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山縣政協副主席 王克品
人民政協是黨和政府密切聯系各界別、各階層群眾的重要橋梁和紐帶,肩負著政治參與表達訴求、聯系群眾服務群眾以及理順情緒化解矛盾的重要任務。習總書記在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65周年大會上明確提出,人民政協要提高聯系群眾能力,創新群眾工作方法,暢通和拓寬各界群眾的利益訴求表達渠道,發揮好橋梁紐帶作用。結合基層實際,筆者認為,做好基層人民政協群眾工作,必須牢牢把握態度、方法和精神三個方面。
一、對待群眾工作要充滿感情
態度影響行為 ,良好的態度意味著良好的開端。充分認識政協群眾工作的重要性,扎實推進群眾工作,必須具備積極良好的態度。對待群眾工作充滿感情,顯得十分重要。一是切實增強政治責任感。肩負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和參政議政使命的人民政協,要始終將黨的各項路線方針政策貫徹和落實到基層,作為檢驗是否具有政治責任感的試金石,把聯系群眾服務群眾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切實帶領廣大政協委員勇于擔當、大膽履職,積極爭做黨的政策的忠實宣傳者和執行者。二是切實增強集體榮譽感。廣大政協委員要切實站在黨的利益高于一切的政治高度,切實增強集體榮譽感,自覺地在反映民意、關注民生、集中民智、聚集民力、解決民盼的過程中,講團結、講大局、講奉獻,爭做黨委政府良好形象的代表者和維護者。三是切實增強歷史使命感。抓好群眾工作,是新時期黨賦予人民政協的光榮使命,是義不容辭的歷史責任。基層政協工作者不要片面認為群眾工作就是黨的群眾工作部門的事情,切忌把政協工作與群眾工作人為割裂開來。廣大政協委員要把抓好群眾工作自覺的上升到落實光榮使命和歷史責任的高度,實現好、維護好群眾的根本利益,做推動群眾工作的先行者和實踐者。
二、研究群眾工作要學會與群眾打交道
會不會掌握和使用與群眾打交道的方法,切實激發群眾以積極健康的姿態參與改革和發展,將直接決定群眾工作的成效。一是要放下架子凝聚民心民力。與群眾打交道的過程中,切忌高高在上,一定要低位運行,甘當小學生,學會使用群眾語言,研究群眾心理,熟練掌握與群眾交流溝通的方法和技巧,力求與基層委員和基層群眾打成一片,努力用我黨先進的思想影響他們,用先進的文化引導他們,用先進的知識幫助他們,深入群眾、拉近距離、消除隔閡、密切聯系、增進感情,最大限度地將廣大群眾凝聚在黨和政府的周圍。二是要耐住性子傾聽群眾呼聲。與群眾打交道的過程中,要把群眾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衡量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克服急躁和厭倦情緒,面對面、心連心地交流,耐心聽取基層群眾的意見和建議,真正摸清楚基層群眾所思所盼。三是要沉下身子解決實際問題。群眾利益無小事,小事連著大事,小事連著民心。基層政協工作者要經常性地走訪基層組織中的普通委員普通群眾,沉下身子實地調查研究,對于事關基層群眾的民生實事以及基層的呼聲和要求,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積極開展專項視察、專題協商、界別協商以及提案辦理協商等活動,大膽建言獻策。特別要圍繞問題的根本解決抓好協商成果的落實和轉化,實實在在的為基層群眾排憂解難。
三、推進群眾工作要鍥而不舍
政協群眾工作是黨的十八大賦予人民政協的新任務,沒有成熟經驗和模式可以借鑒。同時受主客觀因素影響,推進群眾工作也難免會碰到諸多難題。對于一個身處基層、心系基層的政協工作者來說,不可被困難所折服,破解群眾工作中的難題,必須具備鍥而不舍的精神。一是破解群眾訴求征集難,要鍥而不舍。針對征集群眾提案和社情民意難的實際狀況,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實際問題,要切實轉變“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敷衍塞責的工作態度,做到俯下身去掌握第一手材料、面對面心連心的與群眾交流感受、真心實意爭取群眾,不斷了解基層廣大群眾的訴求,為積極當好黨委政府參謀準確建言獻策奠定基礎。二是破解民生實事落實難,要鍥而不舍。圍繞事關民生實事落實情況的調研視察以及專題協商等活動,不可半途而廢、淺嘗輒止,要有一種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的毅力,采取督辦、約談、評議等有效措施推動解決。三是破解建言成果轉化難,要鍥而不舍。對于調研視察和各類專題協商活動形成的成果,要站在黨和國家的利益以及對人民負責的高度,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抓住一切機會,向黨委和政府大膽呼吁積極建言,不斷推動成果及時有效轉化,以最佳成效取信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