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有很多游客來玩,對侗族文化和建筑很感興趣,我們覺得創A級景區很有必要。”
“吃和住是短板,要想辦法解決。”
......
初夏時節,宣恩縣曉關侗族鄉野椒園侗寨,青山如黛,流水潺潺,鱗次櫛比的侗族民居掩映其間,在其中一戶居民寬敞的院壩里,30余人圍坐一圈,就野椒園A級景區創建熱烈討論著。
野椒園侗寨位于曉關侗族鄉野椒園村,被譽為“人間秘境”“武陵第一古侗寨”。近年來,隨著野椒園景區建設不斷完善,大批游客慕名而來,年接待游客已突破5萬人次。趁著鄉村旅游的火熱,鄉里、村里希望將野椒園創建成國家3A級旅游景區,讓寨子里的老百姓在家門口吃上“旅游飯”。但在創建過程中,產業發展滯后、餐飲住宿受限、文旅融合不深、接待能力有限等問題接踵而至,與創建標準還存在一些差距。
為凝聚各方合力,補齊短板,助力景區創建,5月22日,宣恩縣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功能型黨支部聯合曉關侗族鄉政協活動組開展“黨徽閃耀·院壩協商”活動。
“景區標識、標牌缺少,也不醒目,能不能多增加一些文化標識,創造打卡點。”寨子里的老黨員楊繼練提出。
“侗族大歌很有特色,村里會唱歌的不少,希望能挖掘、培養一批,成立穩定的展演隊伍。”
“景區創建初見成效、前景可期,我大力支持、積極參與。”
......
黨員、群眾你一言我一語,既肯定景區創建的成效,也道出各自的想法和建議。
“人社、民宗、工會等部門可以聯合,在人員招聘、文化人才培訓、講解員培育等方面給予支持。”黨員委員劉耀在認真聆聽后率先建言。
曉關侗族鄉政協活動組組長龔傳華接過話茬:“要打造有文化、有故事的景區。”他建議,彰顯地域特色、民族特色,挖掘和弘揚優秀民族文化,打造優質文化產品,做好“旅游+民族團結”文章。
“建議加強市場主體的培育,借助枇杷園、茶園、露營基地、侗族建筑群等現有資源,完善吃、住、游、娛、購業態,豐富游客體驗感,提升景區承載力和吸引力。”
“建議文旅、農業、媒體等各部門各行業加大助力,如加強枇杷園、茶園的管理,開發旅游產品,提升農產品附加值,同時發揮官方媒體和自媒體優勢加強宣傳推介。”
......
委員們各抒已見,紛紛提建議,出“點子”。
“各盡其力、形成合力,推動相關政策落實!”到會的縣直相關部門負責人一一回應,表示將從項目爭取、政策傾斜、人才保障、產業發展等方面對野椒園A級景區創建給予全力支持。
“一群人、一條心!在大家的支持下,我們創建專班有信心、有決心,團結帶領老百姓一起將A級景區創建成功。”曉關侗族鄉黨委書記謝迭勝現場表態。
“這次活動是宣恩縣政協‘黨徽閃耀·院壩協商’在野椒園村的有效落地。”縣政協黨組書記、主席周志斌表示,今年以來,宣恩縣堅持將黨建引領貫穿“一線協商”全過程,推行“黨建+院壩協商”路徑。為此,縣政協已建立由專委會主任任書記的專委會功能型黨支部7個,由鄉鎮黨委副書記任組長的鄉鎮政協活動組9個,由黨員委員為政治指導員的委員工作室16個,并制定了《政協宣恩縣委員會黨建與履職深度融合“黨徽閃耀·院壩協商”工作方案》,明確了每個鄉(鎮)確定1個以上村(社區)示范點的工作任務,采取“專委會功能型黨支部+鄉鎮政協活動組+委員工作室”模式,聚焦黨建引領、產業發展、鄉風文明、環境優美、功能配套等組織“院壩協商”,助力美麗鄉村建設和基層社會治理。
(宣恩縣政協 袁小萌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