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省政協委員,省各民主黨派、工商聯、有關人民團體,省政協各專門委員會:
政協湖北省委員會十一屆五次會議預計于2017年1月在武漢舉行。會議期間將安排大會發言和聯組發言。為組織好本次會議的大會(聯組)發言,使發言材料既有一定數量,更有較高質量,請你們加強調查研究,提前做好材料準備工作。會議期間,我們擬將發言材料編印成冊,印發全體委員和有關方面。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1. 發言材料的內容應體現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貫徹落實中共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圍繞全省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和人民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努力為推進我省“建成支點、走在前列”進程和加快“五個湖北”建設建言獻策。
2. 發言材料選題要有針對性、時效性,內容要有觀點、有分析、有建議,引用資料和數據要準確,并注明出處。行文要直入主題、言簡意賅,語言生動、有感染力,不講套話、空話、假話。
3. 大會發言材料分為口頭發言和書面發言。每份口頭發言材料不超過1500字,每份書面發言材料不超過3000字。寫明聯系人和聯系電話(手機)。
4. 發言材料可以以黨派、團體、界別、專門委員會、委員個人或委員聯名的名義署名。
5. 以黨派、團體、界別、專門委員會名義及有意口頭發言的委員提交大會材料,請將材料(含電子文本)于2016年12月15日前寄送省政協辦公廳聯絡處。委員個人發言材料的最后截止日期為大會開幕的前一天晚上8:00。寄送部門: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洪山路85號省政協辦公廳聯絡處,郵編:430071,聯系人:田劍,聯系電話:027-87125617、13886122258,郵箱:2693044100@qq.com。
1.凡被安排為大會(聯組)口頭發言的委員,大會發言組將提前通知發言人作好準備。每位委員發言時間不超過7分鐘。
附件:《省政協十一屆五次會議大會(聯組)發言材料參考選題》
政協湖北省委員會辦公廳
2016年11月18日
附件
省政協十一屆五次會議
大會(聯組)發言材料參考選題
( 2016年11月)
為做好省政協十一屆五次大會(聯組)發言工作,大會發言組根據黨委、政府相關部門提供的選題,整理匯總形成涉及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個方面共100個參考選題或方向,供委員撰寫大會(聯組)發言材料時參考,委員也可以結合工作實際撰寫大會發言材料。
一、 經濟建設
1.完善我省發展戰略,統籌區域協調發展。
2.關于長江經濟帶建設。
3.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化解產能過剩。
4.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打贏去產能、去杠桿、去庫存、降成本、補短板的攻堅戰。
5.進一步推進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把科教優勢轉化為創新優勢。
6.加快武漢國家中心城市建設。
7.城鄉一體化建設。
8.培育新動能,加快發展新經濟。
9.提質增效,加快推進產業轉型升級。
10.推進我省自貿區建設,構筑內陸開放新高地。
11.以武漢市為核心,深入推動金融服務業創新發展。
12.整合涉農資金,支持縣域經濟發展。
13.加快發展農村集體經濟。
14.推進農村“三產融合”發展。
15.加快推進我省智能制造。
16.推動湖北民營經濟再創新輝煌。
17.探索開發區管理體制機制改革,促進開發區創新轉型發展。
18.發展裝配式建筑,加快推進我省建筑產業現代化。
19.打通縣市及以下基層改革最后一公里,推進中央重大改革舉措落地生效。
20.積極推進農村“三權分置”改革。
21.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
22.積極推進省級空間性規劃“多規合一”試點。
23.穩步推進易地扶貧搬遷。
24.關于產業扶貧脫貧。
25.大力發展扶貧小額信貸。
二、政治建設
26.關于協商民主制度建設。
27.優化政務服務,營造一流創新創業環境。
28.如何推進政協民主監督。
29.關于從嚴治黨。
30.在全面從嚴治黨背景下建立健全干部容錯糾錯機制。
31.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
32.司法執行難問題。
33.推進我省司法體制改革。
34.深入開展法治創建活動,全面推進依法治省。
35.關于公益訴訟試點。
36.推進兩法(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工作。
37.發揮檢察職能服務非公經濟發展。
三、社會建設
38.關于建設法治湖北。
39.關于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
40.如何充分發揮社會組織的作用。
41.如何更好地維護司法公正。
42.引導湖北志愿服務健康有序發展。
43.建立立體化、信息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提升平安湖北建設水平。
44.科學配置湖北公共衛生資源。
45.切實發揮湖北社會科學研究智庫優勢和作用。
46.去產能過程中職工安置。
47.困難職工的解困脫困。
48.加強城鄉青年電商創業人才培養。
49.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
50.加強網絡空間監管,凈化網絡環境。
51.全面放開二孩政策對女性平等就業的影響。
52.將性別預算納入公共財政預算。
53.解決制約鄉鎮(街道)婦聯組織作用發揮的重難點問題。
54.關于農村“三留守”(留守老人、留守婦女、留守兒童)權益保護。
55.推進“三社(社區、社會組織、社會工作專業人才)聯動”工作。
56.在健康產業發展中加強輔助器具推廣和適配服務。
57.兜底保障殘疾人基本民生。
58.大力促進城鄉殘疾人及其家庭就業增收。
59.規范治理校外培訓機構。
60.助推學前教育協調發展。
61.居住證制度下的隨遷子女入學問題。
62.做好失能半失能農村五保照料護理工作,提升救助供養服務水平。
63.整合改造閑置社會資源發展養老服務。
64.推進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和“醫養結合”管理服務工作。
65.規范我省高速公路服務區管理。
66.規范我省水上交通安全管理。
67.如何解決城市交通擁堵問題。
68.推進健康管理服務。
69.我省食品藥品監管體制改革。
70.小餐飲綜合治理。
71.網絡食品銷售監管。
四、文化建設
72.把文化產業打造為湖北的支柱產業。
73.加大文化領域供給側改革力度,促進城鄉居民文化消費。
74.積極對接“一帶一路”戰略,加快湖北文化“走出去”進程。
75.切實加快和完善我省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
76.振興萬里茶道,打響湖北茶葉品牌。
77.推進戲曲進校園。
78.民眾的文化民生與文化權益。
79.廣泛開展科普活動,提高全民科學素養。
80.深入挖掘文化旅游資源,推進我省文化旅游產業發展。
81.加強我省旅游景點歷史文化內涵的挖掘與開發。
82.少數民族地區公共文化服務。
83.充分利用博物館美術館等公共文化服務資源,切實發揮其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公共教育職能。
84.扶持我省民辦博物館的建設與發展。
85.關于文藝評獎制度創新與規范。
86.加大公共健身設施建設力度,推進全民健身運動。
五、生態文明建設
87.加快推進我省綠色發展。
88.持續推進兩江(長江、漢江)體系污染源綜合治理。
89.關于做好“98+”洪水后江河湖泊治理工作。
90.加強社會環境監測機構監管,建立多部門協同配合的環境監測市場監管機制。
91.關于生態補償機制問題。
92.加大環境犯罪打擊力度。
93.關于美麗村灣建設。
94.進一步加強大氣污染防治工作,促進環境空氣質量改善。
95.關于碳排放交易問題。
96.全面強化水資源配置,促進水環境質量改善。
97.加強農村水資源保護。
98.推進鄉鎮污水處理全覆蓋。
99.關于推進地下綜合管廊和海綿城市建設。
100.自然保護區的建設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