對此“辣味”十足的策略,區政協主席焦宗坦言相告。推動委員履職的各項制度不能只寫在紙上,必須以十九大后習近平總書記對整治“四風”問題的指示精神為綱要,以政協常委會制定的各項制度為剛性原則,通過真槍實彈的抓實落實兌現,來激發全體委員主動履職的內生動力,以此杜絕“掛名委員”現象,使委員時刻牢記身份,爭做有定力、有作為、有擔當、有責任的政協委員。
為規范、強化委員履職與管理,新一屆鄖陽區政協出臺了《鄖陽區政協委員履行職責管理辦法(試行)》、《政協鄖陽區委員會委員履職積分管理辦法(試行)》,建立了《委員履職臺賬》,對委員參加會議、學習培訓、提交提案、反映社情民意等四個方面情況作出細化規定,要求委員提交提案1件,未予立案的不予計分,被列為重點提案的每件加10分;反映1件社情民意信息,按照被上級政協采用的級別予以獎勵遞增加分;每年至少參加1次集中學習培訓等,以此推動政協工作的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建設。
為提升委員素質搭建委員履職的有效載體,該區政協先后組織委員參加國家、省、市、區履職大培訓達315人次。創新開展了主席成員聯系活動組、常委聯系委員,組織委員進鄉村、進社區,爭當優秀委員、先進活動組,創一流機關與業績的“四雙”活動,有效提升了全區政協委員的履職熱情 。一年來,全區政協各活動組、委員先后幫扶困難群眾147戶,辦實事1180件(次),消化問題760多個,督辦提案131多件,募集的232.85萬元愛心資金使691名困難生圓了大學夢。反饋社情民意信息28條,34篇調研報告都先后報區委、區政府領導及相關單位參閱,有的建議已被黨政領導簽批落實。
“對‘履職任性’的委員,堅決實行‘亮黃牌’。”鄖陽區政協副主席王玉林介紹,此次委員履職積分結果還將在區內新聞媒體上進行公布,對年度或任期內未完成履職任務的委員,視其情節可采取書面提醒或約談。對任期內多次無故不參加政協常委會會議和全體會議的常委、委員,將按有關程序撤銷其政協常委、委員資格。
(十堰市鄖陽區政協 陳新才 王賢文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