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石鼓嶺水庫大壩脫坡除險工程
查看張家灣河堤修復工程
檢查受損公路設施修復情況
8月24日上午約11點,省政協(xié)辦公廳抗災救災工作組一行頂著烈日,來到紅安縣七里坪鎮(zhèn)倒水河張家灣水毀河岸修復工地,聽取修復工程進展情況。工程施工負責人吳建軍說,7月1日那場特大洪水,該河岸由于河水激烈沖刷,崩塌1000多米,嚴重威脅著10米開外的紅四方面軍指揮部遺址、列寧小學遺址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和數(shù)棟居民樓的安全。洪水過后,縣水利部門不等不靠,在資金還沒有落實的情況下,迅速開展了水利設施的恢復重建, 7月下旬以來,冒著高溫酷暑對倒水河城區(qū)段、七里坪段、灄水華家河段、舉水永佳河段等多處水毀河堤進行修復。截止目前,全縣水毀水利工程設施恢復重建已完成60%,倒水七里坪張家灣段水毀河岸修復工程已完成三分之一的工程量,預計10月中旬可完工。
工作組從7月28日進駐紅安后,將考察指導水利水毀工程設施作為工作重點,先后實地考察了石鼓嶺水庫大壩脫坡等20多處水毀河道、橋梁、溝渠、塘堰等,聽取了縣水利局黨組成員、縣防辦副主任彭雙林關于全縣水利工程受損情況和災后重建工作情況。彭雙林介紹說,今年的特大洪災造成全縣中小型水庫、塘堰、民堤、水閘、泵站、溝渠、河道、渠道、農(nóng)村安全飲水等水利基礎設施損毀3201處,直接經(jīng)濟損失達1.9億元。
工作組要求高度重視水毀水利工程和基礎設施的恢復重建工作。一是要加強責任制,把恢復重建方案項目化,明確責任人、制定時間表、路線圖,實行清單管理。二是高起點、高標準編制重建規(guī)劃,重點工程設防標準應提高至50年一遇甚至百年一遇;要加強工程質(zhì)量管理,以對災區(qū)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將重建工程建成精品。三是應急與謀遠相結(jié)合,加強倒水、灄水、舉水三大河流域治理,加強水土保持。四是化災為機,搶抓災后重建的政策機遇,認真查找分析水利建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和短板,在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中小河流域治理、市政防澇設施建設等方面,積極謀劃、爭取項目。
(省政協(xié)辦公廳抗災救災工作組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