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查看農業受災情況

查看中華現代農業園受災情況

現場辦公:研究金融支持生產自救

現場辦公:研究金融支持生產自救 (2)

現場辦公:研究金融支持生產自救 (3)

現場辦公:研究金融支持生產自救 (4)
在今年的特大洪災中,紅安縣新型農業市場主體損失特別嚴重,據初步統計,僅帶有精準脫貧包保任務的受災市場主體就在279個(帶動精準扶貧對象4495戶),損失共計10668.5萬元,直接影響了包保的精準扶貧對象脫貧。
省政協抗災救災工作組先后實地考察調研了12個新型農業市場主體的受災情況和生產自救情況,一方面教育引導受災市場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精神,不等不靠,積極主動搶種補種,努力減少損失;一方面協調解決部分現代農業市場主體在生產自救和災后重建過程中遇到的融資難、用工難和缺乏技術指導等問題。如杏花鄉瑞灃生態種植養殖農業合作社在今年的特大洪災中,300畝小龍蝦養殖池被毀,260畝中藥材絕收,共損失400多萬元,急需資金開展生產自救。
工作組了解到這一情況后,與黃岡市政協駐杏花鄉工作組一起積極聯系有關金融機構提供貸款,支持瑞灃種植養殖農業合作社開展生產自救。8月21日,工作組又現場辦公,請紅安縣金融工作局副局長袁波、縣郵政儲蓄銀行副行長張紅勇一起深入田間地頭,實地考察調研瑞灃種植養殖農業合作社災害損失情況,現場研究落實貸款措施,目前,該合作社200有萬元的貸款申請正在審核辦理之中。省政協副秘書長、工作組組長姚永寧要求全縣金融機構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抗災救災的要求,優化服務,對生產自救和災后重建項目特事特辦,建立審批綠色通道,簡化程序,提高效率,以實際行動支持生產自救。
(省政協抗災救災工作組 張屹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