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組織在現代社會治理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而青年社會組織作為社會組織的主要組成部分,在弘揚公益理念、幫扶困境青少年、擴大青年就業創業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以武漢市青年社會組織為例,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青年社會組織主動承擔責任,有序參與疫情防控工作,為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青年社會組織發展蓬勃,政府支持力度有待加強
截至2019年12月31日,武漢市共有依法登記的社會組織6251家,其中社會團體2078家、民辦非企業單位4159家和基金會14家。而依法登記的市一級青年社會組織有8家,其中社會團體6家、民辦非企業單位1家和基金會1家,市區兩級共青團聯系的青年社會組織約500余家,位居全省第一,隨著經濟社會的進步發展,武漢市涌現出一批初具規模、運行良好、社會影響大的青年社會組織。
但調研中也發現,由于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社會公眾認知程度以及青年社會組織自身能力的制約,在疫情期間暴露出青年社會組織存在數量較少、品牌服務項目不多、影響力不大等相關問題。
一、扶持培育的有效性不足。在大學生就業創業扶持政策中,未將大學生從事社會組織創業納入政策享受范圍內,本次疫情期間武漢出臺21條政策支持中小企業經營發展,而未出臺扶持社會組織發展的相關政策,這種導向不利于引導大學生從事公益創業。
二、缺少辦公場地及活動場所。根據調研情況來看,在武漢市青年社會組織中,只有少部分青年社會組織辦公場所是由政府部門免費提供,絕大多數青年社會組織辦公場所屬于租賃,甚至有部分青年社會組織居家辦公。根據大多數青年社會組織反映,長期租賃辦公場所造成運營成本較高,導致青年社會組織生存現狀堪憂。
三、政府購買服務參與度不夠。購買青年社會組織服務主要集中在群團組織、民政及部分街道,同時購買青年社會組織服務的范圍較小,往往被限制在青少年托管、創業就業、相親交友和社工崗位等公益項目;配套政策制度不健全,政府購買青年社會組織服務的經費額度一般不高,大部分政府購買服務項目忽略了工作人員勞務費用,致使導致青年社會組織參與政府購買熱情度不高;大多數青年社會組織開展公益活動時,活動經費籌集難。
四、專業的人才不夠穩定。青年社會組織管理人員專業化程度不高,進而致使青年社會組織在資源協調、活動管理以及籌資等方面能力不足。青年社會組織的人才保障和激勵制度不夠完善,迫使青年社會組織從業人員的工資福利待遇普遍較低,導致人員穩定性較差;社會民眾普遍對青年社會組織認可度不高,造成青年社會組織從業人員社會認可度較低、職業生涯發展空間受限。
多管齊下,讓青年社會組織更好發展
為促進青年社會組織發展,筆者建議:
加強完善相關扶持政策。建議政府部門在出臺相關扶持政策時,將大學生從事社會組織創業納入政策享受范圍內,實行一視同仁的扶持政策。出臺社會組織稅收減免的相關利好政策,進一步調動社會各界力量向青年社會組織積極捐贈。
支持多渠道籌集辦公地。建議政府部門利用閑置國有資產建設青年社會組織孵化基地,免費向青年社會組織提供辦公場所和活動場地。鼓勵社會資本力量興辦青年社會組織孵化基地,以低成本的價格向青年社會組織提供辦公場所。鼓勵群團組織和社區開放青少年宮、青年之家、工會之家、婦女之家和黨群活動中心等陣地無償的面向青年社會組織開放。
加大政府購買服務力度。倡導黨政機關和群團部門購買青年社會組織服務,同時購買服務不應局限于慈善公益類領域。探索建立青年社會組織發展專項資金制度,將專項資金的使用從扶持型投入逐步轉向購買服務,通過考核評估的形式,將直接的經費補貼轉向以獎代撥的形式發放。鼓勵和推動社會資本力量設立青年社會組織專項基金,逐步形成“政府購買、社會捐贈、機構運作”三位一體的服務模式,實現青年社會組織自我造血功能。
完善人才發展配套機制。將青年社會組織人才隊伍的發展納入各級政府部門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中,逐步建立人才配套扶持政策,指導其有序參與基層社會治理,實現對青年社會組織領軍人才的有序政治引領。將政治素質好、業務能力強的青年社會組織優秀人才納入政府、事業單位和國企的選拔視野,逐步打通青年社會組織骨干人才的晉升通道,不斷改善青年社會組織從業人員的職業發展前景。
(作者系湖北省武漢市江岸區政協委員,民革黨員,武漢市青年創新科技服務中心主任,武漢市創業服務協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