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一区在线_亚洲精选一区二区_精品国产电影一区二区_久久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三区

首頁 >重要會議 >常委會會議 > 省政協十三屆常委會第九次會議

改革之力強“支點” 開放之為塑“新姿”
——湖北省政協常委會會議圍繞加快打造內陸改革開放高地協商議政

2025-07-17 09:47:59   來源:人民政協報   作者:毛麗萍 鄭軒  
字體大?。骸?a href="javascript:;" class="font01">大

2024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湖北時強調,湖北要在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高水平開放上勇于探索,堅持對內對外開放并重,打造內陸開放高地。湖北省委、省政府系統重塑湖北對內對外開放格局,實施五大行動、打造五大高地,以更大力度、更實舉措加快推進開放支點建設。牢記“國之大者”、錨定省之要事,今年以來,湖北省政協堅決扛牢政治責任,聚焦加快打造內陸地區改革開放高地進行深入調研、協商議政,為加快建成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戰略支點凝心聚力、獻計出力。


2025年7月,長江之畔的武漢陽邏港鐵水聯運二期碼頭一派繁忙景象,高聳的岸橋將一個個集裝箱精準吊裝到無人集卡上。這些集裝箱,有來自重慶、上海的,還有的來自遠洋的日本、韓國的,它們沿著專用通道轉運至不遠處的鐵路堆場,轉乘火車駛向全國乃至中亞、歐洲腹地。


盛夏時節,東湖之濱萬物蔥蘢。7月10日,湖北省政協召開十三屆九次常委會會議,48篇調研成果匯聚眾智為加快打造內陸地區改革開放高地議政建言。


2025年7月11日,十三屆常委會議第九次會議閉幕會.jpg


站在經濟規模穩居全國第七的新起點上,湖北如何以奮勇爭先的昂揚姿態,在新時代改革開放的壯闊征程中譜寫新篇,需要齊心協力答好“改革開放”這一時代命題。


為此,湖北省委副書記、省長李殿勛到會聽取發言并講話。他強調,要準確把握我國發展所處的新的歷史方位,特別是社會主要矛盾、總體供需格局、要素保障條件、底層增長邏輯與國際競爭環境所發生的復雜深刻變化,清醒認識當前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主要風險挑戰,在統籌做好穩增長、防風險、保民生各項工作的基礎上,堅持依靠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加速重構新的發展模式和增長動力,努力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破冰:制度創新激活一池春水


“湖北的改革開放,必須從最難啃的硬骨頭下手,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边@是與會委員們的共識。


當前,湖北堅持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今年上半年從深入實施國資國企改革、大力推進投資體制改革、推動金融體制改革和金融服務創新,到深化財政零基預算改革和著力優化營商環境,改革舉措和制度型開放創新成果不斷涌現。


委員們建議,要聚焦市場、投資、產業、貿易、金融、創新等重點領域,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四梁八柱”,以關鍵環節改革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激發各類企業活力。完善重點產業鏈發展體制機制,開展“首位產業”培育工程。


營商環境是改革開放的“晴雨表”。湖北深入實施“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連續三年每年降低企業成本1000億元以上,全國工商聯“萬家民企評營商環境”湖北三年三進位、進入全國第一方陣。委員們認為,“高效辦成一件事”不僅是一句口號,更要落實政務、產業、創新、開放、法治“五大生態”建設,要以幫助企業渡難關、越障礙、拓新路為標準,優化營商環境考核指標體系,讓“鄂匯辦”蝶變為全國數字化政務標桿。


金融活水如何精準澆灌賦能改革?今年以來,湖北給出了創新答案。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已發放科技型企業知識價值信用貸款、中小企業商業價值信用貸款、“兩農”信用價值貸款共計571億元。委員們對此高度認可,并建議以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協同發力,形成“股權融資﹢債權支持﹢保險護航﹢上市培育”的全鏈條服務體系。值得注意的是,全國碳市場和碳金融中心建設在湖北已初步形成一定規模,要加快綠色金融引領雙碳轉型,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碳市場和碳金融中心。


突圍:科技創新鍛造產業硬實力


在武漢“中國車谷”,一輛輛智能網聯汽車駛下生產線;在“世界光谷”,光電子產業深度嵌入全球產業鏈。委員們調研發現,湖北已形成“51020”現代化產業體系新格局,數字經濟、綠色低碳、生命健康等新業態蓬勃發展,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未來產業布局已落子如飛。湖北制造的競爭力,正從傳統優勢向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延伸。


委員們建議,做強優勢產業“主心骨”,推動光電子、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等戰略產業深度嵌入全球產業鏈,著力打造“世界光谷”“中國車谷”。


前瞻布局未來產業“國際通道”,圍繞智能網聯汽車、新能源船舶、類腦智能、空天信息、生物制造、新型儲能、6G通信等前沿方向,依托光谷科技創新大走廊、武漢未來科技城等平臺,系統構建“技術攻關—成果孵化—場景示范—市場拓展”全鏈條生態,推動“技術﹢數據﹢解決方案”一體化出海,打造面向全球的未來產業增長極。


委員們認為,龍頭企業是產業生態的“領頭雁”。要落實湖北實施外貿龍頭育強計劃,支持龍頭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建設環大學創新經濟帶。


聯通:樞紐平臺重塑開放新格局


凌晨的鄂州花湖機場,貨運航班起降繁忙。由武漢天河機場和鄂州花湖機場組成的空中“雙樞紐”引擎轟鳴,奏響了內陸開放的最強音。中歐班列(武漢)華中區域集結中心建設如火如荼,長江黃金水道上,武漢港、荊州港正崛起為大宗商品資源配置樞紐。不靠海、不沿邊的內陸湖北,正以“重構開放通道、重塑物流體系、提升開放平臺、優化開放政策與創新開放服務”,更好服務全國統一大市場和融入世界經濟大循環。


委員們認為,要圍繞發揮湖北“九州通衢”區位優勢,統籌“水鐵公空網”,主動對接長三角、粵港澳、成渝、西部陸海新通道等區域,推進樞紐“國際化”“標準化”“集成化”。


“做強‘雙樞紐’,要著力推進路網暢聯、監管互認、資源共享,互為引流。”


“加快中歐班列(武漢)華中區域集結中心建設,將運輸通道升級為‘經貿生態’。”


“聯合湖南、江西開行‘中歐班列﹢’特色專列創新模式,共享三省80%的歐洲返程貨源,切實提高重箱率。”


“以機制重構破解多式聯運‘軟梗阻’,成立省級多式聯運管委會,賦予項目審批‘一窗受理’權限;以樞紐集成突破‘硬阻隔’,打造‘武漢—鄂州’超級聯運樞紐。加快推進‘水鐵公空’不同運輸方式的電子運單、聯運裝備、裝載工具、信息平臺等的標準化改革和應用,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一單制’‘一箱制’?!?/span>


面對湖北“缺頂尖平臺”的痛點,委員們呼吁搶抓國家新一輪開放布局機遇,申報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先進制造業集聚中心、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物流樞紐中心等國家級平臺落戶湖北。整合自貿區、綜保區功能,發揮香港窗口作用,并培育漢口北等內外貿一體化經營主體。


如何提升開放型經濟樞紐平臺的能級和效能?委員們建議,要加快實施湖北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促進武漢、襄陽、宜昌三個片區協同推進改革試點,指導各綜保區圍繞功能定位、招引龍頭外貿企業集聚,強化開發區開放型經濟導向,健全完善國際貿易數字化平臺功能,為企業出口出海提供一站式服務。


協同:區域聯動構建開放共同體


從長江經濟帶到“一帶一路”,從中部崛起到“中三角”協同,湖北的開放視野不斷拓寬。增強區域協同開放,服務國家戰略大局,也是湖北推進高水平改革開放的應有之義。


委員們建議,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戰略,加強同有關國家和省際間合作,以重點經貿產業園區為合作平臺,策劃建設一批有特色、有影響的合作項目,逐步形成區域之間合作新格局,帶動開放型經濟的整體躍升。全面融入中部崛起戰略,要加強與中部地區趨同性產業跨區域合作,提升重點產業配套能力和綜合競爭力。


建議組建湘贛鄂“中三角”科技創新聯盟,匯聚三地英才,組建“硬科技要素池”,共享創新資源。


推進漢襄宜“金三角”創新協同,形成“研發在武漢、轉化在襄宜、產業在全省”的協同創新格局。深化長江中游城市群數據要素合作,加速融入國家算力布局,加速湖北融入數字經濟國家戰略。


對此,李殿勛與大家交流說:“更大力度推進協同式創新,要以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為牽引,統籌推進產學研協同創新、國內外合作創新、線上線下開源創新,以及軍民融合、實數融合、科技與金融融合?!?/span>


李殿勛聽取委員發言后說,打造內陸地區改革開放高地,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北重要講話精神的重點舉措,也是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區崛起重要戰略支點的關鍵支撐。省政協圍繞這一主題開展專題協商,抓住了湖北經濟轉型升級與社會治理變革的要害,意義重大、十分必要。各位委員的發言站位高端、思維前瞻,體現了深厚的專業素養和強烈的責任擔當,省政府將認真研究、充分吸納。


“改革開放是湖北必須答好的時代命題?!笔≌f主席孫偉在會議閉幕總結時強調,要在學深悟透做實上下狠功夫,胸懷“國之大者”、錨定省之要事,充分發揮政協專門協商機構作用,積極助力擴大高標準制度型開放、提升開放樞紐功能、培育開放型產業體系、推進內外貿一體化發展、優化營商環境等,加快打造內陸地區改革開放高地,為支點建設提供堅實支撐。


大江奔流,千帆競發。湖北改革開放的新畫卷,正在中部地區崛起的壯闊征程中徐徐展開。從制度創新到產業突圍,從樞紐建設到區域協同,湖北正以敢為人先的勇氣和久久為功的定力,書寫新時代內陸地區改革開放的精彩答卷。


﹥﹥﹥委員發言摘登


湖北省政協副主席、農工黨湖北省委會主委楊玉華:

以思想破冰激發開放活力,培育體制機制新優勢,打造營商環境新標桿;以產業升級夯實開放根基,推動傳統產業“鏈式改造”,培育新興產業“出海梯隊”,前瞻布局未來產業“國際通道”;以樞紐提能拓展開放空間,推進樞紐“國際化”“標準化”“集成化”;以平臺增效提升開放能級,優化整合各類平臺功能,持續提升平臺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湖北省政協常委、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二級教授鄒薇:

突出經濟體制改革這個重點,協同推進集成式改革,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打造開放層次更高、輻射作用更強的改革開放高地。以改革促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深化科技人才體制改革,增強協同式創新的策源力,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擦亮一流營商環境新名片,深化貿易流通體制改革,打造內外貿一體化發展新樣本。


湖北省政協常委、農工黨湖北省委會副主委劉劍峰:

堅持對內對外開放并重,打造內陸開放高地,系統提升開放樞紐功能,強化樞紐經濟開放輻射力,湖北要加速設施互通,構建高效物流網絡體系,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深化標準對接,促進多式聯運無縫銜接,引領互聯互通新格局;推進制度融合,提升通關便利化水平,打造制度型開放新高地。


湖北省政協委員、省商務廳一級巡視員陳華榮:

湖北省外貿依存度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主要來自外部挑戰帶來預期不穩,主導產業外向度偏低,外向型主體規模偏小。建議培育壯大經營主體,著力提升“51020”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外向度;加快培育外貿新動能,支持鄂州等市州用好國家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全面提升平臺能級,招商引資引貿兩手抓,持續優化貿易環境,護航企業高質量發展。


湖北省政協常委、致公黨湖北省委會副主委黃翠:

低空經濟作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其與無人機物流、通用航空、智慧城市等領域的深度融合,有望為內陸地區開辟新的改革開放增長極。建議聯動武鄂黃黃及周邊航空產業相關城市,加速低空產業鏈強鏈補鏈,深化低空技術應用,拓展多元化場景,加速推進北斗衛星導航與車聯網技術在低空飛行領域的融合應用,構建高精度導航與高速通信體系,賦能低空經濟規模化發展。


湖北省政協委員、民進湖北省委會監督委員會副主任徐映梅:

湖北自貿片區(武漢、襄陽、宜昌)需以差異化、協同化、國際化為導向,在金融開放、貿易數字化、區域協同、規則對接等領域補短板、強特色。通過復制上?!叭湕l創新”經驗,結合湖北“九省通衢”區位優勢和“光芯屏端網”產業基礎,打造內陸開放型經濟新高地,最終實現從“政策跟隨”到“制度引領”的跨越。


湖北省政協常委、湖北工業大學黨委書記彭育園:

湖北要展現“科教大省挑大梁”的責任擔當,以高水平開放加快推動國際科教合作,把科教優勢轉化為支點建設的持續動能。建議聚焦人才雙循環的“陽光”,優化科教人才流動與激勵政策;立足高能級平臺的“土壤”,打造國際科創走廊;著力創新生態的“空氣”,破除制度壁壘,營造開放包容氛圍;圍繞創新服務的“水分”,強化成果國際轉化服務。


全國政協委員、湖北省政協常委、武漢市政協主席楊智:

進入新時代,武漢理應在內陸改革開放高地建設上走在前、作表率。建議強化樞紐鏈接功能,形成航運樞紐、臨港物流、臨港制造、多式聯運基地等要素集聚的樞紐功能核心區;強化平臺載體功能,強化交往交流功能,加強產業鏈供應鏈國際合作,優化開放環境,促進口岸通關便利化,建設包容有序、海納百川的內陸開放高地。


記者手記


改革開放永遠在路上


不沿邊、不靠海的湖北,正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強化支點意識、爭先意識,抬升發展標桿,奮力打造新時代“九州通衢、九州通商、九州通融”的開放支點。


“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在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北重要講話精神的過程中,湖北省政協常委會組成人員通過本次議政性常委會會議的調研協商,再次得到深刻的思想洗禮和學習提升。


為高質量開好本次會議,湖北省委書記王忠林親自審定會議方案,省長李殿勛精心點題并到會講話,充分彰顯了省委、省政府對政協協商議政工作的高度重視。


從前期扎實的理論學習,到調研報告數十次打磨完善;從省政協主席孫偉帶隊深入一線調研,到界別委員多層次調研,委員們以學習破除思想藩籬,用腳步丈量思路視野,最終形成高質量的建言成果,獲得省委副書記、省長李殿勛的高度肯定。省長的講話更為委員準確把握形勢、明確履職重點提供了有力指導。


改革開放永無止境。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湖北已吹響了奮進新征程的行動號角,正以建設內陸開放高地為目標,加快建成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戰略支點,在服務國家戰略大局中展現湖北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