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一区在线_亚洲精选一区二区_精品国产电影一区二区_久久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三区

首頁 >理論研究

發揮政協委員主體作用 在聯系群眾中彰顯風采

2016-11-17 17:00:15  
字體大小:【

    人民政協是中國人民愛國統一戰線組織,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重要機構和我國政治生活中發揚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形式,政協委員是政協工作的主體,是黨和政府聯系群眾的橋梁和紐帶。當前,我國正處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和改革攻堅的關鍵階段,各種社會矛盾也不斷凸顯。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如何進一步發揮政協委員主體作用,是擺在各級政協組織面前的一大課題。竹溪縣九屆政協自換屆以來,堅持以“明確委員職責、保護委員權利、激勵委員履職”為目標,健全工作機制,搭建工作平臺,切實發揮委員主體作用,不斷激發委員履職盡責熱情,使廣大委員在深入群眾、聯系群眾、服務群眾中彰顯風采,有效破解了這一課題,形成了“作用發揮在委員、活力展現看委員、事業發展靠委員”的生動局面。

 

    一、優化服務,強化管理,讓委員在不斷學習中提高群眾工作水平

 

    政協委員是政協工作的主體,政協工作實力在委員,活力在委員,潛力在委員。加強委員隊伍建設是政協工作的基礎,只有提高委員素質和履職水平,才能使政協委員在新時期不斷提高群眾工作水平,在各方面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效。  

 

    一是強化學習培訓。政協委員要履好職,必須具有基本的理論素養、專業知識、政策水平、履職能力。加強委員培訓是提高委員素質的必要手段,形式可多種多樣,可以集中培訓,也可分散培訓;可以委培,也可外訓;即可組織調研,也可開展討論。多途徑、多層次、多方式不斷提高委員的政治、理論、道德、文化、業務素養,提升委員履職盡責和參政議政的能力。 竹溪縣縣政協堅持將學習作為提高委員素質、提升政協工作質量的強大武器,制定學習計劃,明確學習要求,改進學習方法,營造了好學求知的濃厚氛圍。每次召開全體會議、常委會會議、主席會議,均確定一個中心學習課題,采取專家輔導、集中研學、互動交流等方式,加強對常委、委員的學習和輔導,做到真學真懂真用。先后舉辦了由全體政協委員參加的政協基礎知識、黨的政策理論、綠色發展理念、農村實用技術、法律法規知識等多期培訓班,通過集中學習和培訓,全體委員進一步明確了政協履職的努力方向、工作重點和方式方法,激發了政協委員投身政協事業創新發展的潛力和活力。

 

    二是組織開展活動。政協的活動由政協組織的性質和職能決定,大致可分為四類,第一是會議活動;第二是視察調研活動;第三是交流互動活動;第四是聯絡聯誼活動。竹溪縣政協認真組織開展各類活動,為委員履職搭建活動平臺。九屆政協以來,竹溪縣政協先后完成了竹溪縣委交辦的“對接十堰區域性中心城市建設”、“全省山區綠色發展示范縣建設”、“黨員干部思想作風建設”等9個重大課題調研任務,完成了竹溪縣政府委托的“精準扶貧”、“竹溪蒸盆”、“電子商務”等11課題調研任務,就全域旅游、“三廊建設”等組織開展專題調研21次,組織召開專題協商13次,對口協商12次,界別協商14次,提案辦理協商32次,橫向交流20次,聯誼招商10余次,通過開展活動,委員積極性有效提高。

 

     三是維護委員權益。委員不論在什么崗位,干什么工作,都是政協這個大家庭的一員。竹溪縣政協主動維護委員的各種合法權益,按照各級黨委的文件精神和政協章程,鼓勵和支持委員在政協各類活動中發表意見建議,尊重關注保障委員的話語權,切實關心委員的事業發展,為他們創造條件,排憂解難,支持他們在各自的崗位上建功立業。為加強與委員的聯系,竹溪縣政協建立了政協主席會議成員聯系鄉鎮政協聯絡處、委員活動組、界別小組制度,采取主席會議成員聯系政協常委、政協常委聯系界別委員、政協委員聯系界別群眾的“三聯”制度,堅持政協領導走訪委員制度,對委員反映的問題進行梳理反饋,跟蹤回訪,協商解決,督辦落實,做到委員有呼聲,政協有回應。

 

    四是加強委員管理。進一步完善委員的管理制度,對委員參加學習,出席會議,視察調研,撰寫提案,反映社情民意等參政議政、協商監督活動進行考核,暢通委員進出機制。為激發委員履職熱情,竹溪縣政協報請縣委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政協委員管理工作的通知》,文件對加強委員的管理與考核,建立健全委員的激勵、懲戒和進出機制等進行了明確規定。實行委員年度述職報告工作制度,基層政協組織、機關辦委、政協常委每年度向縣政協常委會述職報告工作,述職報告工作采取書面和口述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縣政協委員向縣政協委員工作委員會填報年度履職情況統計表。縣政協每半年對委員參加會議、參與活動、提交提案、反映社情民意、服務中心工作情況進行一次書面通報,對不參加會議、不參與活動、不提交提案的委員,實行書面告知、主席約談、勸辭、撤銷委員職務的辦法予以處理。

 

    二、注重引導,抓好結合,讓委員在履職盡責中貼近人民群眾

 

    政協委員來自各個界別,與人民群眾關系緊密、聯系廣泛,能充分體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政協委員履職盡責的過程就是一個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過程,是一個群策群力、發揚民主的過程,是一個集思廣益、凝聚智慧的過程,更是不斷錘煉和締造人民政協為人民的過程。

 

    一是結合調研視察聯系群眾。全國八屆政協主席李瑞環說過:“政協是說官亦官、說民亦民、非官非民、亦官亦民。” 政協這種特定的職能設定和超脫的社會地位,有利于真正了解群眾所想所盼,并通過政協這個平臺實現上情下達、下情上達。竹溪縣政協在開展調研和視察工作中,均安排委員與相關界別的群眾進行座談,組織委員進社區、進村社,走訪群眾,傾聽來自社會各界的聲音,從而使調查研究既聚合民智,又體察民情,確保了調研和議政建言質量。

 

    二是結合撰寫提案、收集民意聯系群眾。在收集民意和提案素材的過程中,委員們主動向本界別及身邊的群眾了解情況,征求意見,主動與群眾進行溝通交流,了解和反映各界群眾的困惑和困難,把黨和政府的聲音傳到群眾中,把群眾的意見和建議反映到黨政決策中來,真正體現了群眾意愿,代表了群眾利益。近年來,竹溪縣堅持把關注民生、服務群眾貫穿于提案工作的全過程,在提案的提出、立案、辦理、督辦等環節堅持走群眾路線,認真傾聽群眾呼聲,反映 群眾意愿,擴大群眾參與,探索提案辦理協商民主,不斷提升提案工作科學化水平,推動了農村公路建設、棚戶區改造、背街小巷硬化靚化、安全飲水等一批事關基層群眾的民生提案得到較好辦理落實,有效解決了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問題,促進了民生福祉。

 

    三是結合本職工作聯系群眾。竹溪縣政協明確提出,政協委員履行“一崗雙責”就是聯系群眾、服務群眾的過程。根據政協委員處于生產和工作第一線的特點,要求委員們立足本職崗位,利用工作職能,與群眾同生產同勞動,為群眾辦好事服好務。在工作中,盡可能多地深入基層,盡可能廣地接觸群眾,盡可能真實地了解群眾的心聲,并通過政協的渠道進行反映和呼吁,努力實現和維護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三、政協搭臺,委員唱戲,讓委員在聯系人民群眾中發揮主體作用

 

    一是搭建知情參政平臺。采取主席會議成員聯系政協常委、政協常委聯系政協委員、政協委員聯系群眾的“三聯”辦法,通過“走訪聯誼月”、“界別活動周”、“委員談心日”等方式,讓委員多知情、知實情,多交往、廣聯誼,多參政、勤議政。通過組織委員集中聽取有關工作情況通報,參加有關會議和視察調研活動,走訪約談委員、提案督辦、委員培訓、工作交流等,擴大委員的信息面和知情權,提高委員素質,為委員知情參政、協商建言打下基礎。建立的“政協網站”、“委員微博”、委員QQ群、微信平臺、“社情民意電子信箱”、“委員提案報送系統” 等快捷聯系方式,使政協機關、專委會、委員之間的聯系交流更加便捷活躍,對委員履行政協職能提供最大限度的支持,對委員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難給予最大限度的關心,使上情下達、下情上達沒有了距離,既把縣委、縣政府、縣政協的工作中心和工作動態及時向委員傳遞,又把委員對各項工作的意見建議收集反映上來,為政協工作提供第一手資料,將委員的個人意見深化為集體智慧,委員參政議政熱情空前高漲,委員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數量、質量年年遞增。

 

    二是搭建履職盡責平臺。通過開展“三深入”、“三個一”活動“(深入基層、深入實際、深入群眾;提一件提案、反映一條社情民意、參加一次社會公益活動)和“三近三增”(近距離促膝訪談增感情、近距離排憂解難增信任、近距離釋疑解惑增和諧)活動,調動委員參政議政的積極性,同時也擴大政協工作的知名度,請人民走進政協, 讓政協走進人民。在強化“一崗雙責”的同時,竹溪縣政協在委員中廣泛開展“1121”(即一名縣政協委員每年為群眾辦一件實事;聯系幫扶一戶貧困戶,幫助貧困戶兩年脫貧;每年為全縣發展提一條好建議)活動,激發委員主體作用發揮,不斷培養委員回報社會意識,深化委員思想境界,在縣政協委員中形成了捐資公益事業和幫扶困難群體的熱潮,引導委員不僅成為本職工作的主力軍,而且一批委員勇于承擔社會責任、造福桑梓。結合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一對一”結對幫扶,通過產業扶貧、金融服務、科技對接、培訓就業、資金扶持等方式,做到了“動真情、扶真貧、真扶貧”。活動開展以來,全體縣政協委員與200多戶困難群眾結為“窮親”,累計籌措資金物資320多萬元,幫助貧困對象解決實際問題180多件,資助困難學生60名,促使100余戶幫扶對象建立了穩定收入的產業,30多戶貧困戶“鳥槍換炮”,住上了磚木或磚混結構的小康房。

 

    三是搭建回報社會平臺。通過支援災區、愛心救助、結對幫扶、捐資助學等方式,先后組織政協委員向災區及縣內困難群眾捐款捐物。組織開展的深入實際紓民意、精準扶貧暖民心、愛心捐建惠民利為主要內容的“三民”活動,動員和倡議全體政協委員和創業成功人士投資興業、愛心捐建公益事業,廣泛組織吸納民間資金、社會資本投入美麗竹溪建設,大力開展助學、助殘、助老等公益活動,解決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問題,幫助基層群眾解決飲水難、行路難、上學難、致富難等實際問題300多件,架起了政協與群眾之間的連心橋。竹溪縣政協還注重發揮政協聯系面廣的優勢,積極搭建招商引資平臺,在委員中深入開展“出一個好主意、傳遞一條好信息、推薦一個好項目、推廣一項好技術、引進一個好客商”活動,激勵委員以鄉情招商、以友情招商、以親情招商,促成20多名在外創業成功人士投資家鄉、建設家鄉、回報家鄉,引進了生物醫藥、旅游開發、酒類灌裝、光電產業、商貿服務、畜牧養殖等項目落戶竹溪。

 

    只有把政協服務人民、委員聯系群眾作為人民政協的重要工作,不斷創新載體,創新形式,認認真真地組織政協委員訴民意、解民憂、惠民生,扎扎實實地思為民之道,謀富民之策,辦利民之事,才能在聯系群眾中服務群眾,較好地發揮了委員凝聚人心、凝聚智慧、凝聚力量的主體作用,讓他們在聯系群眾中彰顯風彩,才能準確把握“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正確理解“為誰履職,為誰盡責,為誰服務”,自覺強化宗旨意識,努力踐行群眾路線,才能做到情為民所系、言為民所建、策為民所獻、利為民所謀。

 

(竹溪縣政協  曾飛  供稿)